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痛对人恶性黑素瘤Libr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評价消炎痛对人恶性黑素瘤Libr细胞系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不同剂量的消炎痛作用于人恶性黑素瘤Libr细胞系后,进行细胞形态观察,并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和流式细胞仪FITC AnnexinV-PI染色法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Libr细胞在消炎痛作用下,细胞生长形态改变, 电镜下可见典型凋亡细胞特征;细胞活力降低,呈药物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显著比例的凋亡细胞。结论:消炎痛能抑制人恶性黑素瘤Libr细胞系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消炎痛;细胞凋亡
  [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6)04—0372-02
其他文献
1 临床资料  65例患者均来自皮肤科门诊,其中男58例,女7例,年龄14~49岁。病程1~5年,平均5.6年。皮损分布于颈部、胸部、腹部及阴囊,均为多发(3~12个),大小为米粒至花生仁大。
期刊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颜面及胸背部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发育时期。然而,近些年来,成年女性的痤疮患者日趋增多,而且症状较重,病程迁延,部分患者病情随月经周期变化加重,反复发作,对常规治疗反应差,临床难以治愈。笔者采用口服中草药结合背部俞穴刺络拔罐治疗成年女性痤疮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期刊
面部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一直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过去多采用液氮冷冻、化学剥脱、激光、外用祛斑霜等方法治疗,疗效较好,但治疗后皮肤炎症反应明显,红斑期较长,有部分患者治疗后2~6个月内会出现显著色素沉着,故长期困扰着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1],而强脉冲光(IPL)的出现则是对上述这些创伤性技术的替代[2]。2004年9月~2005年7月,我科采用强脉冲光对216例面部色素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期刊
体外超声吸脂术是近几年引入我国的一种新型吸脂减肥术,它以低创、安全、高效为特色,渐被人们所接受。我科在2001年3月~2004年/2月,共完成1000例腰腹部体外超声吸脂手术,取得了较好的减肥塑形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期刊
2002年10月~2005年5月,手术治疗面部肿块12例,行病变切除皮下蒂皮瓣修复,取得满意效果。
期刊
高天文国家重点皮肤性病学科、全軍皮肤性病中心、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2年在第三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1996年在美国完成博士后训练回国。自1997年起至今担任西京医院皮肤科主任。现兼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医学美与学美容学分会常委及皮肤美容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整形美容分会常委及皮肤美容组组长、中国中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骨髓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进行骨向分化诱导,以证实其多向分化潜能,为骨髓USCs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USCs,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用诱导剂对骨髓MSCs向成骨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細胞化学检测。结果: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分离获得了高纯度的骨髓HSCs。经骨向诱导后,ALP和矿化结节染色阳性。结论:采用密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人源Dickkopf1原核表达产物(DKK1蛋白)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測定细胞增殖情况;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氢氧化钠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DKK1蛋白对黑素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能使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KK1蛋白作用的黑素细胞胞体较大,形态略呈多角形,树突较粗短;并能使黑素合成显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大小的机械牵张力对成骨细胞MMP-13/TIHP-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自制的多通道细胞牵张应力加载系统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同时施加6%、12%和18%的机械牵张力,作用24h后,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受力后HMP-13/TIMP-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细胞受力后,其MMP-13/TIMP-1 mRNA表達随牵张力值的增大明显增加。结论:不
期刊
[摘要]目的:将赛维皮肤检测仪皮肤颜色检测值分别与日本美能达CD-2600分光光度计及德国HX-18红斑/黑素指数测量仪检测值进行对比以检测赛维皮肤检测仪的重复性和相关性。方法:A:赛维皮肤检测仪与日本美能達CD-2600及德国MX-18的相关性:用三台仪器对10名健康女性志愿者的前臂内侧、外侧、手背、额、颧(均为左侧)共5个部位进行一次性检测。B:重复性:用三台仪器对5名健康女性志愿者的前臂内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