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设计:古诗文教学的作业优化策略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1987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或积累知识,或深化思考,或拓展应用,或探究发现,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可以以作业训练为载体。设计高质量的作业练习,对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古诗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作业练习的多层次多样化设计,在积累中传承,在鉴赏中汲取,在探究中发现,在应用中内化,提高古诗文教学的实效。
  具体说来,高中古诗文作业的多层次优化设计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一、在多样化诵读中“积累”
  诵读是古诗文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因而也是一种重要的作业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将这一作业练习形式简单化,要不断丰富诵读的形式和内容,提高诵读的效率,达到调动兴趣、口诵心赏、强化记忆、增进理解的目的。例如,学习李白的《将进酒》,在师生诵读理解的基础上,听一听著名演员濮存昕的诵读,问学生听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再听一听表演艺术家焦晃的诵读,让学生谈谈这又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两者在吟咏诗歌表达诗情时有何异同,在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如何“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再如,学习李煜的《虞美人》,让学生听费玉清根据这首词演唱的《几多愁》;学习李清照的《一剪梅》,让学生听歌手邓丽君演唱的同名歌曲。这样的练习形式,都能调动学生诵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的领悟,促进对诗歌的记忆,完成背诵任务。文言文的诵读也应如此,对于古代抒情散文如《滕王阁序》,可以配乐朗诵;对于叙事性强的散文如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以分三个故事分角色朗读,甚至进行课本剧表演。同时,定期开展以“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模仿“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举行经典古诗文背诵默写比赛,更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古诗文诵读的良好风气在校园里落地生根。
  二、在多角度比较中“鉴赏”
  高中古诗文学习不能止步于诵读,从必修到选修的学习,要从熟读背诵、领略文采意境过渡到鉴赏探究,感受古诗文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感情,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高中古诗文的鉴赏类作业要加强“比较阅读”设计,扩展学生的经典篇目阅读量,在多角度比较中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提高鉴赏能力。
  以宋词单元为例。学生学习了苏轼和辛弃疾的词作,教者可以设计如下作业:苏辛二人同属豪放派代表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在意境风格上有何异同?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发现:两首词同属于“怀古”,都“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意境雄浑壮阔。但前者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奇之景衬托英雄人物,直抒胸臆,风格开阔明朗,旷达乐观;后者连用孙仲谋、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位历史人物的故事,用典与抒情相结合,风格含蓄蕴藉,激愤沉郁。在学习整个宋词单元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延伸性比较阅读的作业:将本单元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作进行比对欣赏,说说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的不同特色。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语文读本》中宋词的其他作品,如北宋的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南宋的张孝祥、陈亮、姜夔、刘克庄、吴文英等人的词作,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词作撰写比较阅读的鉴赏性小论文,深化对宋词的学习,也进而了解两宋词史的概貌。
  三、在全方位梳理中“探究”
  《课标》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在古诗文阅读鉴赏的基础上,设计梳理写作素材类的练习,让学生全方位整合并生成材料,积淀民族文化智慧,从经典作品中汲取写作营养和思想营养。例如学习《鸿门宴》后,让学生以人物、事件、提取的观点为项目制作“素材积累表”,分别梳理刘邦、项羽、张良、范增等不同人物的主要事件及可以引申出的观点,这既是对作品的深化理解,也梳理了写作素材。
  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梳理含有同一意象的诗句或诗作,进行某一意象的文化探究。例如学习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布置如下梳理探究类练习:整理古诗中含有“月”意象的诗句,归类说说月意象的文化内涵。在每个学生查找整理的基础上,师生一起梳理,对“月”意象的内涵获得丰富的认识: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旷达的情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以月渲染凄清气氛,烘托孤苦情怀,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通过以上梳理,整合了课内外的阅读资源,深化了对“月”意象的文化探究。
  四、在读写结合中“应用”
  读写结合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在古诗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达到对经典文化的迁移和应用,在运用中又深化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古诗文读写结合类作业,可以从不同角度设计灵活多样的写作训练。古诗文中的名句往往传达出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穿越时空,烛照千古,古诗文中的名句如“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可以设计如下练习:引用(或化用)名句写一段话,或对这一名句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或谈这一名句对生活的启示。古诗文尤其是经典文言文的思想内涵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宝库,要批判地继承,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可以设计古今思辨类写作训练,如读《劝学》,谈一谈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作者的观点是否具有现实意义;也可以就文中的观点展开开放性思辨,如读《师说》,你对“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否认同?这样的设计训练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另外,古诗文的写作技巧为我们今天的表达提供了许多范例,也是设计写作训练的重要角度。例如学习了《寡人之于国也》中“五十步笑百步”的设喻论证,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个议论性片段,对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古诗文教学的积累、鉴赏、探究、应用各个层面,教者通过多层次的作业优化设计,无疑可以丰富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引导学生对古诗文进行深入有效的学习和积累,达到传承与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其中,对毛泽东的诗词学习又占有非常显要的地位。毛泽东诗词,就其数量而言,并不太多,但其深邃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超迈古今,堪称典范。所以,通过对毛泽东诗词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到毛泽东诗词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感悟到毛泽东诗词所体现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还可以对古诗词的文学样式所赋予的崭新的时代内容、强烈的时代精神和伟岸的人格
期刊
《汉书·郦食其传》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不错,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而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化则是人类的一种独特文明。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在饮食文化这片沃土上结出了累累硕果。饮食文化影响着我们生活、思想、文化与精神的方方面面。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国人反响颇大,趁着这股“舌尖”热,我们确定了探究课题——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整个课题分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交流阶段,采用分组搜集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根据当堂教学的任务目标、教学文本的自身特征,更主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望,灵活地选择有效的教学切入点,以达成教学过程的实施,
期刊
写作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完成一定写作任务的教学活动;有效指导强调的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指导。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重头戏,是听、说、读、写四大件中综合性最强的一项,其综合了听、读两种学习行为(写作为信息的输出需要听和读两种信息输入作为基础),又与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均为信息的输出,但写更注重书面语文的运用)。作文教学难,难就难在学生怕写,而学生怕写与教师指导之间又存在着极大的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一期、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出台,融合教育成为各类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主体。本文从作者所在学校的实际出发,构建校本化融合教学模式,并以一年级语文教学为例,从创设支持性的语文教学环境,促进特殊儿童融入课堂;提供支持性教学策略,帮助特殊儿童掌握语文知识以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保障学科融合教育质量三个方面着手,使融合教育真正落地,让特殊学生接受有质量的教育服务,从而为他们走向社会并最终融入社
期刊
一、课堂启发  师:同学们,《张衡传》这篇课文篇幅虽然不长,但是难度比较大,原因之一就是较多地使用了官职变迁方面的词语,这些词语概括了张衡一生的官场变化脉络,也表现了他的为人品质和情操。  师:在我国现代官场上,显示职务变化方面的词语十分简单,无非是任命、免职、调离、辞职等,但是在古代,这种词语非常丰富,仅就本文就达17个之多。这是因为古代官场职务的变化要比现在复杂得多,用词自然也就丰富很多。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如是写道。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可是,在农村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弱化甚至无视这一教学内容,缺少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以至于我们的孩子一旦走上讲台,甚至无法自如地介绍自己。语言交际能力的薄弱也是我们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语文素养上最大的差异。  这样的现状让人心痛。如何缩小这一差异,提升农村
期刊
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同时,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进一步加强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我们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和对新课程改革方案的解读,从自身实际出发,在评估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立足学校优势,充分
期刊
秋千,古代多写作“鞦韆”,既是名词,即一种大型玩具、运动器械;也是动词,指戏秋千活动。秋千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是在狩猎、采集等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一种嬉戏活动,后传入中原。隋杜公赡为《荆楚岁时记》“秋千”作注曰:“《古今艺术图》云:‘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鞒者。’后中国女子学之,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袨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曰‘秋千’。”(宗懔《荆楚岁时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期刊
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可是,在《记念刘和珍君》中,无论词语、句式、段落、事件、情感,还是意义、修辞、文法等,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唠叨”的特征,初读不免有重复、废话之感。但细细咀嚼、品味,“唠叨”深处却有珍奇。作者在寫人叙事中表达真挚情感,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此种“唠叨”是有用的“唠叨”。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