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19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改革的进行完善了我国人才培养体系,国民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学习教材知识,审美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究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审美能力
  新课标出台后,为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由于缺少相关经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进行了研究。
  一、审美能力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大多为填鸭式教育,这种教学方式有它的可取之处,但随着时代发展,它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这一局面下,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习体验,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思维灵活性,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他们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如何提高小學语文审美能力
  (一)创设审美情境
  赏析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对教材内容理解地越深入,就越容易带领学生发现美,学会欣赏美。为了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差,无法完成高质量审美教育,要转变教学思维,多元化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内容,通过营造审美氛围,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领悟教材中的语言美、人物美、意境美等。例如,在学习《观潮》时,带领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的视频,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通过视觉、听觉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激发想象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引起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审美意识。在学习课文时,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情节美,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不必追求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学会感受美。例如,在学习《枫桥夜泊》时,先让学生熟悉古诗内容,感受诗词的韵律美,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之后将自己脑海中的图景画出来,加深感悟。
  (三)在朗诵中感受美
  朗诵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帮助学生体验文章的情感,引起共鸣。语文教材是经过千挑万选的,许多文章兼顾艺术价值与文学价值,但许多教师完全忽视了这些,未能完全发挥教材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朗诵课文,并传授一定的朗诵技巧,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将文字内容在大脑中转化为具体场景,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欣赏水平。
  (四)在语文实践中锻炼审美能力
  语文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教学时间也是有限的,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存在局限性。为了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角色扮演、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等,利用好胜心和荣誉感营造良性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美。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他们作为活动的中心,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体验,激发学习热情,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后,学生分别扮演“楚王”和“晏子”,再现课文内容,让他们在表演过程中感受文章之美,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
  三、实践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优秀的诗词作品,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文化自信,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在学习《江雪》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了解柳宗元吗?”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可以给予奖励,“那你们知道他是怎样描写孤独、寂寞的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诵读任务,各小组可进行讨论,决定本小组诵读的方式,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学生会积极参与讨论,探究本篇诗词的背景、朗诵节奏等,通过朗诵,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传授朗诵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词。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重点字词的解析,展开合理联想,感受诗词的意境美,“鸟飞绝,人踪灭”究竟是怎样的景象,“独钓寒江雪”到底是什么意思,播放背景音乐,营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展开联想,并画出自己脑海中的图景,加深学生对《江雪》的理解,培养审美创造力。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进行有感情的诵读,体味诗词的修辞美,如,“千山”“万径”“绝”“灭”“人”“鸟”……,与前一次诵读相比,第二次诵读更有目的性,重视《江雪》中所应有对偶、叠韵、双声,明确重点,有的放矢,切身体验诗词的美。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给予积极回馈,让他们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发散性思维。
  四、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简单阐述了审美能力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从创设审美情境、激发想象力、在朗诵中感受美、在语文实践中锻炼审美能力四方面提出施行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健全人格,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繁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20(04).
  [2]胡锋.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课外语文,2020(10).
  [3]焦得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J].品位经典,20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进入小学课堂已经有近二十年的时间,然而,小学英语教学目前仍处于尴尬的位置。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仍然普遍不高,进入初中后,普遍是从零开始重新学习英语,这无疑是对小学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运用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通过创造特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关键词:情景体验式教学;小学英语  英语这门语言类科目,由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对学生英语的提高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促进他们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培养策略  英语是初中教学的重点科目,而且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明显的差别。英语教师需要在新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闽江福州段河口河工模型试验,进入整治方案试验阶段:高水位治理方案已胜利结束,其他治理方案试验也即将开始进行。 闽江模试是我国正在运转的感潮河口模型
◆摘 要: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生英语语言的构思规律,还要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哑巴英语”学习状况,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对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做出详细分析,着重探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的口语练习和思维转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突破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口语练习,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口语练习环境,从而提高初中英语口语
一、前言钢筋混凝土方向是市政建设中排水工程的主要项目之一。这种方沟承载能力大,整体刚度好,对不同地基的适应性强,一般多用于跨度大于2米、排水量较大的沟道。但这种方
钢筋混凝土与砖砌体组合结构是我国20世纪中期建设的煤矿结构中的一种常用形式,在恶劣的煤矿地面工业环境长期作用下,随着服役年限的不断增加,损伤劣化情况严重,越来越多的质
鉴于我省有一些公路拱桥发生严重裂纹,致使车辆减载通过,不但运输上受到损失,而且行车安全受到威胁。如果推倒重 建,不但耗材费资,而且耽误交通。遵照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
保护建筑多由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人文环境,或者由于其历史地位和意义等受到保护.由于保护建筑的建造和历史较长,多数缺乏完整的历史资料,结构与现代建筑有明显差异,内部结
会议
江苏某钢结构展馆由A、B、C、D四个相同的展馆组成,原屋面网架拆除后重建网架,重建网架的设计总体平面布置不变,在每个展馆内部增设了四个箱形钢柱,网架结构形式为弧型正放四
◆摘 要:古诗词中凝聚了古代人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属于一种具有较高艺术性的文学形式,具体非常高的审美水平。所以,经过古诗词的学习,能够深入意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底蕴,良好的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文章将具体研究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材当中的古诗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古诗教学方法正在不断变化,有了较大的改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