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诗情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id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鹭岛金光礼赞
  夕阳的余晖刚化成海面波光万点
  鹭岛迸射的光芒显得格外璀灿
  亮得使人屏住了呼吸
  暖得使人凝住了目光
  那么强烈,那么亮堂
  宽阔的海天间呈现宫殿般辉煌
  光来自座座耸立着的新建厂房
  光来自空中畅通无阻的交通长廊
  光来自不停地挥舞长臂的海滨码头
  光也来自民居参差有致的亭台楼阁上
  光来自这里每一寸神奇的土地呵
  光来自每一扇充满希望的心灵之窗……
  这里的岩石经历过太多的风雨吹打
  这里的人们经受住剧烈炮火的冶炼
  美丽的厦门终于在改革春风中敞开胸怀
  崛起的鹭岛在开放的岁月里日益明亮
  每一天都有新的奇迹接连诞生
  每一阵海风中都有创业者的心声激荡……
  今天,沐浴著新时代的曙光
  厦门更加显得英姿勃发,神采飞扬
  吸引住四海多少惊奇的目光
  倾倒了五大洲多少人的炽热的衷肠
  浪打不湿,风吹不灭你屹立在汹涌的波涛之上
  像一颗明珠在祖国的掌心里闪射光芒……
  他依然瞩目远方
  ——纪念馆瞻仰陈嘉庚先生塑像有感
  也许,有人说他已安眠在浪涛之上
  历尽沧桑的心早已停息宁静
  也许,有人说他能奉献的都已献出
  只留点时间与故乡的鸥鸟闲话古今
  但我却说,他的脉博依然连着这里的一山一水
  顶天立地,他的目光依然炯炯地注视着远方
  他是火炬,还在给后来者以不竭的能量
  他是旗帜,还激扬在海外游子的心房……
  园博苑吟
  高远的天空一片蔚蓝
  宽广的大海湛蓝一片
  海天一色闪出一道美景
  呵,园博苑的美丽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我来时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
  秋天的太阳正殷勤地为花朵描抹金黄
  偌大的园林在眼前蜿蜒伸展
  夹带花香的风有力地拨动我的心弦
  谁能想到呵,当年这里是一片苦涩的荒滩
  今日已变成花木葱茏的博大名苑
  纵横几十里铺锦叠翠
  美丽的画卷面对此也会失去颜色和采光
  杏林阁横空擎起一派秀色
  悠悠然转动的风车与它并肩相得益彰
  在海水盈盈的苇塘边生出明月的胜景
  辉映着涌动千秋的古堰流芳
  挺拔的凤凰木正蓄积着火的艳丽
  三角梅已在枝头跳跃着春光
  连静静的横卧着的小桥身上也缀着锦绣
  化成美丽的倩影在绿波上荡漾
  围绕而来的高等学府的名楼
  在花木掩映中熠熠闪光
  引得雀鸟穿梭般追逐鸣唱
  向空扬着绿叶的树梢充盈春光
  这里有四季开不败的花朵
  这里有长年碧绿的林木溢彩流光
  注视着呵,我心中情思无限
  胸中涌动着大波大浪……
  特区人用智慧编织着人间神话
  特区人用血汗抒写创新的篇章
  美丽的鹭岛不断开拓新的天地
  勇于创新,建设着人间美丽的天堂
其他文献
经过十个月的精心酝酿,《漳州作家丛书》终于出炉了。  这是一套洋溢闽南风韵、彰显时代精神的文学丛书。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24位作家作品,包括小说12部、散文9部、诗歌3部,共计428万字,比较有代表性地展示了我市近年来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  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漳州文化事业繁荣的重要举措,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筹划出版这
期刊
1602年,在阿姆斯特丹拍卖会上,荷兰人拍卖了俘获葡萄牙“克拉克”商船上的中国瓷器,引起了商界的轰动和学界的关注。这些来自中国的瓷器一时间轰动整个荷兰乃至整个欧洲。但在当时,人们无法知道这些瓷器的原产地,只好以商船号命名,称之为“克拉克瓷”。几百年过去了,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的艰辛付出,这些被冠以洋名字的“克拉克瓷”原产地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就在今天福建省平和县的南胜镇、五寨乡一带。因此,“克拉克
期刊
閩南小邑石码镇,亦称锦江。“东承西接”厦漳两地,素称“海滨邹鲁”。明嘉靖初期,沿江垒石筑坝,故称其为石码。这里美味多多,小吃连连:“正港”的五香、“好料”的蚝煎、“软路”的双糕润、 “煞嘴”的米烧粿、“香见甲”的肉粽、“滑律术”的卤面;这里区位优越、独秀一方,处九龙江北溪与西溪之交汇,居漳州平原之要川,望鹭岛之繁华,抱紫云之温美,入画紫泥水乡粼粼之网影,放眼海门阵阵之渔帆;这里名胜荟萃、历史悠久,
期刊
中秋节那天下午,我与阿诚去市图书馆一楼技艺大厅看《方寸匠心》以乐剪纸艺术作品展览,可谓别具一格,让人惊艳!  曾经看过多次剪纸作品展览,前两年也曾参加过漳州市图书馆举办的剪纸讲座,所看的剪纸作品都是传统的窗花、年画、风景等,所见的剪纸传承人都是女性。而这一次的剪纸展览与众不同,作者叶以乐竟然是个80后男生,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用传统的剪纸手法,融入东西方现代审美理念,构图简洁时尚,线条明快,且充满
期刊
茶山上的那几只蚂蚁,怎么推过那一夜的风狂?  那个风狂的夜晚,我窝在高峰谷集集小筑的钢铁之躯里,并没有想起那几只蚂蚁。风,像海浪拍击礁石一样拍击钢板的时候,我想起的是满山的柚子是否安好。成熟的柚子在树上,是黄澄澄的金子,被风吹落掉在地上,就连铜板都不如。  第二天雨停风未停的时候,我看见了那只大大的蚂蚁,它的头躲在黄花槐的后面。柔弱的黄花槐,安然无恙,枝上的黄花依然笑得很无邪,地上的落花,也不伤感
期刊
历史就是一件件往事,就是一道道曾经出现过的风景,它不断地诱惑着人们去回望,去想象,去品味。央视发现之旅纪录片栏目曾经聚焦漳州,重温龙江精神、谷文昌精神、女排精神、110精神、海商精神等漳州五种精神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内涵,并把这些极具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题材陆续拍成纪录片。我的父亲陈文和有幸与其中两种精神有缘:他是最早报道龙江精神的人;也是最早用文学形式——报告文学,讴歌谷文昌精神的人。提起父亲,内心总
期刊
今年春天俨然是多晴少雨的季节,急死了种植的农夫。然而立夏刚过,便悄然下起了雨。  初夏的上午,雨在无边无际处绵延着,只有乌云密布,没有惊雷,细细的雨丝下个不停。远望,雨悄然把大地润泽,在郁郁葱葱的绿色里,在百花争艳的花海里,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密密的天网,把天地间的万物都网在雨的中央,眼前的世界被封锁在密如珠网的雨丝中,往远看去,村庄的街道、树木、房屋和行人都只剩下一道模糊的轮廓。  淅淅沥沥的小
期刊
“踏呀踏咸菜,新正明儿在!”  这是小时候在东洲村踏咸菜时念的顺口溜,现今很少人知道“踏咸菜”这回事了。  每年冬至前后,东洲村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张罗着腌制咸菜。这时候大田里、菜园子成片的芥菜都长到半米多高,壮壮的,绿油油的,还没抽花,又经过初霜冻过,正是收成、腌制芥菜的最佳时间。  被砍倒的芥菜整齐地躺在菜畦上,晒着暖暖的太阳。两天后,菜叶子蔫了,菜杆子皱了,失去水分的芥菜裸露着身躯,有气无力地等
期刊
若论当今吾诏诸多书画家中,画得最快乐活得最快乐者,无疑当推萼园陈雁洲先生也。诚如清人张潮所言:“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美之艺术及快乐既是雁洲人生价值取向,抑或可作为对雁洲性情与生活之描绘。  历经百年风霜,依然可辨昔日荣耀的萼园,但见花前月下,篁影斑驳,庭中有苏子美所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之乐。四三良朋艺友,相聚于斯饮酒品茶,谈天说地,总是欢声笑语,春
期刊
洋顶岽本是一处名不见经传的山巅。在这片群山连绵不尽的闽西南土楼乡村,岽的本义不过是隆起的山丘,但因为字形的直观和读音的响亮,以岽命名的山峰总是给人更多的想象。洋顶岽,山谷里挺拔耸立的高峰,让人一下联想到林木茂密、山岚飘荡、云蒸霞蔚,太阳从山的东边升起,照耀着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万物。沧海桑田,数百年来甚至数千年来,这一直是一块未开垦的處女地,只是自由地生长着各种花草树木,还有不计其数的野生动物穿梭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