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只有1/4的私募投资项目利润符合预期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cnbb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万亿元。这是在走过了严监管、重合规的2016年后,2017年中国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私募听上去离普通投资者很远,门槛高、运营规则不透明又为它笼罩上一层神秘面纱。但它其实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不管是剁手时的淘宝,外卖订餐的美团,旅游出行的携程,由资本推动的单车大战,哪怕是国外的Google和苹果,其中都有私募的影子。
  私募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私募创投基金,就是把富人的钱集中起来投资未上市的企业,通过投资扶植企业上市来获利,比如软银、红杉、IDG等。另一种是并购基金,就是通过兼并收购大型企业,然后转手卖出,赚取差价来获利,比如KKR、黑石。
  私募的雄厚资本,有时候并不输给银行和公募基金。2016年年末,私募基金的规模上涨一倍,首次超越了公募基金。2017年依然是私募投资在中国辉煌的一年,交易投资额创历史新高,同时,也巩固了中国亚太区第一大市场的地位。
  但交易规模创新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市场过热。根据贝恩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报告》,目前的私募市场在日趋成熟的同时也在变得理性。在2015和2016年的互联网和高科技领域,私募基金都占到60%以上的交易金额,去年这一比例回归到54%左右。
  不过,私募领域的竞争也更激烈。这有很大一部分都要归于另类资本的“功劳”。在2017年全年730亿美元的私募股权交易额中,另类资本(贝恩报告中主要指以BAT为代表的非传统私募)的投资占比达到40%,其中包括来自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和百度的108亿美元。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杨奕琦认为,这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事情。因为很多其他的地域,不管是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市场,私募资本都由普通合伙人(GP)在投,但是到了中国后,加入了很多另类资本的身影,本身可以投基金,也可以投项目,还有比如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的战略投资。“这些投入的比例还在不断上升,这样就造成了我们刚刚说的竞争的激烈。”杨奕琦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在贝恩调研的国际、亚太和中国区的163位私募机构从业人员中,有接近80%的机构人员认为,过去两三年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呈增长,其中有近40%的人认为是“显著增长”。



  好消息是,非私募的投资正在放缓,由于很多政策原因,从2015年的7930亿美元下滑到去年的5350亿美 元。
  当然调研结果也有令人意外的部分,比如在私募眼中,互联网依然是热门—在2015年的互联网投资高峰过后,贝恩公司曾认为这股热潮不可持续。不过在刚出炉的2018年报告中,互联网在所有的投资中占比54%,超过其他所有行业的总和。这个数字看上去并不理性,但是和2015年互联网投资的顶峰时期相比已下滑到了理性区间。如果回看2015年互联网领域的私募投资,46起交易中,BATJ 4家公司的投资就有176亿美元。其中还包括好几笔重大交易,比如滴滴出行与快的合并,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等。这些高交易额的合并显然拉升了平均值,以及互联网投资在总体市场中的占比。这也是贝恩曾认为“不可持续”的主要原因,但是现在看来,这股“中国特色”的势头连续3年且还在延续的原因,是自我又孕育出了有意思的商业模式,同时回报还不错。
  在这份报告中,关于数字化的思考是一大亮点。不仅是BATJ开始关注数字化,反过来传统的私募们也把数字化作为一个很关键的元素,贯穿在投资始末。
  如何获取客户,如何影响客单价,都离不开数字化。大部分基金都认为,3到5年后所有投资退出的那一刻,成本其实是真正会影响收益能否达到预期的关键因素。对所投企业成本的把控,已经前置到了尽调期间。
  对于大多数基金而言,过往什么行业都投的思路,在数字化的时代可能需要转变了。



  5年前,投资人几乎不提成本和利润的原因,倒不是他们认为成本不重要,而是因为在当时中国经济还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几乎没有任何投资者觉得成本这件事是一个影响将来能否达到预期回报率的重要因素。
  几乎每一家私募机构都认为,营收增长是“最影响你在投资退出的那一刻是不是能取得预期的回报”的关键因素,但是这个比例现在慢慢地降到了67%。在这样的环境下,基金要有脱俗的表现,便不得不更注重投后价值管理,注重数字化,比如成本和利润控制。
  然而為了提高利润所付出的努力远比想象的多。根据贝恩的调研,多达3/4的基金反馈,最后取得的利润比当初投资建模时预估的利润来得低。这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现状,意味着只有25%的公司收获了预期利润。在基金所投的项目中,只有一半(54%)达到了基金的收益预期。约有2/3的基金在6个月投资期以后就已经制定了价值创造计划—他们知道这很重要,但结果是,只有不到1/5的基金反馈,价值创造计划最后帮助企业提升了利 润。
  总体而言,大中华区的私募股权市场日趋成熟,这块有着充足资金储备的土地随着另类资本的涌入,竞争也变得更激烈。因此,其中的一流基金普通合伙人(GP)愈发注重投后价值创造,重视成本管理和业绩提升,同时更多引入数字化的思考方式。不过,要投出一个独角兽,也更难了。
其他文献
飞利浦正在历经百年发展史上最重大的转型期。  瞄准人们愈发关注健康的趋势和其中蕴含的商机,飞利浦大刀阔斧地对原先的三大块业务实施了拆分和整合:照明业务被独立出来,针对专业医疗领域的的医疗保健部门和针对消费者的优质生活部门被整合在一起,如此,为人们在“健康关护全程”中提供创新、整合、互联的解决方案。  而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都将是飞利浦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人
期刊
因为最喜欢秋天,Mofei把婚期定在了9月。  尽管只剩不到3个月,她并没有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也没有向一条龙的婚庆服务公司购买套餐。她关注了一个专门分享小众个性备婚攻略的微信公众号,在里面慢慢浏览其他新人的真实婚礼故事,给未来的婚礼吸取点灵感。  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大都和Mofei有点儿像,他们都不想拍一套千篇一律的影楼精修婚纱照,也不愿意在婚礼上出现老套的酒店圆桌大餐或者乡间流水席,转而选择了
期刊
似乎没人能说清西安究竟是如何突然变成网红的,包括最先在抖音上添加“西安”标签的刘芸菲。  2017年6月,刘芸菲下载了抖音。作为初玩抖音的试验拍摄,她上传了一段时长为15秒、拍摄对象为西安钟楼的短视频,并随手加注了“西安”标签,上传到挑战活动中—抖音将添加标签分享并号召参与的话题定义为一个挑战。“当时玩抖音的人还不多,我也只是随手拍拍城市环境和周围的人,完全没有想到会成为西安城市挑战的发起人。”刘
期刊
C=CBNweekly L=李家舜  10年前,李家舜不会想到自己曾经的客户会变成如今的竞争对手。现在,广告公司和咨询公司、平台方抢生意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对于广告行业来说,10年不算一个太长的时间维度,但似乎没有哪个10年像最近一次这样给广告行业带来如此多颠覆性的影响。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人们对好创意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当品牌都在为流量数据疯狂买单,你还记得上一次因为广告创意眼前一亮是什么时候吗?
期刊
C=CBNweekly H=Joseph M. Hogan  除了原来主要的青少年目标人群,越来越多的成人也成为隐形牙套的消费者。爱齐科技(Align Technology)—这家硅谷上市公司把全球第二家方案中心建在了成都,并在成都附近的牙谷资阳设立了工厂,中国已经成为其除了北美以外全球最大的市场。不过,隐形牙套相对而言还比较小众。在爱齐科技CEO Joseph M. Hogan看来,想要为中国的
期刊
C=CBNweekly L=Jacco van der Linden  中国啤酒公司近两年的日子并不太好过。一大批精酿啤酒厂裹挟着消费升级的前奏,却未能扭转整体市场增速放缓的局面。今年年初,大酒厂终于按捺不住,纷纷开始涨价。高端市场成为啤酒公司的新战场。与此同时,外资啤酒公司占据的中高端市场变得越发拥挤。作为全球出口量最大的啤酒公司,喜力自然不会低估中国市场的复杂度和挑战性。喜力中国区总裁Jacc
期刊
6月4日,就在苹果一年一度的开发者大会召开前夕,像是要争夺开发者目光似的,微软宣布以75亿美元收购GitHub。这家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网站和开源社区上一轮融资是在2015年,当时估值只有20亿美元。  对微软来说,继两年前以260亿美元收购职场社交网站LinkedIn以来,这是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任职CEO以来第二昂贵的收购。而这两笔交易都被很多评论人士认为是“买贵了”。 
期刊
前几天我去旧金山一个杂志店买杂志,店员向我推荐最新一期《Monocle》,指着封面上“The Battle For San Francisco”(为旧金山而战),建议我好好读这篇文章。  不少美国媒体就旧金山市长竞选做了报道,核心都在关注新市长面对的问题,以及猜测他将会如何解决。  首先,为何旧金山的市长竞选如此受关注?这自然与硅谷有关。一直受到关注的硅谷在这里—不同于乔布斯时代硅谷意味着旧金山湾
期刊
在这个盛产焦虑的时代,“财务自由”成了光环耀眼的一个魔咒。  摩拜被美团以2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一篇《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创业几年、卖身大公司、创始人巨额套现离场,从此过上财务自由的幸福生活,似乎被解读成一件很容易的事。  然而,现实比童话复杂冷酷得多,即使一家创业公司经过九死一生做到了可以出售或变现的地步,创业者变现的过程还是会涉及很多复杂持久的利
期刊
大概是要下雨,天气都有点反常地闷热。客厅里没有开空调,虽然有个立式柜机,但是婆婆家这个可以看到江景的房子是轻易不会打开空调遥控器开关的。这台立式柜机,只是一个象征,表示他们这家有消费大宗商品的能力。自进门脱鞋的那一刻起,这个银色的块头不小的家伙,就会跃入来宾的眼帘,几年过去,还是很簇新。  除了这台空调,整个屋里还有地板显得比较上档次。这主要得益于婆婆某个在做竹木地板生意的侄儿,成本价从他们家库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