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问与思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s1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世界各文明都会涉及命运,命运之思非古人之愚昧迷信,而是人对自身局限性的无奈。人的一生不尽相同,却各自有着缺陷,一切好像都难逃命运的主宰,而命运究竟有着怎样的力量,古今中外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经历与认知辩证地看待。从希腊悲剧中的反抗精神,我看到了人性可贵的意义,而人类的意识真的是自主的吗?我们生命中那些对自己影响或深或浅的抉择真的是自己一手策划的吗?面对生命的未知,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关键词:命运;中国古代学派;古希腊神话;意识
  正文: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我一直在好奇是什么力量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而我们来到这世上又是为了什么?如果把活着当成追求,一直寻找或者塑立某些意义,未免活的有些自我;也有说,活着是为了承担责任,为社会创造自己的价值;又或者说,是为了维持这个世界的某种未知运行规律......我们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成长,建立自己的意识与欲望,成为并影响着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却是什么让各自的命运不尽相同,又各有其遗憾与缺陷?富有的人可能忙于事业而忽视,贫穷的人生活拮据也能活在当下;有人所愿所想皆能得偿,有人屡战屡败含恨而弃......从不同经历与需求来看,人们的幸福和痛苦相对不同。
  不乏有人曾为梦想夙兴夜寐,直到理想破灭,恍觉那些豪言壮志不过是南柯一梦;有人违背本心,为不愿之事,空自长恨身非己有,何时忘却营营;有人苟且偷生,却依然举步维艰,命运重击一再降临……生活本来已经狼狈不堪,命运却总擅于为我们制造更多的麻烦。我们似乎无可逃避,可恨这命运善嫉,总吝啬赋予世人恒久的平静,总猝不及防地把人一下子塞进过山车,任你怎么恐惧挣扎也不肯轻易停下来,非要把憧憬着的摧毁成满心遗憾的,圆满的颠簸成支离破碎的,再命你耗尽半生去拼补。[1]
  究竟什么是命运?为何它如此“蛮横”?自古以来“命运”一词就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背景下对“命运”有不同解释。文明古国如中国、希腊等无不在学术思想和宗教上表现出其对“命运”的思索。
  就中国古代各学派而言,“命运”之见解迥乎不同。儒家以为“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天寿之属也。”孔子认为一个人的生死存亡、富贵贫贱完全与高悬于天的命运有关,绝非尘世碌碌众生的力量所能改变。所以《论语》有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孟子·万章》上篇也有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人的祸福皆有命运主宰,然而并不是要人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道而行,唯善唯德”。;而道家主张“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认为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无论“死生存亡,穷达富贵,贤与不肖,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与之相反,针对“天人合一”论,荀子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辩证观点,认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天、地、人三者各行其职,和谐共存,从而人类可以根据对天时、地利的认识来利用自然、役使万物。因此,荀子把“天命”理解为具有必然性的自然法则,力倡“大天而思之,孰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人类不能消极地顺从自然,而要主动地控制和利用它。同时,墨家和法家均认为人的贫与富、幸福与否是由个人努力程度与运气决定的,简而言之“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上天是没有决定命运的能力的。[2]关于命运,古代哲人观点迥乎不同,孰是孰非,无从定断,我们只能利用自己的经历与认知辩证看待。
  在古希腊神话中命运被描述为主宰人和神的神秘的力量。希腊神话中不乏与命运抗争的事迹——当俄狄浦斯得知自己将“弑父杀母”,不愿屈服于命运而选择离开,最终却还是阴差阳错走上了自身的命运之路;西西弗斯终其一生都没有将巨石推向山顶,在这样一件看似毫无意义又不断失望的劳作中消耗殆尽......[3]我们似乎难逃命运的束缚,何谈不自量力与之一搏。但这些英雄对命运的不屈服与抗争,赋予了人性更为可贵的意义。
  当人类自主意识觉醒,却发现努力与挣扎于事无补,应当何去何从?不乏有人妄想扼住命运的咽喉,而斟酌看来,有时觉得甚至努力改变命运的想法与行为,可能都是被安排好的命运。人生中总有些关键节点需要做出抉择,而在那些时刻,我们脑海的想法与最终的选择真的是完全出于自己吗?为何后来会留下那么多懊悔和遗憾?一些看似机缘巧合的背后真的没有其他力量操控吗?
  希拉里.普特南曾提出“缸中之脑”的假想,他认为将一个人的大脑完整取出后放入特质的营养液,并连接电脑,通过特殊程序向其传达感官信息,或许可以营造出一种假象,导致大脑认为自己仍然在正常生存和活动。而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4]无独有偶,中国古代的“庄周梦蝶”同样有着类似的纠结——“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5]就个人感受而言,我仿佛数次听到过脑海中的声音,并有意或无意间按它的指示行动,并未有所困扰,只是当时切实感觉到那不是自己的意识,而自己的反应更像是恍惚之间身不由己。经查找资料发现,有神经学研究证明,当我们产生某种想法时,其实在我们的意识产生这一想法前,我们的大脑和神经就已经产生了这一想法;随后只是这一想法被我们的意识接收到,以为这个想法是我们自己产生的。所以,究竟是自己在做决定?还是冥冥之中被下达“命令”,跟随着命运的步伐,走上既定的人生?目前看来,我们无从得知。所谓"自我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一种幻觉,我们似乎并不能自主,也无从分辨。
  无论命运否泰,我们只能接受并完成人间所有的安排。很多时候,走了那么多路,好像什么也没能改变;可要知道的是,有些事情已不再一样。前路漫漫,挫折可期,但我渴望至少能够活的勇敢真诚。没人看得到完整的命运,但可以守护一个完整的自己,真正的救赎,或许是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如果命运注定要我黯淡,那么我燃尽生命的力量,所绽放出的光芒是否能照亮我的内心?文末之际,谨以一首诗文与命运握手言和: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墓地寻找我的碑文,上面仍会刻着:热爱生命
  我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以人生作为天平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要世人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荒草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兒般的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的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这使我百般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虽是屡经挫败,我决不轻从
  我顽强的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6]
  参考文献
  [1]  大冰《乖,摸摸头》
  [2]  陈宁《中国古代命运观的现代解释》
  [3]  罗念生《希腊悲剧经典》
  [4]  希拉里.普特南《理性,真理与历史》
  [5]  庄子《庄子.齐物论》
  [6]  食指《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在为国家输送社会生产所需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教育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环节,教育管理不但关系着院校的教学质量问题,还影响着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和走出校园后的就业情况。本文基于当前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院校学生日后的就业情况,总结出了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職院校教育;教学管理  就业是高职
期刊
摘 要:本文作者在从事光电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秘书工作的过程中,总结了本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关键词:高校;光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消防  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问题一直都是实验室管理中的热门话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启示我们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防护和环保管理。
期刊
摘 要:在高中阶段的素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重视阅读教学,让学生们通过阅读来提升知识面。所以在高中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的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形成一个全面阅读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们的获取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新时期;高中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  引言  高中图书馆是高中学生和高中教师获取
期刊
摘 要:《安娜·卡列尼娜》是著名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俄国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导演乔·怀特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再一次将这一著作搬上银幕,本文将运用艺术学基本原理,从艺术的本质及特征、电影艺术的文本及视听语言、艺术创作角度和艺术鉴赏等角度对电影进一步分析解读。  关键词:艺术学原理;《安娜·卡列尼娜》;视听语言;观众接受  一、艺术的本质及特征  艺术具有形象性。艺术形象是艺术反
期刊
摘 要:在高职教学中,党建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落实党建工作,提高党建水平是构建良好校园氛围的关键。所以,高职院校重视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思想历理念和方法。基于此,本文从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创新理念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创新党建工作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创新理念;重要性  前言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部分,肩负着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
期刊
色彩影响人的性格、思维与认知,不同的色彩能带给人不同的感受,而对于艺术家们来说,色彩不仅仅用来表现作品,更重要的是运用色彩向观赏人群清晰、准确的表现出自身的情感与思想。  荷兰后印象派著名画家梵高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他在色彩上的成就尤為突出。他对色彩的创造与表现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运用,并善于运用色彩表现出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心理运动。梵高认为“唯有色彩能够传达那些无法言喻的感觉”,因此梵
期刊
摘 要:竹子的竹青和竹黄两部分含有丰富的木质纤维素,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和开发价值,实验应用ICP-MS法测定三种不同竹类(紫竹、黄金竹、罗汉竹)的Cd、Pb、As、Hg四种重金属元素,以及竹子作为吸附剂,测定吸附前后工业废水中重金属含量。该方法简单便捷、灵敏度高、速度快,检出限为0.006-0.151μg·g-1,各重金属元素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351%,实验结果表明竹子对Cu2+的吸附效果最好,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颜色革命在世界各地屡屡现身,对于全球政治秩序的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我国香港特区同样出现了颜色革命的魅影。香港反对派的煽动教唆下发展态势良好的香港社会在2019年屡现波澜。尤其在香港特区政府颁布《逃犯条例》后,香港反对派以西方法学界的“公民不服从”理论为理论依据策划了声势浩大的“反修例”运动。香港特区政府被迫撤回了《逃犯条例》,但香港反对派策划的“反修例”运动并未得到平息。笔者认
期刊
摘 要: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于湖北省武汉市爆发,疫情迅速扩张至全国,面对疫情,党中央始终坚持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勇抗疫。时至今日,我国所取得的疫情防控实效向世界充分展示和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体现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优势、始终以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为中心优势、全国上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行为自觉优势、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制定实施科学高效的应急防控机制优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媒体报道的表现及信息呈现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发现此次疫情期间媒体对疫情防控产生的具体作用,并对其信息呈现与媒体表现方式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够对当前我国媒体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总结,从而对媒体的日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冠肺炎;媒体表现;信息呈现  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由自媒体对病情相关信息进行宣传报道,最初是在2019年12月,武汉一家医院的临床医生,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