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高高低低间

来源 :智族GQ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ueq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罗拉多如果碰上坏天气,那就等上5分钟。这是科州的一句俗谚。还真是这样一沿途遇到阴晴雨雪,都只是一根烟的工夫。在科罗拉多开车,沿途高高低低绕过的这一圈,也驶过了一年四时景:在丹佛还有些春寒料峭的意思,到了帕戈萨公路两旁便都是黄叶。
  而不变的,是科罗拉多蓝。
  从丹佛驾车往南,刚出城就能见识其厉害——明艳张扬、近乎虚幻、毫无保留、直奔电脑桌面级别的蓝。偶有白云掠过,反衬得天空越发晴朗。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里,有三百天都是这样的。”向导说。
  而最让人难忘的,是独自坐在特柳赖德的深夜缆车里的隋景。风雪飘摇,吹得缆车些微晃动,只听见冰粒打在缆车玻璃上的声音。
  而脑子里挥之不去的,则是著名民谣歌手John Dcnver(对,他艺名姓丹佛)的那首关于科州的成名曲《Rocky Mountain High》:
  登上高高的落基山,
  看火焰如雨点般坠落,
  着有人从未见过雄鹰飞掠天空,
  郡他便一无所有。

海拔1961米


  红岩剧场
  Red Rocks Park and Amphatheater
  也许只有站在红岩剧场的观众席里,才能切实地感受到它的壮丽:九千人的座席,修建于海拔近两千米的高山缓坡上。抬头是环绕的巨石,因富含氧化铁而呈现瑰丽的红色;低头则是山谷中蓦然出现的一方舞台。巨石环抱四周,形成空谷混响,使红岩剧场成为美国音乐史上最负盛名也最特别的表演场地之一。
  就在过去的短短半年里,在红岩剧场音乐会就涵盖了音乐界的新老血液:90年代的Beck,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The National,80年代的Ben Howard,以及成名十数年的马友友。而在红岩剧场的演出列表单上,还有不少赫赫有名的事件:1964年,初出茅庐的Beatlcs选择红岩剧场为美国中西部巡演的第一站(连票都没能卖光);1984年,U2把自己的演唱会制成影片《U2红岩现场:血红天空之下》——这是U2成立以来的第一支“MV”,而后迅速在电视台的推波助澜下声名鹊起,时至今日,他们在红岩的演出仍被《滚石》看作“改变摇滚史的五十大瞬间”。
  若身临红岩剧场,便不难理解红岩剧场在演出史上的特殊地位。它为音乐带来了一种人造表演场地无法提供的空间仪式感:本来偌大的中央舞台,在环抱的群山面前相形见绌;观众与表演者,都在自然幕布下显得孤独渺小;山谷的漆黑夜里,把观众与表演者联系在一起的,唯有血红颜色上的篝火和回荡的乐响。

海拔2291米 229米


  大沙丘国家公园
  Great Sand Dunes National Park一望无际的沙丘,近处是绿色草地,远方是皑皑雪山,画风毫不搭调的三个世界,在这里竟然严丝合缝地放在一起。这个海拔超过两千米的国家公园,远望去有种虚拟现实的观感。难怪被笑称为是电子游戏《怪物猎人》里的场景。
  这幅距离丹佛4小时车程的自然奇观,早在19世纪就被人发现。可直到近年来,考古学家们才获得了沙丘成因的确切证据:百万年前随着板块运动,古湖泊逐渐枯竭,两座高大的火山之间裸露的湖底沙砾被气流吹往东方,却又被高山阻挡,沉积在了山脚。约44万年前,古湖泊彻底消失,因此成就了全美国最高的沙丘地貌以及科州露营和探险的胜地。
  起伏的沙丘最高处可达229米——户外运动爱好者们,有不少扛着“沙橇”和滑板前来滑沙。滑沙需要充分准备:空谷沙漠,刮起风来劈头盖脸,最高时速可达63公里。万年风化的沙砾又极其细腻,直往衣袖里钻。最需要勇气的,反而是一冲到底:从沙丘底部往上爬,脚步深陷在沙堆里,再搭配上七八级大风,倒颇有种穿行于世界末日的体验。可从高处下滑的几十秒快感,却足以弥补攀爬的辛苦:俯冲而下,满眼都是风中飞沙,大有电影《疯狂的麦克斯》般的颓靡美感。这种户外運动,和健康向上的攀岩登山游泳骑行比起来,画风完全不同。

  九千人的座席,修建于海拔近两千米的高山缓坡上。抬头是环绕的巨石,因富含氧化铁而呈现瑰丽的红色;
  低头则是山谷中蓦然出现的一方舞台。巨石环抱四周,形成空谷混响,使得红岩剧场成为美国音乐史上最负盛名、也最特别的表演场地之一。

  “昨天刚赶上沙尘暴,”同路的纽约制片人在给Gwyneth Paltrow的新产品线拍摄影作品:“模特们本来已经在沙丘上摆好了Pose,突然间天地变成黄色,摄影师顾不上拍照了,全身心扑在保护摄像机和镜头上。”
  但她还未看够大沙丘,于是坚持多留了一天。坐在沙橇上,从十几米高的沙丘上往下飞驰——沙橇打滑,她翻身扎进沙里。起身跳了跳,满身沙子扑簌簌从她身上抖落下来,她笑得像个顽皮的孩子。

海拔2423米


  萨帕塔牧场
  Zapata Ranch
  开车去看北美野牛是一场赌博。野牛曾统治美洲大陆多年。最为繁盛的时期,北美分布着大约两千万到三千万只北美野牛。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原因,这个数字现在是五十万,是当年的1.7%。大沙丘公园附近的萨帕塔牧场有足足十万亩土地,散养着五万只野牛——平均2亩一只。即使开车兜转数小时,也并不能保证一定能见到野牛群种。   “我们要尽可能去水边,”向导说,“野牛是群居动物,如果见到,就是一群。”她是二十出头的小姑娘,普渡大学生物学毕业,走的却不是科研道路,去了牧场做管理员,放牧养马、做牛仔做的工作。牧场有淡旺季,她在新墨西哥做一季,又来科罗拉多做一季。
  萨帕塔牧场原用作商业放牧,而后被环境保护非营利组织“Nature Conservancy”买下,用来保护当地的北美野牛群种。尽管原则上采取“不干预”的政策,让野牛在广袤高原上自由生活,但保护群种的事实工作量却大得多。每年,牧场要把野牛统一组织进行基因检测,如果发现与家畜杂交的后代,还要把它们区隔开来。
  “看不到野牛,还能看到当地独有的鸟类、啮齿动物等,”向导安慰我们,“黄鼠狼也是有的。”
  但好在我们运气好,驱车半小时便见到地平线那边星星点点的黑色;开得再近一点儿,是野牛在吃草饮水。没想到,左手边还有更大的一群,几十只野牛的背后是茫茫荒草,荒草背后则是皑皑雪山。野牛也不管远方窥伺的我们,只是兀自喝水,摆摆尾巴,似乎还保留着那年统治北美大陆的一点儿骄傲。

海拔2172米-305米


  帕戈萨斯普林斯

  Pagosa Springs
  人口不到两万的小城帕戈萨斯普林斯,是座名副其实的“温泉城”,最得名的便是帕戈萨泉穴(The Great Pagosa Hot Spring)。
  这方泉眼下头,是全世界最深的地热温泉,水温高达62摄氏度。但它老实安静,不像黄石公园进发的间歇温泉。17年前,吉尼斯世界纪录委托当地水文学家把铅垂线沉入泉眼里,测得最深处可达305.41米——五个国家大剧院叠在一起,也不过刚刚浮出水面。
  母泉就坐落于帕戈萨温泉度假村里,远远望过去,它倒不像是天然温泉——水中的矿物质令水体呈现出浅浅的蓝色,而岩壁上干涸的矿物成分透出青绿色,乍一看倒像是人工的园林景观。直到靠近了,才闻到天然地热温泉独特的硫黄气味。
  母泉太烫,并不能直接用于洗浴,但它滋养了镇上大大小小的温泉池。面积不过十几平方公里的小城,却有着三个大型温泉度假村。甚至连隔壁城镇的温泉水,也有不少是从帕戈萨引流过去的。度假村在山壁上凿出形状不一的浴池和泳池,灌上凉好的温泉水,24小时开放。
  如若住在度假村里,至少要在不同的时间段泡两次温泉,恐怕才算完整的体验。清晨时分,大大小小的浴场雾色凄迷,乳白蒸汽环绕四周。趴在浴池边缘,面前是安静流动的圣胡安河——圣胡安河向西流去,越发湍急,直到汇入科罗拉多河,一路奔往美国西岸。
  夜里又是截然不同的景色。高海拔的小城,夜色分外清明。挑一个无人的池子,在水面上浮着,睁眼就是满天星斗。19世纪初,这里曾是印第安部落用于疗伤祭祀的圣地;到了20世纪,这里亦曾是美国军人用于疗养休憩的住所。享用温泉的人与背后的政治意义不断改变,但此时此刻,夜空依旧是夜空,温泉依然是温泉。

海拔2667米 242米


  特柳赖德
  Telluride
  开车驶往著名滑雪小镇特柳赖德,一路能肉眼观察到海拔的上升。群山之间,积雪越来越多,树木越来越秃。此时正逢秋冬之交,也就是一周之间,金黄的杨树大片大片地散去了叶子,剩下灰突突的光杆,密密麻麻覆盖了一座座积雪山峰。
  特柳赖德在科罗拉多西南部,像许多世界闻名的滑雪小镇一样,吸引了大量飞来游玩的富裕中产们。更有钱的人,则会花几十万上百万美元在这里买套房子,成为美国的“Second Home Owner”群体。小镇里漂亮的洋房整齐地一字排开,空旷山谷间,阳光肆意倾洒在洋楼的前庭上,富庶、精致、美丽。但也正是因为大量的“Second Home Owner”群体,受到好山好雪吸引的人们,花几十万上百万美元买下房子,但一年只有数月甚至几周住在这里。所以滑雪季节一过,小镇便显得空落寂寥。
  “在万圣节,孩子们去要糖果,可镇上却是空的。”向导笑了笑。
  即便如此,在科州和中西部地区,特柳赖德依旧是美国富裕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梦想范本。去年大热的电影《茉莉的牌局》里,Jessica Chastain扮演的传奇赌场女王Molly Bloom就来自此地。

  她原本的人生軌迹便是滑雪,冲刺奥运会,读法学院,复制中产上流的道路——然后再回到特柳赖德买下自己的第二套度假房子。但她阴差阳错,成为了名流圈赌局的操盘手,这又是后话了。
  在特柳赖德的上方,则是更为奢侈的滑雪度假村落——海拔接近三千米,名字低调,却散落着顶级度假村、高端定制滑雪商店和精品店街。度假村并没有方便的公路直达,最好的交通方式是特柳赖德的免费缆车:一年里只在旺季运营。坐近15分钟的缆车上山,度假村里唯有游客与服务业人群。

  特柳赖德小镇里漂亮的洋房整齐地
  一字排开,空旷山谷间,阳光肆意倾洒在洋楼的前庭上,富庶、精致、美丽。但也正是因为大量的“Second Home Owner”群体,受到好山好雪吸引的人们,花几十万上百万美元买下房子,但一年只有数月甚至几周住在这里。所以滑雪季节一过,小镇便显得空落寂寥。

  乘缆车时,便能一览众山小地看见美丽小镇的复杂之处:特柳赖德最受欢迎的部分,是“阳面”——布满了花园洋房的街区;被山峰投影遮盖的阴面,住的则是经济能力弱些的本地人——小镇多年前曾是矿区,招待矿工的“服务行业”就曾分布于此;再往远方,则是廉租房。从山顶往下俯瞰,这样一个复杂的旅游城镇,反比中产阶级幻想里的样板花园更有意思。
其他文献
那些气质独特的玛瑙石  曾与泥沙、鱼、贝壳  还有羁绊纠缠的水草为邻  沉默、冥想、回忆  或者只是单纯地发呆  追溯日渐褪色的时光  这世界,最美好的颜色  坠入时间与空间编织的网  江水中旋转、沉淀  凝结成为一个永恒的梦  却又如此真实  摊开手掌便可感知  那一世沧桑猛烈燃烧时的温度  已然拉開帷幕  一场穿越漫长岁月的文化盛宴  一页又一页的图纸  勾勒出匠人这一世对于美的探究  嘤嘤低
过年啦  神州旅途春光融融  始发的方向 是那个美好的季节  叫“春”  过年啦 中华春运车轮滚滚  终点抵达的 是那个古老的驿站,  叫“家”  心中有家 天涯海角也不遥远  心中有爱 冰天雪地也不寒冷  春的庭園 有芬芳的鲜花  家的港湾 有欢乐的浪花  过年啦  放下 手中的活计  放下 心中的牵挂  放下 身边不能放下的一切负担  沉甸甸过日子的中国人  这个时间 才能举重若轻  回家 过
历经半年,“首都经济圈”终于从一个概念进入到了规划制定阶段。  在此之前,“京津冀一体化”始终停滞在“设想”的层面。为改变大都市与贫困县区隔墙而立的现实,“环渤海”、“环首都”各种规划层出,却在推进中遭遇种种困境。  从世界城市发展规律上看,伦敦、巴黎,再到东京、首尔,那些世界级的大都市,均以都市圈的形式出现,成为了当今世界最活跃的区域经济中心。  无例外,中国的“首都经济圈”今年初也在官方最高规
车如人,人如车,有着不同个性的明星,他们的座驾也截然不同。  娱乐圈的明星总是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汽车对于他们,不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性格的象征。车如人,人如车,虽然说不是那么准确,但往往也是八九不离十。想知道当下的大明星都开啥车吗?下面就让我们八卦一下活跃在大众眼中的明星们,看看他们的座驾又是如何与主人相得益彰。  成龙  ——三菱Evo.8MR  成龙与日本三菱汽车合作多年,而三菱历年也
脚下是石头砌成的房子  石头缝隙钻出青嫩的小草  和我的眼一样  看着火车在山岭间蜿蜒  缠绕着一个孩子想看世界的寂寞  山坡从东到西 从高到低  像一张千年的固执的网  镇守着自己的领域  山间缭绕着七彩的云霓  诱惑着小鱼钻出网  长成鲲再化为鹏的梦呓  书上说泉水清澈  山坡没受过污染的泉水却是真实的浑浊  它倾听着朴素的脚步走过  带着慈爱和温厚  跃进一道石罅  塑造着不随波逐流的轮廓 
自2018年11月16日起至2019年2月1日,路易威登将于上海展览中心这栋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地标性历史建筑推出“飞行航行旅行路易威登”展览。  本次展覽由Olivier Saillard策展,1000件展品横跨路易威登自创始之初至最新近的设计。从品牌创始人家族成员的历史档案,到塑造今日路易威登的设计师作品,此一展览回顾了路易威登从1854年创立至今的伟大旅程。  展览由中国艺术家严培明所绘制的“路
摘 要:近年备受追捧的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其收视率堪与曾风靡全球的《老友记》媲美,通过对比,两部美剧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两部美剧都是反映普遍人性,亲情、友情、爱情,幽默风趣、贴近生活,是它们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不同的是,《生活大爆炸》将科技素材编入日常生活,还能笑料不断,体现了美式幽默剧不落俗套,追求艺术创新的特点。  关键词:美式幽默;《生活大爆炸》;《老友记》;跨文化交流  作者简介:杨峥
最新一期的美国GQ Style不出意外地,给出了在这个秋天应该穿什么的建议。在封面专题中,美国GQ总共列出了40条建议,其中27个是你在这个秋天最该拥有的单品,还有13个是穿搭的终极参考。年年秋冬皆相似,但美国GQ在今年秋天穿搭推荐上还是花了一点儿小心思的。  还有什么颜色不敢穿上身  打开今年美国GQ的推荐,总的气质简直是“色彩缤纷”。相较于以往秋装以“黑、白、灰”为主色调,今年你能看到美国GQ
诺贝尔文学奖:  见信好。  2020年10月8日,农历庚子鼠年,寒露。我人在伦敦,还沉浸在两个星期前写完第七个长篇小说《我爸认识所有的鱼》的巨大欢喜中。细细想来,至今为止,再也没有比写完一个长篇小说更让我欢喜的事儿了,其他好事兒的欢喜程度在一个数量级之下。  我想想今年莫名其妙而来、还不莫名其妙而去的新冠病毒,我想想二十年前第一个长篇小说《万物生长》也是在亚特兰大(而不是北京)完成,我烤了一根油
小时候,俺们过年  是从腊七腊八开始  抽著冰猴、打着滑刺溜  向快乐出发的  落满补丁的梦  在枕头底下,开始吐露心芽  头顶落满雪花的老奶奶  叼着长烟袋念叨  腊八与年相亲的日子  旱烟袋,呛得老天爷咳几天几夜风暴  快冻掉下巴的小孩  眼巴巴,看着邻居家杀年猪  不停地流口水  七大姑、八大姨  大红大绿盛开,街头巷尾  和各家各户的炕头  热气腾腾的家常话  五味飘香  煮血肠、炖肥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