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骨骼肌脊索瘤1例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shuo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国星 屠军波
  1 病例介绍
  
  某女,35岁。主诉:“右颞部包块两年”。于2006年5月17日入院,入院时见:右颞部包块,直径约2.5cm,质地韧,界限尚清,活动度差,无触痛。局麻下行手术切除,术中见包块来源肌肉,呈灰黄及肉红色,部分坏死变性,有囊泡及碎末形成。术后病检:右颞肌粘液瘤。术后3个月患者右颞部再次出现包块,质地、大小同前,术后4个月左侧面部右侧颌下均出现大小约4~6cm的无痛性包块,质韧、界清,给予穿刺活检并免疫组化,Vin(+)、Ck(+)、EMA(+)、S-100少数细胞(+),诊断为骨骼肌脊索瘤。建议分次手术,并给于放疗,但患者拒绝,近期随访患者,见其颞部,左颊部,右颌下包块均略增大,但未诉不适。
  
  2 讨论
  
  脊索瘤源于残留在椎体组织中脊索组织的恶性肿瘤,几乎全部累及中轴骨,尤其是两端,绝大多数发生在骶尾部(50%)和蝶枕联合区(35%~40%),其余病例发生在脊柱其他部位。另外极少数肿瘤发生在中轴骨以外,有学者称之为外周形脊索瘤。Dabska于1977年报道了10例,并首次称之为周围型脊索瘤。周围型脊索瘤一般位于肢端软组织,位置深在,邻近肌腱、滑膜或发生于末梢管状骨内。本例脊索瘤报道考虑为外周性脊索瘤,可能脊索在胚胎第3个月退化时,部分残留于体轴前端外,因此在面部产生了肿瘤。脊索瘤常为单发性,生长慢,局部破坏性强,可复发,若瘤内切除或边缘性切除更容易导致复发。远处转移较少,可转移至淋巴结、肺、骨胳,有文献报道瘤细胞可血行转移。本例患者最初发病于右颞部,术后局部复发并侵袭至右面部,左侧病变考虑可能为面部血行转移形成,但尚有待于进一步证实。脊索瘤治疗目前多以彻底手术切除外加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为主。众多文献报道,典型脊索瘤术后或术后+放疗后,5年存活率可达60%~80%。面部手术既要防止肿瘤复发,又要强调外形重建和美容修复。本例患者手术要求切口隐蔽,切除完整,肿瘤侵犯大量肌肉组织,为了保证术后功能恢复,可考虑组织移植。病理:肿瘤组织被纤维组织分隔成分叶状,小叶內为粘液性间质,肿瘤细胞为立方形,圆形,多角形,胞膜界限清楚,胞浆丰富红染,含有大小不等的空泡,有时空泡将胞核挤到细胞的一侧,形成印戒状细胞。有液滴状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S-100阳性。
  编辑/何志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人源Dickkopf1原核表达产物(DKK1蛋白)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測定细胞增殖情况;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氢氧化钠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DKK1蛋白对黑素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能使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KK1蛋白作用的黑素细胞胞体较大,形态略呈多角形,树突较粗短;并能使黑素合成显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大小的机械牵张力对成骨细胞MMP-13/TIHP-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自制的多通道细胞牵张应力加载系统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同时施加6%、12%和18%的机械牵张力,作用24h后,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受力后HMP-13/TIMP-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细胞受力后,其MMP-13/TIMP-1 mRNA表達随牵张力值的增大明显增加。结论:不
期刊
[摘要]目的:将赛维皮肤检测仪皮肤颜色检测值分别与日本美能达CD-2600分光光度计及德国HX-18红斑/黑素指数测量仪检测值进行对比以检测赛维皮肤检测仪的重复性和相关性。方法:A:赛维皮肤检测仪与日本美能達CD-2600及德国MX-18的相关性:用三台仪器对10名健康女性志愿者的前臂内侧、外侧、手背、额、颧(均为左侧)共5个部位进行一次性检测。B:重复性:用三台仪器对5名健康女性志愿者的前臂内侧
期刊
[摘要]目的:評价消炎痛对人恶性黑素瘤Libr细胞系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不同剂量的消炎痛作用于人恶性黑素瘤Libr细胞系后,进行细胞形态观察,并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和流式细胞仪FITC AnnexinV-PI染色法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Libr细胞在消炎痛作用下,细胞生长形态改变, 电镜下可见典型凋亡细胞特征;细胞活力降低,呈药物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显著比例的凋亡细胞。结论:
期刊
苑凯华 刘春利  [摘要]目的:研制适合于检测黄种人活体皮肤及色素性病变皮肤组织吸收光谱的虚拟仪器系统。方法:利用光纤光谱仪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建立皮肤组织的活体吸收光谱检测平台,对太田痣等色素性病变皮肤的吸收光谱进行活体检测,并初步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虚拟仪器皮肤组织光谱检测系统具有灵敏、实时、无创的活体检测功能,根据光谱结果可分析皮肤组织中色素分布的密度、深浅层次和治疗效果,便于临床选择合适的
期刊
[摘要]目的:环丁烷嘧女二聚体(CPBs)是细胞受紫外线损伤后产生的特征性光产物之一。本文观察UVB辐射后UaCaT细胞光产物CPDs的产生和清除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一定剂量UVB照射HaCaT细胞并用EGCC干预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照光后不同时间点检测CPDs的产生和清除。结果:细胞损伤程度随UVB辐射剂量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利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一期埋置61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对37例患者进行修复重建,总结预防扩张术并发症的部分经验。结果:37例61只扩张器1只发生外露,1只发生血肿。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发生与术者对局部解剖熟悉程度、操作技巧、切口选择、注水时间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等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扩张器;并发症;预防  [中图分类号]R6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手术治疗会阴部的乳腺外Paget's病,降低其复发率。方法:1997-2004年,我科采用病灶扩大切除术,治疗会阴部的乳腺外Paget's病患者7例。术中常规行快速冰冻切片,创面以直接缝合(1例)、皮瓣转移(5例)或游离植皮术(1例)进行修复;术后长期随诊。结果:皮瓣全部存活,游离植皮患者部分创面坏死。5例患者健康存活,无复发;2例复发,其中1例死亡。结论:在快速冰冻切片指导
期刊
1992年以來我们采用三点微创小切口完成重睑术9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方法、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期刊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因具有操作简单,组织相容性好,术后不遗留瘢痕,可重复注射塑形等优点,在整形及美容外科的许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移植后脂肪细胞易于液化、坏死、吸收、远期成活率低,成为脂肪移植中的难题。取材时脂肪细胞的损伤程度是决定脂肪细胞远期是否能够成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自2003年4月至2005年2月間,我们采用腹壁浅层抽吸获取脂肪颗粒行双侧颞部凹陷充填移植20例,随访10个月-2年,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