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总结传统网络营销教学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基础上,采用问卷法对围绕教学目标定位与课程考核,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的初步教学改革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针对改革效果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网络营销;能力秀;教学改革;网络营销能力
一、传统网络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
竞争激烈是目前许多网络零售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境,网络人才不足成为了众多网络零售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能胜任网站运营、网络策划/编辑、网站推广等岗位的毕业生是许多企业急需的人才,然而现实中部分毕业生因网络营销能力不足而只能从其他专业毕业生也能胜任的客服岗位开始,自身专业优势未能得到明显体现,就业信心受到挫伤。这与传统《网络营销》教学过程中教师偏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教学指导有一定的关系。
二、基于“能力秀”平台的《网络营销》教学改革
本人借助“能力秀”平台对《网络营销》课程进行了初步的教学改革。“能力秀”(http://www.wm23.cn/)是一个网络营销实践平台,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平台引入竞赛机制,通过为期6个月的全程竞赛性实践活动可让大学生在知识学习、技术应用、信息创建、互动沟通、网络传播、资源积累、数据分析与综合应用等网络营销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与提升。本次教改具体如下:
(一)明确教学目标,调整考核方式
本《网络营销》课程以培养具备一定网络营销能力且符合经济发展对网络营销人才需求的应用型大学生为教学目标,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能以显著的专业优势胜任网络营销类核心岗位。考核方式重视平时参与的平台竞赛活动,且直接以AR值(“能力秀”用以衡量学生完成各项实战活动优劣的客观指标)作为期末考试60%分值的来源。
(二)采用新教材,引入新内容
本次改革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第四版,冯英建编著)为教材。该教材以网络营销方法体系为轴心,重点介绍不同网络营销工具及相应方法的应用策略与技巧,具有较强的操作指导性,且内容更新及时。此外,本次改革大胆尝试了基于“能力秀”的实践性指导教学,用词条编辑、博客与观点文章撰写等新增模块丰富教材内容,跟进最新理论与技能。
(三)理论讲授兼案例分析,模拟操作兼网络实战
为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本次改革在理论讲授的同时针对词条编辑、博客与观点文章撰写等新增内容进行实例列举并给予指导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网络信息整合与编辑、原创内容创建的基本要点与规范。此外,为学生开设了8周模拟实验课,并借助实验课为学生提供现场“能力秀”比赛项目的操作教学,要求学生课后基于“能力秀”继续参与网络营销实战比赛。具体如表2-1。
三、基于“能力秀”平台《网络营销》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
为掌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在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分析与总结。
(一)问卷设计
本问卷调查对象为授课对象,包括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大二学生,共175人,借助专业在线问卷平台(www.sojump.com)完成问卷发布、数据收集与统计。共收回有效问卷108份,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占比分别为68%和32%。问卷内容分为三部分:学生“能力秀”实战比赛的参与度、学生对教学内容设置的认知度、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评价与建议。
(二)问卷结果与分析
1、“能力秀”在实战能力方面的训练价值得到认可,可以作为教师实践的教学手段。
多数学生都不同程度地于课外时间自觉参与了“能力秀”的实战比赛。38%左右的学生每天利用半小時~1小时投入实战,26%的学生每天利用1小时以上时间投入实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已有约70%的学生能够比较熟悉“能力秀”的各项实战活动,若遇困难,41%的学生认为自己努力后可以自行解决。
2、所选教材符合当下网络营销知识体系的演变与发展。
《网络营销基础与实务》是一部在内容上保持持续更新的实用性教材。该教材围绕着常用的网络营销工具与资源进行详细的网络营销方法理论与实务操作的讲解,能为大部分网络营销从业人员提供详尽的理论与实务指导。
3、伴随“能力秀”而新增的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实际网络营销能力的潜在价值方面得到认可,有助于毕业生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凸显。
60%以上的同学认为参与“能力秀”实战比赛对自身网络营销能力的提升一定有帮助。“词条编辑” 、“观点文章撰写” 和“博文撰写”分别被52%、56%、44%的同学认为在提升知识学习能力、信息创建能力与网络传播能力上具有显著的作用,“个人主页编辑”与“秀友互粉”等环节在提高网络传播能力与互动沟通能力方面也得到认可。在多数以文字功底或语言表达为核心能力的电子商务岗位中,这些能力的获取都是必要的。
不过,问卷结果中也反映出了改革中的以下两个问题:
1、“能力秀”实战比赛变成了部分学生隐形的学习负担。
约55%的学生认为“能力秀”实战比赛任务有难度,约63%的同学认为观点文章和百科词条编辑是具有较高挑战性的环节,64%的学生认为“能力秀”任务量超负荷,学生对以AR值为主的考核方式也感到较有压力。尽管多数学生对“能力秀”实战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但是55.5%的同学对自己参加“能力秀”实战比赛的表现认为一般,仅有5.6%的同学认为很满意。
2、学习任务多样以至于部分学生模糊了学习目标。
教改中,由于采取了在实验室同步进行模拟操作与“能力秀”实战比赛的教学指导,学生经常要从对“能力秀”实战比赛规范的学习或起步练习中转换至对模拟操作的练习,部分学生甚至有“今天先做什么?”的疑问,这导致部分学生难以主动把握学习目标与学习进程。
四、对基于“能力秀”《网络营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思考
为使基于“能力秀”的《网络营销》教学改革取得更多成效,未来的教学中必须从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1、教师需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并强化“能力秀”实战比赛中的教学指导。具备一定水准的写作能力是指导观点文章与词条编辑环节的关键。“能力秀”的操作规范也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之一,及时的操作指导或规范说明以及有效的技巧探讨能够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平台环境,及早地投入比赛,也可以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在坚持“能力秀”实战比赛的同时兼顾理论讲授过程中对学生策划能力的培养。此次“能力秀”实战比赛侧重于对学生信息创建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资源积累能力、网络传播能力等方面的锻炼,而在对学生策划能力训练的指导上存有不足,未来应在理论课堂中重视对学生网络营销策划等技能的指导,以培养更全面的网络营销人才。
3、适当增加《网络营销》的课时数。充足的课时数可以允许更多时间进行实战比赛的现场指导,也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兼顾实战与模拟操作,减少学生任务繁重的压力感。
结语
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一定网络营销能力且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教师要善于挖掘新的教学资源,大胆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以使自身的教学思路与现实发展紧密结合,如此才能使学生更快地胜任本专业就业岗位,与社会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丁昭巧,王金良.电子商务.2017(2)
[2]围绕企业岗位需求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倪名扬.江苏商论.2017(2)
作者简介:
1.杜小玲(1987-),女,汉族,江西吉安人,江西财经大学硕士,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网络营销.
2.李津京(1976-),女,汉族,江西吉安人,日本拓殖大学硕士,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基金项目: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科研扶助基金项目(一般项目)《基于“能力秀”平台的《网络营销》课程重构——以南昌商学院为例》 编号: NSKYJG1502。
【关键词】网络营销;能力秀;教学改革;网络营销能力
一、传统网络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
竞争激烈是目前许多网络零售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境,网络人才不足成为了众多网络零售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能胜任网站运营、网络策划/编辑、网站推广等岗位的毕业生是许多企业急需的人才,然而现实中部分毕业生因网络营销能力不足而只能从其他专业毕业生也能胜任的客服岗位开始,自身专业优势未能得到明显体现,就业信心受到挫伤。这与传统《网络营销》教学过程中教师偏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教学指导有一定的关系。
二、基于“能力秀”平台的《网络营销》教学改革
本人借助“能力秀”平台对《网络营销》课程进行了初步的教学改革。“能力秀”(http://www.wm23.cn/)是一个网络营销实践平台,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平台引入竞赛机制,通过为期6个月的全程竞赛性实践活动可让大学生在知识学习、技术应用、信息创建、互动沟通、网络传播、资源积累、数据分析与综合应用等网络营销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与提升。本次教改具体如下:
(一)明确教学目标,调整考核方式
本《网络营销》课程以培养具备一定网络营销能力且符合经济发展对网络营销人才需求的应用型大学生为教学目标,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能以显著的专业优势胜任网络营销类核心岗位。考核方式重视平时参与的平台竞赛活动,且直接以AR值(“能力秀”用以衡量学生完成各项实战活动优劣的客观指标)作为期末考试60%分值的来源。
(二)采用新教材,引入新内容
本次改革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第四版,冯英建编著)为教材。该教材以网络营销方法体系为轴心,重点介绍不同网络营销工具及相应方法的应用策略与技巧,具有较强的操作指导性,且内容更新及时。此外,本次改革大胆尝试了基于“能力秀”的实践性指导教学,用词条编辑、博客与观点文章撰写等新增模块丰富教材内容,跟进最新理论与技能。
(三)理论讲授兼案例分析,模拟操作兼网络实战
为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本次改革在理论讲授的同时针对词条编辑、博客与观点文章撰写等新增内容进行实例列举并给予指导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网络信息整合与编辑、原创内容创建的基本要点与规范。此外,为学生开设了8周模拟实验课,并借助实验课为学生提供现场“能力秀”比赛项目的操作教学,要求学生课后基于“能力秀”继续参与网络营销实战比赛。具体如表2-1。
三、基于“能力秀”平台《网络营销》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
为掌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在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分析与总结。
(一)问卷设计
本问卷调查对象为授课对象,包括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大二学生,共175人,借助专业在线问卷平台(www.sojump.com)完成问卷发布、数据收集与统计。共收回有效问卷108份,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占比分别为68%和32%。问卷内容分为三部分:学生“能力秀”实战比赛的参与度、学生对教学内容设置的认知度、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评价与建议。
(二)问卷结果与分析
1、“能力秀”在实战能力方面的训练价值得到认可,可以作为教师实践的教学手段。
多数学生都不同程度地于课外时间自觉参与了“能力秀”的实战比赛。38%左右的学生每天利用半小時~1小时投入实战,26%的学生每天利用1小时以上时间投入实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已有约70%的学生能够比较熟悉“能力秀”的各项实战活动,若遇困难,41%的学生认为自己努力后可以自行解决。
2、所选教材符合当下网络营销知识体系的演变与发展。
《网络营销基础与实务》是一部在内容上保持持续更新的实用性教材。该教材围绕着常用的网络营销工具与资源进行详细的网络营销方法理论与实务操作的讲解,能为大部分网络营销从业人员提供详尽的理论与实务指导。
3、伴随“能力秀”而新增的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实际网络营销能力的潜在价值方面得到认可,有助于毕业生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凸显。
60%以上的同学认为参与“能力秀”实战比赛对自身网络营销能力的提升一定有帮助。“词条编辑” 、“观点文章撰写” 和“博文撰写”分别被52%、56%、44%的同学认为在提升知识学习能力、信息创建能力与网络传播能力上具有显著的作用,“个人主页编辑”与“秀友互粉”等环节在提高网络传播能力与互动沟通能力方面也得到认可。在多数以文字功底或语言表达为核心能力的电子商务岗位中,这些能力的获取都是必要的。
不过,问卷结果中也反映出了改革中的以下两个问题:
1、“能力秀”实战比赛变成了部分学生隐形的学习负担。
约55%的学生认为“能力秀”实战比赛任务有难度,约63%的同学认为观点文章和百科词条编辑是具有较高挑战性的环节,64%的学生认为“能力秀”任务量超负荷,学生对以AR值为主的考核方式也感到较有压力。尽管多数学生对“能力秀”实战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但是55.5%的同学对自己参加“能力秀”实战比赛的表现认为一般,仅有5.6%的同学认为很满意。
2、学习任务多样以至于部分学生模糊了学习目标。
教改中,由于采取了在实验室同步进行模拟操作与“能力秀”实战比赛的教学指导,学生经常要从对“能力秀”实战比赛规范的学习或起步练习中转换至对模拟操作的练习,部分学生甚至有“今天先做什么?”的疑问,这导致部分学生难以主动把握学习目标与学习进程。
四、对基于“能力秀”《网络营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思考
为使基于“能力秀”的《网络营销》教学改革取得更多成效,未来的教学中必须从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1、教师需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并强化“能力秀”实战比赛中的教学指导。具备一定水准的写作能力是指导观点文章与词条编辑环节的关键。“能力秀”的操作规范也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之一,及时的操作指导或规范说明以及有效的技巧探讨能够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平台环境,及早地投入比赛,也可以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在坚持“能力秀”实战比赛的同时兼顾理论讲授过程中对学生策划能力的培养。此次“能力秀”实战比赛侧重于对学生信息创建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资源积累能力、网络传播能力等方面的锻炼,而在对学生策划能力训练的指导上存有不足,未来应在理论课堂中重视对学生网络营销策划等技能的指导,以培养更全面的网络营销人才。
3、适当增加《网络营销》的课时数。充足的课时数可以允许更多时间进行实战比赛的现场指导,也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兼顾实战与模拟操作,减少学生任务繁重的压力感。
结语
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一定网络营销能力且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教师要善于挖掘新的教学资源,大胆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以使自身的教学思路与现实发展紧密结合,如此才能使学生更快地胜任本专业就业岗位,与社会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丁昭巧,王金良.电子商务.2017(2)
[2]围绕企业岗位需求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倪名扬.江苏商论.2017(2)
作者简介:
1.杜小玲(1987-),女,汉族,江西吉安人,江西财经大学硕士,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网络营销.
2.李津京(1976-),女,汉族,江西吉安人,日本拓殖大学硕士,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基金项目: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科研扶助基金项目(一般项目)《基于“能力秀”平台的《网络营销》课程重构——以南昌商学院为例》 编号: NSKYJG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