一路向南湖夜行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wenj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住在江的北岸,每晚的信步游走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市政建设的日新月异,活动的区域也在不断地扩大,已不再满足于从东走到西再折回的北江滨行,连日来,多是一路向南,穿越古城广场,登临飘带人行天桥,一路红光映照,仿似走在康庄大道,穿行于南山桥,灯火璀璨,终点至南湖。一路下来,美始终环绕周身,身和心都得到释放,原本平淡无奇的散步,反倒成了邂逅美景的夜行、体验美的视觉盛宴。
  古城广场因为它的空旷,因为它的四方形,因为它的灯火通明,成了幼童们夜晚玩乐的天地,扔球、吹泡泡、骑三轮车、掷纸飞机,喧嚣阵阵。在那儿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场景:年轻的妈妈用手推车推着尚不足两周岁的孩童从广场拐角处出现,孩童一入广场,见此热闹情境,在车上一刻也待不住,拍起小手,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从车上滚下来,狂奔入追泡泡的人群中。大泡泡、小泡泡,纷呈在眼前,有时妈妈也会忍不住伸手碰碎它们。孩童一双肉嘟嘟小手作出捧东西状,眼睛直视前方,似乎盯着某样东西,又似乎什么也不看,一味跟着吹泡泡的大孩子走,用自己的小脸蛋或是头撞碎泡泡。有时也会突然狂奔起来,丝毫不理会妈妈后面的叫唤,突然撞上某个年纪相仿的孩童,一起滚落在地板上,在他的正前方,有一个泡泡正欢快地往上飘,越飘越远,孩童眼巴巴地看着泡泡飘远,一骨碌爬起来去追,没赶上,泡泡已经转瞬即逝,孩童这才想起先前跌倒的疼痛,竟然又一屁股重新坐回地板上哇哇大哭起来,还没等母亲赶到,从孩童眼前又闪过一个五彩泡泡,孩童又忘记了丢泡泡和跌倒的不快,马上跳起来,又跟着泡泡跑啊狂奔啊,似乎永远不知疲倦,似乎有无尽的纯真光阴可以随意挥洒。
  穿行在飘带桥上,桥下的车水马龙向人们展示这个城市的繁荣与忙碌。人车的分离极大程度减少了交通的拥堵。我曾经看过航拍飘带桥的夜景图,那是一个酷似吉它造型的美妙图片,左右两边弯弯的飘带桥已不仅仅像飘带,而是很自然地勾勒出一把吉它的共鸣箱,南山桥延伸到对岸则巧妙地构成了吉它的琴颈和琴头,在夜的黑暗里闪耀出光芒,点亮了整个城市的璀璨。络绎不绝的人群中有遛狗的有遛娃的,他们步履闲适,在层层红色灯笼的映衬下,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与知足。走到下桥的螺旋坡道处,聚焦了很多拍照的人们,显然这里是绝佳的拍摄地点,身后,九龙江的水波光粼粼与对岸风景的影影绰绰融为一体,人掉进镜头里的影像立刻有了日韩的味道。幸运的时候,也会赶上阵阵丝竹声传入耳中,荡涤心扉,原来是桥下的江滨公园内,偶尔有音乐发烧友,弹奏电吉它、电子琴,或是打架子鼓,拉小提琴,我就曾驻足过一次,两个中年女子在众多乐器的伴奏下引吭高歌,看着他们个个摇头晃脑,沉浸在音乐的喜好与忘我之中,行人也不免被感染其中。
  下了飘带桥,一闪身便踏上南山桥,流光溢彩来形容这座桥一点也不为过。分散在桥墩之上的六个四角古亭观景亭给桥上的行人提供了休憩的场所,桥正中央是一座五开间重檐带副阶檐廊的阁楼,精雕细琢的古趣与南岸的南山寺、北岸的古城遥相呼应,烘托出漳州城古朴的袅袅韵味。在这里,尽管人来人往,却一点也不觉得拥挤与吵闹,立于桥头,江风迎面而来,白日里的疲惫与烦心被一扫而空,对着苍茫的天空,不免想起古人吟咏过的诗句:年年月月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继而生发出对人世无常的无限感慨。远眺,往左是战备大桥、中山桥,隐约处,依稀可见中山桥上有人静坐垂钓满天星辰。向右则是水仙花大桥,处处金碧辉煌。每一座桥都披着橘红色的外衣,五光十色的灯光勾勒出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桥下,“漳州旅投”标志的游船缓缓来回穿梭,如若能在九龙江上乘船逆流直上,应当也是件十分富有情趣的事吧。

  走下南山桥,便是通往南山寺的两大涵洞里,淡蓝色的背景墙上,活泼可爱的卡通人物正在向行人们挥手致意,海绵宝宝的俏皮、小黄人的故作严肃样,愤怒的小鸟、海星,还有帆船下的小海豚,沙滩上的椰树风情等,都成了人们相机里的最佳背景图。这样的涵洞起初是单调的,平淡无奇的,却有人别出心裁,如此进行设计,请人把这些栩栩如生的动漫人物画于墙上,养在洞中,外加明亮的灯光映射,居然成了一处亮丽的景致,不仅是给孩子,也是给大人一份童趣,走到这里,就像是在不经意间闯入了一段童真的美好时光里。
  南山寺正门一带的参天古榕想必历经上千年的风吹雨打,依然焕发着苍翠的绿,当初建设南湖时秉持了“生态+”理念,一再强调生态修复与环境提升,项目建设顺应自然生态而起,正是因为顺其自然,顺势而为,才成就此处浑然天成的美。在通往湖堤的空旷处立着一块大石头,有人指着石头上的字惊叹:“呀,是蘇士澍的字耶。”我定睛一看,发现“南湖”二字左下的落款处果然是“苏士澍”,苏士澍,当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如此有份量的人物题字当然是锦上添花了。
  通向南湖的道路,禁止车辆进入,孩童们快跑蹦跳,倒也自由自在,丝毫不受城市交通左冲右突的困扰。人行道的左侧,一路美人蕉相伴,红黄花朵旁若无人地肆意开放,在灯光的投射下若隐若现、熠熠生辉,晚风吹来,很有几分宋代词人张先笔下写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迷离美。右侧,幽幽碧绿,石头缝里暗藏玄机,青草处飘来阵阵琴声,与这样的景致相吻合,给行人心头平添几分惬意。
  在南湖生态园的两座石桥之间的空旷处,草坪灯、投光灯、公益广告屏,与红楼、绿草、石阶、白鹭构成光与景的交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相生。虽都是近年的建设成果,却极难看出人工刻意雕琢的痕迹,似乎存在许久,也将永恒下去。眺望湖面,南湖的夜景跌入水中,随波摇曳,色彩斑斓,令人心醉神迷,这些奇丽的景象常常可以在朋友圈里看到,我总是在点赞的同时不忘加上一句:在南湖面前,人人都是伟大的摄影大师啊。南湖浑然不知自己有多美,又或者习以为常这样的美,正是它的美才升华了凡夫俗子们的摄影水平。静观迎面走来的行人,无论是步履蹒跚或是妙龄花季者,无论是穿着考究还是衣衫随意者,无论是否与此景相称或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者,南湖对来者向来不拒,兼容并包,自始自终都以坦荡的襟怀和海纳百川的姿态拥抱四方来客。
  夜的黑正越发浓厚地侵吞着湖的每一个角落,行人渐稀,南山寺寺门紧闭,散发着神秘的色彩,灯光依旧,美依然,南湖也在静谧中安然地滑入了梦乡。
其他文献
1602年,在阿姆斯特丹拍卖会上,荷兰人拍卖了俘获葡萄牙“克拉克”商船上的中国瓷器,引起了商界的轰动和学界的关注。这些来自中国的瓷器一时间轰动整个荷兰乃至整个欧洲。但在当时,人们无法知道这些瓷器的原产地,只好以商船号命名,称之为“克拉克瓷”。几百年过去了,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的艰辛付出,这些被冠以洋名字的“克拉克瓷”原产地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就在今天福建省平和县的南胜镇、五寨乡一带。因此,“克拉克
期刊
閩南小邑石码镇,亦称锦江。“东承西接”厦漳两地,素称“海滨邹鲁”。明嘉靖初期,沿江垒石筑坝,故称其为石码。这里美味多多,小吃连连:“正港”的五香、“好料”的蚝煎、“软路”的双糕润、 “煞嘴”的米烧粿、“香见甲”的肉粽、“滑律术”的卤面;这里区位优越、独秀一方,处九龙江北溪与西溪之交汇,居漳州平原之要川,望鹭岛之繁华,抱紫云之温美,入画紫泥水乡粼粼之网影,放眼海门阵阵之渔帆;这里名胜荟萃、历史悠久,
期刊
中秋节那天下午,我与阿诚去市图书馆一楼技艺大厅看《方寸匠心》以乐剪纸艺术作品展览,可谓别具一格,让人惊艳!  曾经看过多次剪纸作品展览,前两年也曾参加过漳州市图书馆举办的剪纸讲座,所看的剪纸作品都是传统的窗花、年画、风景等,所见的剪纸传承人都是女性。而这一次的剪纸展览与众不同,作者叶以乐竟然是个80后男生,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用传统的剪纸手法,融入东西方现代审美理念,构图简洁时尚,线条明快,且充满
期刊
茶山上的那几只蚂蚁,怎么推过那一夜的风狂?  那个风狂的夜晚,我窝在高峰谷集集小筑的钢铁之躯里,并没有想起那几只蚂蚁。风,像海浪拍击礁石一样拍击钢板的时候,我想起的是满山的柚子是否安好。成熟的柚子在树上,是黄澄澄的金子,被风吹落掉在地上,就连铜板都不如。  第二天雨停风未停的时候,我看见了那只大大的蚂蚁,它的头躲在黄花槐的后面。柔弱的黄花槐,安然无恙,枝上的黄花依然笑得很无邪,地上的落花,也不伤感
期刊
历史就是一件件往事,就是一道道曾经出现过的风景,它不断地诱惑着人们去回望,去想象,去品味。央视发现之旅纪录片栏目曾经聚焦漳州,重温龙江精神、谷文昌精神、女排精神、110精神、海商精神等漳州五种精神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内涵,并把这些极具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题材陆续拍成纪录片。我的父亲陈文和有幸与其中两种精神有缘:他是最早报道龙江精神的人;也是最早用文学形式——报告文学,讴歌谷文昌精神的人。提起父亲,内心总
期刊
今年春天俨然是多晴少雨的季节,急死了种植的农夫。然而立夏刚过,便悄然下起了雨。  初夏的上午,雨在无边无际处绵延着,只有乌云密布,没有惊雷,细细的雨丝下个不停。远望,雨悄然把大地润泽,在郁郁葱葱的绿色里,在百花争艳的花海里,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密密的天网,把天地间的万物都网在雨的中央,眼前的世界被封锁在密如珠网的雨丝中,往远看去,村庄的街道、树木、房屋和行人都只剩下一道模糊的轮廓。  淅淅沥沥的小
期刊
“踏呀踏咸菜,新正明儿在!”  这是小时候在东洲村踏咸菜时念的顺口溜,现今很少人知道“踏咸菜”这回事了。  每年冬至前后,东洲村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张罗着腌制咸菜。这时候大田里、菜园子成片的芥菜都长到半米多高,壮壮的,绿油油的,还没抽花,又经过初霜冻过,正是收成、腌制芥菜的最佳时间。  被砍倒的芥菜整齐地躺在菜畦上,晒着暖暖的太阳。两天后,菜叶子蔫了,菜杆子皱了,失去水分的芥菜裸露着身躯,有气无力地等
期刊
若论当今吾诏诸多书画家中,画得最快乐活得最快乐者,无疑当推萼园陈雁洲先生也。诚如清人张潮所言:“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美之艺术及快乐既是雁洲人生价值取向,抑或可作为对雁洲性情与生活之描绘。  历经百年风霜,依然可辨昔日荣耀的萼园,但见花前月下,篁影斑驳,庭中有苏子美所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之乐。四三良朋艺友,相聚于斯饮酒品茶,谈天说地,总是欢声笑语,春
期刊
洋顶岽本是一处名不见经传的山巅。在这片群山连绵不尽的闽西南土楼乡村,岽的本义不过是隆起的山丘,但因为字形的直观和读音的响亮,以岽命名的山峰总是给人更多的想象。洋顶岽,山谷里挺拔耸立的高峰,让人一下联想到林木茂密、山岚飘荡、云蒸霞蔚,太阳从山的东边升起,照耀着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万物。沧海桑田,数百年来甚至数千年来,这一直是一块未开垦的處女地,只是自由地生长着各种花草树木,还有不计其数的野生动物穿梭其间
期刊
鹭岛金光礼赞  夕阳的余晖刚化成海面波光万点  鹭岛迸射的光芒显得格外璀灿  亮得使人屏住了呼吸  暖得使人凝住了目光  那么强烈,那么亮堂  宽阔的海天间呈现宫殿般辉煌  光来自座座耸立着的新建厂房  光来自空中畅通无阻的交通长廊  光来自不停地挥舞长臂的海滨码头  光也来自民居参差有致的亭台楼阁上  光来自这里每一寸神奇的土地呵  光来自每一扇充满希望的心灵之窗……  这里的岩石经历过太多的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