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钱宜疏不宜堵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inggui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勇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学习上进、懂礼貌,自尊心很强,父母都有着非常不错的工作,他的家庭环境令人羡慕。小勇在小学四年级时,妈妈无意中发现银行卡里的钱常常不翼而飞,少则数十元,多则数百元,开始小勇妈妈并没有在意,但随着这种事件频率的增加,妈妈开始关注儿子的行为,她发现是儿子出了问题。小勇经常躲在房间里打手机游戏,还时常用妈妈银行卡里的钱“偷偷”购买游戏装备。这一发现让小勇的妈妈十分震惊,孩子平时看起来多么懂事、听话不让人操心。现在她发现,儿子竟然不珍惜父母的劳动,不知道节俭;沉迷于游戏,荒废学习,还小偷小摸,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很容易误入歧途。
  一个周末,小勇妈妈决定和孩子进行一次谈话。她对小勇说:“孩子,你不应该偷刷我卡里的钱,给你的钱也够用,你的玩具也足够了,你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我真是很伤心。”
  小勇发现“偷”的行为暴露了,感到无地自容,从此他不愿再和妈妈单独共处,也不愿和妈妈说话。小勇无法抵御游戏的誘惑,当他需要钱的时候,又开始“偷”拿家里的现金。孩子一方面忍受着妈妈行为规范的折磨,另一方面忍受着诱惑的折磨,无奈地重复着“偷”的行为。

“偷”钱的原因


  首先作为家长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受到游戏的诱惑是每个孩子常常遇到的事情,他想尝试新事物,这其实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当孩子见到同学都有某种玩具或游戏时,他不愿意在同学面前示弱,这是他向往和同学正常交往的表现;当他无力购买游戏卡片时,他不愿意向妈妈要钱,采取了“偷偷”的方式,这是他对妈妈权威的敬畏,对自己“出格”行为的自责,对自尊心的一种保护。其次我们也看到了孩子的不足:当他遇到外界诱惑时,自我控制能力的不足;当他遇到需要花钱行为的时候,缺乏与妈妈沟通的合理方式;当他处在诱惑和行为规范的两难折磨中时,得过且过,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勇气。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不足,当家长发现孩子问题时,采取了不恰当的方法。对孩子的批评是必要的,但没有从根本上满足孩子的需要,如何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需求才是问题的关键;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从家里拿钱,是没有是非观念的问题,“偷偷”地拿钱说明孩子知道问题的性质,家长从行为上对孩子进行矫正才是彻底的方法;对孩子“偷”的定位更是不合适的。

改变“偷”钱行为的方法


  教育孩子需要家长的宽容和智慧,在家长的指导下,对孩子进行行为上的训练。首先可以把准备给孩子一个学期的零花钱集中在一起,换成零钱,放入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一次性交给孩子,让他自己进行管理。怎么花?什么时候花?都由孩子自己决定,家长不再干预。家长再时常把买菜剩余的零钱不断地往盒子里加,有意识地模糊钱的数量。
  这些钱看起来一大堆,没有了准确的数量。孩子在拿钱时,没有受监督的感觉,也没有数量的压力,拿几块钱是看不出来的。自己能够做主,又有足够的钱,孩子没有必要再去“偷”了。在给孩子钱的同时,家长告诉孩子,这些钱不是取之不尽的,因为家长经常往里面添一些钱。虽然多拿一些钱时,盒子里的钱也不会明显见少,但总是有花完的那一天。
  可以给孩子两种选择:一种是很快就花完了,没有钱了或者是承受诱惑的痛苦,或者是再去其他地方找钱,这是谁都不愿意见到的;另一种是如果孩子能够在学期结束之前有所剩余,家长将以10倍的数量给孩子以奖励。比如,如果他剩下10元钱,家长会补充给他100元,如果他剩100元,家长将会补充给他1000元。小勇妈妈采用了以上方法,在最初的过程中小勇体会到了疯狂花钱的畅快,之后,逐渐回归到理智的状态,感觉到了钱在数量上逐渐地减少。当他为了买什么东西需要拿钱的时候,他变得犹豫了。他理解到钱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于是他花钱的速度减慢了,经常会把钱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来起,反复多次不能决定。就这样,小勇在花钱的快感与失去钱的后悔中冲突徘徊。
  孩子犹豫的过程就是他成长的过程,就是感性与理性冲突的过程,就是自我控制力增强的过程,就是战胜自我的过程。在孩子战胜自我的过程当中,家长不用再关心孩子花钱的多少,而是要经常地对孩子战胜自我的过程进行鼓励,朝着希望的方向发展。家长可以经常与孩子一起憧憬期末时,孩子将获得一大笔钱的情景,也罗列对那笔钱的消费计划。在孩子意志力脆弱的时候,家长要有意无意地为孩子提供一些心理上的支持。
  对于孩子容易沉迷游戏,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阅读活动等,给孩子除了游戏以外的其他兴趣点,逐渐让孩子从只关注游戏这一种行为中解脱出来,再结合对于金钱的使用练习,让孩子对自己的消费习惯、生活安排变得有条理、有计划,孩子的生活充实了,人也会快乐,于是他们就不会再“偷”钱了。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建设,并多次做出重要讲话。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屆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他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
乐乐:  今天是你幼儿园毕业的日子,爸爸妈妈希望你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将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永远保持开朗善良的个性,永远不抱怨、不嫉妒、不懦弱、不自卑!  希望你慢慢长大、慢慢在人生的磨炼中学会坚强、学会柔软,学会爱与被爱,学会在漫长的人生里,好好爱自己和爱身边的人。  爸爸妈妈还想告诉你,人最重要的是人品。要做事,先做人!爸爸妈妈希望你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拥有大智慧,健
動起来连杰从小不大好动,旺盛的精力又无处安放,导致情绪很急躁。既然不能出门,就通过运动来释放“小怪兽”的精力吧!根据感统老师的建议,我们找来了哑铃来锻炼他的上臂力量和耐力。刚开始举哑铃的时候,连杰觉得很新鲜,热情也很高涨,可是举了几个之后发现哑铃太沉了,就想放弃。我们就让连杰的妹妹来挑战他,并给他设定小目标、给他小奖励,在这样的双重刺激下,他终于坚持了下来。为了让运动更有趣,我们还坚持全家一起动起
做个善良正直、心中有爱的人  201 2年壬辰龙年,在我和爱人本命年的那年,我们迎来了盼念已久的儿子。一家三条龙,真是够热闹的!作为祖籍山东蓬莱迟姓家族的长孙,儿子的到来让全家人欣喜不已。  我的爷爷在新中国成立前曾被派到西伯利亚做苦力劳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得以活着回来。作为一名最普通的劳动者,爷爷没有给这个大家庭留下什么家训。我的父亲自幼学习优异,当兵入伍后,奔赴条件异常艰苦的酒泉卫星
家有不善言辞儿  一天我刚进家门就听到丈夫在训斥儿子:“听你说话真是累死人了,说半天都表达不清楚。”儿子沮丧地低着头,当他看到我的那一刻,眼里的泪水夺眶而出。我瞪了丈夫一眼,对儿子说:“孩子有什么想说的,过来跟妈妈讲。”儿子就像光盘被卡一样,断断续续边“卡”边说,简单的两句话用了2分钟才说明白。  儿子不是结巴,他只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说话的时候喜欢用“呃……呃……然后……然后……”这类的助词,有时
九月开学季,不管是对于新入学的“小豆包”,还是已适应学校生活的小学生们,都将是一个新的开始。他们将面临着升入更高年级、学习新课程、写新的作业、适应校园生活等一系列的任务。要把这一切安排得合理到位,孩子需要有良好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从而科学地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利用时间、珍惜和遵守时间,并建立起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本期,我们邀请专家和多位家长一起来探究如何帮孩子树立良好
一、家庭媒介生活的“原子化”危机  在当代家庭生活中, 人们对手机、电脑、网络的广泛使用且深度依赖导致了每个家庭成员虽然在物理空间上共处一室,却各自沉浸于独立的虚拟空间之中,难以沟通交流、共享经验、彼此理解,因而经常出现以下几种典型的情景:  情景一:夫妻俩各自玩手机许久,走进房间发现孩子在玩手机游戏,父母气急败坏地责骂孩子,甚至摔碎孩子的手机,进而引发一场“亲子大战”。  情景二:家长守着电脑和
在浩瀚的西方艺术史中,大师层出不穷,名作目不暇接;从古典至印象,从学徒至巨匠,我们发现,一个特殊的主题一直倍受艺术家喜爱——母与子。佛罗伦萨的米开朗琪罗来了,他用铁锤将大理石凿成了神话中永恒的圣母子,放置在北方威尼斯的教堂里,接受五湖四海的朝拜;乌尔比诺的拉斐尔也来了,他用画笔油彩绘制了意大利民间理想的圣母,在西斯廷教堂日常的礼拜声里,诉说着人间之爱。但这些都是男人们的作品,女畫家眼中的母与子又会
体验式家园共育好儿童“三好”启动会  体验式“三好”启动会是一种创新型启动会模式,将以往家长“被动倾听”转变为“主动体验”,重视运用互动游戏激发家长参与“三好”活动的兴趣,启发家长积极以多元化的方式参与活动。  启动会前,老师们进行了“怎样让启动会更加有效”的研讨,设计“体验式三好启动会家园工作坊会议流程”。启动会上,以多媒体、分组讨论、互动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家长们进行全面交流和沟通,结合幼
乔纳森刚放下牛奶杯,屋外就响起了校车的音乐声。  “妈妈,再见!”乔纳森对我喊,然后拎起他的小书包向外跑去。  “再见,乔纳森!”我想给他一个拥抱,可是来不及了,在穿过院子的时候,我看见他顺手摘了一朵刚刚开放的杜鹃花,因为一边跑一边摘,他把整个花盆都扯了下来,砰地一声碎在地上。  他只是回头看了一眼,就很快从我的视线里消失了。这是一盆非常珍贵的杜鹃,是一个远嫁到德克萨斯州的姐妹特意从那里带回来送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