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阅读教学切入点,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xi2xjp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根据当堂教学的任务目标、教学文本的自身特征,更主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望,灵活地选择有效的教学切入点,以达成教学过程的实施,将文本、教师、学生这些课堂教学因素整合起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追求,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切入点是分析一篇课文的突破口,是教师深入地挖掘文本内涵,找到文本与课堂教学实践的一种良好的结合点。找到恰当的教学切入口,就能较好地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进而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理解主题,促使阅读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大大增强学生阅读的能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以课为例,想探讨一下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寻找阅读教学切入点的几种方法。
  一、 从题眼切入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的题目有时包含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时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在上新闻《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一文时,我从题眼“喜”切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而“喜”?“喜”表现在哪里?在阅读文本之后,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北京是以绝对的优势取得申办权,并且经过八年的努力,来之不易”的新闻事实。学生在文中圏画表现喜悦之情的句子时,就能感受到记者要表达的“中国人民申奥成功的喜悦之情及民族自豪感”的思想情感。正是抓住题眼有效地切入,教师上起课来就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轻松自如。
  二、从创设情景切入
  文学作品离不开特定的“情”和“景”。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上铺设情景,不仅能够增加语文课堂的生动性,而且能有效地点燃学生内心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审美教育。如笔者在上《南京大屠杀》一文时,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六朝古都南京繁华的一面,然后再展示日寇入侵后,南京满目疮痍,沦为人间地狱的图片。两相对比,可以有效地点燃学生对入侵者的仇恨之火,大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刻再不失时机地抛出阅读任务:“可是日本右翼势力一直企图抹杀这段罪恶的历史,你们能否在文中寻找日寇的滔天罪证?”有了前面特定的“情”和“景”的铺设,学生自然义愤填膺,责无旁贷地在文本中积极地寻找日寇的罪证,如此一来,不仅教师可以长驱直入地完成对文本的教学,还能于潜移默化中去完成情感的渗透教育。
  三、 从写作背景切入
  诗歌的语言大多凝练、跳跃,学生理解起来较费劲。对于古代的诗歌的理解,学生更显吃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年代久远,不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有了背景的交代,学生就能比较快地理解文本,进而体会古诗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观沧海》一诗是曹操北征乌桓,消灭袁绍残部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石碣山所作。此时的曹操已经削平了北方诸雄,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正踌躇满志地逐步实现他统一中国的伟大抱负。身为主帅的曹操,此刻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抚今追昔,他的心情怎不和眼前的海浪一样汹涌澎湃呢?有了这个背景的介绍,学生就不难领会诗歌所描绘的辽阔雄伟的景象特点,就会理解诗人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想象,正是诗人伟大抱负和豪迈气概的主观写照,学生也能进一步领略这首建安名诗的苍凉悲壮之美。
  四、从关键的词句切入
  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在文本中的关键的词句,在教学中以此为切入口展开课堂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擦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情感或哲理上的启示。
  (一)从关键词切入。如上欧阳修的《卖油翁》时,教师就可抓住能表现文章主旨的一个 “熟”字来设问。陈尧咨射技精湛的原因是什么?卖油翁酌油技艺精湛的原因又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在文中找出“熟”字,即熟能生巧。那么两人在“熟”面前的态度又如何?。以此切入,引领学生顺利地走进文本,轻而易举地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
  (二)从关键句切入。关键句,即指一篇文章中起到画龙点睛或提纲挈领作用的语句。从关键句切入展开教学,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上《石榴》一文,若能抓住首段末句的“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最可爱的一种”,教师可紧扣本句来发问:“石榴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后,就能轻而易举地梳理出本文从石榴的“枝干、叶、花、果实、子粒”这几方面来表现其可爱之处。教师可就此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详写其中的哪几方面?详写的目的是什么?”几个问题使学生能抽丝剥茧,步步深入地了解作者主要详写了石榴从“花到果、果实到子”的演变过程,突出石榴充满活力的品质,揭示了本文的主旨。正是抓住了本文的关键句这个切入点,才可以使本课的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又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愿望。
  五、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切入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着手,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我们的小说教学一般按照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展开教学。教师授课时按部就班,学生跟着老师亦步亦趋,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使课堂如一潭死水,沉闷无趣,教学效率低下。笔者在讲授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并没有按照一般的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来讲解,而是一板书完题目就直奔小说的高潮——拳打镇关西的部分,学生纷纷对打斗场面的动作描写表现出浓厚兴趣。学生听到兴头上,随后,教师因势利导地追问引发学生进一步地思考:鲁提辖为什么要拳打镇关西?鲁提辖和镇关西又是何许人?为何事要大打出手...... 这样,全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纷纷地围绕这些问题积极主动地去文本寻找答案,心情愉悦地完成了与文本的对话,文章的情节内容、结构脉络就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掌握了。由于找到了较好的教学切入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远不止这些,“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教师应运筹帷幄,对文本作深入的、全面的研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性地找到最佳教学切入点,顺利地实现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促进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乃至高效教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作家张元培先生在《一手好字,得让人多羡慕啊》这篇文章中指出:“汉字书写,是我们做中国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功,是我们延续民族基因的必修课,撂
期刊
比赛要求:10强选手按每5人一组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国学常识问答,每组率先答对3题的前4名选手晋级。  评分标准:答对得1分,答错扣1分。  1.你不可能在《战国策》中读到下面哪个成语故事?( )  A.南辕北辙 B.狐假虎威  C.狡兔三窟 D.邯郸学步  答案:D  解析:  A.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B.狐假虎威出
期刊
阅读与写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整体,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的论断更是得到语文界的公认。阅读为写作做出典范和创作的模本,有助于积淀语言材料,开阔写作视野,拓宽写作的手法;写作也成为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升华的结果,也是学习并使用技能、模仿并创新的试验田。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抓好基础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写作的需要,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本人就尝
期刊
所谓“预设”,就是课堂教学前的一个预案。课堂教学的预设,简而言之就是要明确五个问题:这节课教什么?要求学生达到怎样的目标?教师提供什么材料?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在每一个环节里,如何提问,期望学生怎么回答?  所谓“生成”,即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学生出现的情况。生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预设下产生的现象,另一类是不曾预设到的现象。在课堂上一切生成都是合情合理的,作为老师要辩证地对待、适时地调整。  一、
期刊
一直有不定时、不定点阅读的习惯。书种很杂,喜欢就读;摆放很乱,马桶边亦有;数量众多,垒垒叠叠。所以,家里常显得有些凌乱。总能瞥见爱整洁的婆婆为了整理这些“烂摊子”时深皱的双眉。会有尴尬的时候,但内疚总在不久后烟消云散,还是我行我素,读到哪,摊到哪。也正是这样的“不良”阅读习惯,造就了本能排斥阅读“推荐书目”的结果。《幸福教师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却是个例外。“幸福” “修炼”“禅”这样的字眼,莫
期刊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陆(今属湖北)人,后迁居  开封雍丘(今属河南)。曾中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  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后赠尚书,卒谥景文。其词仅存六首。  这首《玉楼春》写春光的美好,喻青春年华的可贵,流露出  时不我待、迟暮惜春的愁思。
期刊
这次县教育局为我们创造到北京学习的机会,为我们农村一线教师与名师学习交流搭建了平台。这次学习,使我感触很深,充分领略了名家名师的风采,学习了专家的教育理念,尤其是怎样提高课堂效率,这一点令我感触更深。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一般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表现为直接的喜欢或厌烦,缺乏理性的认识。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记得有一次在上鲁迅的《社戏》中偷吃罗汉豆
期刊
很多老师认识到了读经典的重要性,并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苦于选材:古代典籍浩如烟海,选哪些给学生读呢?还有方法单一的问题,古代经典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难以读懂和理解的,总用一种方法读,学生会感到生涩枯燥,还有的老师不理解熟读成诵的道理,一味地强调背诵,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压力,久而久之,学生、老师、家长都苦不堪言。基于这些现状,我把十几年来在经典文化学习和推广的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踐经
期刊
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其中,对毛泽东的诗词学习又占有非常显要的地位。毛泽东诗词,就其数量而言,并不太多,但其深邃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超迈古今,堪称典范。所以,通过对毛泽东诗词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到毛泽东诗词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感悟到毛泽东诗词所体现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还可以对古诗词的文学样式所赋予的崭新的时代内容、强烈的时代精神和伟岸的人格
期刊
《汉书·郦食其传》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不错,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而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化则是人类的一种独特文明。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在饮食文化这片沃土上结出了累累硕果。饮食文化影响着我们生活、思想、文化与精神的方方面面。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国人反响颇大,趁着这股“舌尖”热,我们确定了探究课题——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整个课题分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交流阶段,采用分组搜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