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湾》教学设计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un0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
  《月亮湾》一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本课图文并茂,文字优美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本教学设计,通过观察、朗读、想像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质疑揭题
  1.导语:小朋友,你们去过农村吗?见过农村的美景吗?有个小朋友把自己美丽的家乡画了下来,想不想看一看呢?
  2.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插图)小朋友,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要求学生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说图意。)
  3.揭题正音:这个美丽的村子有一个动听的名字——月亮湾。(板书:月亮湾)
  齐读课题,结合学习生字“湾”。
  4.质疑:读了课题后,小朋友们想知道些什么?(“月亮湾”在哪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叫它“月亮湾”?……)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文中看一看,你就明白了。
  (设计意图:从看图入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走进文本架设了情感的桥梁。让学生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说图意,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知语言美)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互读、相机正音。
  4.小组合作学习:(1)每人轮流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小组长打上“★”。没有达到要求的再读几遍。(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组内的同学听。(3)讨论:月亮湾美在哪里?景色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上教学环节,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既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有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
  
  三、品读课文,欣赏美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导品读: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课文分别写了月亮湾的哪些地方,用“—”画出相关句子。
  2.摆卡片明方位:小朋友,刚才我们游览的地方可真多呀,老师这儿有许多词卡,你能按课文内容来摆一摆吗?(学生上黑板贴词卡: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3.你最喜欢哪里?把写它的句子读一读,看谁读得最美?
  (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5.细读品味,体会美景。
  (1)品读写“小河”的句子。“月牙一样的小河”是什么样的?看图说一说。(弯弯的、像月牙……)为什么这里叫“月亮湾”,你明白了吗?这么迷人的小河,谁来读一读。(齐读、指名读。)
  (2)品读写“河水和小鱼”的句子。
  ①谁能把“缓缓地”换个词说一说?(慢慢地)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一下缓缓流淌的河水。
  ②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想去看看吗?(播放多媒体课件)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来说说小鱼们在干什么吗?(学生说句子,教师评价。)
  ③小鱼玩得这么开心,谁来读一读相关句子,把小鱼的心情表达出来?(指名读)
  (3)品读写“河里倒影”的句子。
  ①(出示课件倒影图)引说:清清的河水像_______一样倒映着_______,还倒影着_______
  ②多清的河水!多美的倒影!真像一幅_______
  ③这么迷人的倒影图,谁来完整地读一读描写倒影的句子?(个别读)
  (4)品读写“河岸桃花”的句子。
  ①(出示桃花图)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桃花?谁能打个比方说一说?(桃花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②你们见过朝霞吗?出示朝霞图与桃花相比较,进行语言训练:此时,你们觉得_______的桃花,远远望去,像_______!(让学生感受“桃花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5)品读写“农田”的句子。
  ①读了这句话,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农田?(绿油油)
  ②语言训练:绿油油的庄稼在春风中_______,在春雨中_______,在阳光中_______。
  6.月亮湾村前的风景真美,让我们把第2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回味回味。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欣赏了村前的景色,让我们再到村后去看看。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你仿佛看到什么?又仿佛听到什么?(板书:山坡茶园笑声)
  3.从“笑声”中,你体会到什么?(人们劳动时的喜悦心情。)
  4.让我们带着丰收的喜悦再来读一读课文。
  (三)照应第一自然段。
  1.如果你是月亮湾的小村民,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非常自豪)你会怎样夸一夸自己的家乡?(板书:美丽)
  2.同学们,请带着自豪的感情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理念:朗读是低年级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的重要途径。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学生自读自悟、看图助读、美读竞赛等手段,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四、指导背诵,体验美
  
  1.指导背诵:小朋友,刚才我们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月亮湾的?
  板书提示: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村后:山坡—茶园
  你能按这样的顺序把在月亮湾的所见所闻试着背一背吗?学生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把你最喜欢背诵的内容背给同桌听。
  3.游戏背诵:月亮湾正要招聘一批小导游,谁愿意去试试?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要形成良好的语感。背诵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训练语感的重要途径。教师给予叙述顺序的提示,采用游戏背诵,使学生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
  
  反思: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本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月亮湾的一幅幅美景,使学生在视觉上获得美的愉悦,从而产生急于探究月亮湾美在哪里的欲望。
  2.从图入手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走进文本架设了情感的桥梁。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走进课文,品味语言,和作者的心灵进行直接的对话。在朗读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再现一幅幅色彩明丽的画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情趣。
  3.本设计从一开始的自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学习,到自己感悟语言、品赏语言,都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徐桥◇
其他文献
期刊
用微环境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地下水中加入醋酸盐基质在铁还原环境下四氯乙烯(PCE)的共代谢降解;用接种活性污泥培养驯化后的微生物降解PCE。研究表明,在同一驯化周期中,随着驯化时
目的:观察硫代硫酸钠联合泻浊化瘀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钙化防御的临床疗效,为今后大样本量研究观察提供理论依据,为保护患者有限血管资源,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延长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生活实际。”针对数学教学存在的这种状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生的数学学
解题时,若能很好地利用点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可使一些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时还会收到出奇制胜的功效。
蜻蜓,人们每每在阳光的午后与你相遇,不由得让人想起才需尖尖角的小荷,不由得让人想起盛夏的柔情。
期刊
开放实验室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从合肥学院实验室现状出发,提出了电工电子实验室开放的一些新观点,同时阐述了合肥学院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具体
湖北恩施渔塘坝发现了自然硒和硒的系列矿物.硒矿物有自然硒、方硒铜矿、硒铜蓝、水硒铁石、硒银矿和难以定名的Fe-Se矿物,含硒矿物有含硒黄铁矿和含硒黄铜矿.自然硒分布广泛
为了弄清下二门油田的油气成藏机理,利用包裹体、平衡剖面和生烃史模拟等技术,详细分析了其油气充注成藏过程,结果表明,早期(古近纪核二末期至核一末期)油气小规模缓慢充注,形成早期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布鲁埃尔在“早期教育和大脑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以往认为0~3岁是婴幼儿智能开发的最关键时期,但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他认为,过分开发3岁以下婴幼儿的智力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布鲁埃尔说,现在市场上有大量幼教书籍和其他益智产品声称能够开发3岁以下婴幼儿的智力,许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争相购买。但是目前并无科学依据证实受过特殊智能训练的婴幼儿比别的孩子聪明。事实上,这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