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搞定早餐后一小时血糖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p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虽然自认为是一位资深“糖友”,但确实很少查餐后一小时血糖。一次偶然校对血糖仪时,我发现自己早餐后一小时血糖比较高,第二天马上又自测了一次,结果一小时是12.2mmol/L,两小时是4.8mmol/L;第三天又测,结果一小时是13.4mmol/L,两小时是6.0mmol/L。餐后一小时血糖不达标,是两小时的两倍多,这说明我的血糖波动大,控制不合格。我明白,长此以往必然会给并发症留下温床,必须认真解决。
  我想,解决餐后一小时血糖高的问题,无非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来源——饮食的摄入,另一方面是葡萄糖的利用——运动与药物。两方面平衡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从我的实际情况看,食物摄入的总热量,是根据体重计算的,是合理的,不能减量,只能从食物的品种和结构想些办法;从运动入手也不行,从开始吃饭到测血糖,只有一小时时间,吃饭25分钟,饭后也就35分钟时间,不适合运动,否则影响消化。所以,最终只能从药物入手。我的治疗药物是门冬胰岛素30,据说明书上说,是双时相人胰岛素类似物,30%可溶性门冬胰岛素能迅速起效,可在餐前0~10分钟给药,另70%精蛋白门冬胰岛素类似于中效人胰岛素,皮下注射后将在10~20分钟内起效,作用最强时间为注射后1~4小时。我在早餐前打12单位,注射后就吃饭,注射的时间和方法与说明书是一致的。注射剂量也不能增加,否则饭后两小时可能低血糖,看来只能在注射的时间上作些调整。
  分析了以上情况后,拟采取以下对策:胰岛素在吃饭前15分钟注射,以便起作用时间更早一些。食物选血糖指数低的品种,如山药、莲子、粳米、燕麦片各20克,另外加少量花生、枸杞、板栗煮粥。不仅营养丰富全面,能够养阴健脾,解决肠胃功能差的问题,而且血糖不至于迅速升高。
  确定以上对策后,我又咨询了一些内分泌科专家,得到了他们的肯定。我就把以上对策付诸行动。第二、三天测一小时血糖,分别为8.5mmol/L和9.0mmol/L,而且两小时血糖也不高。问题得到解决了。后来,根据医生的意见我又把胰岛素换成了优泌乐50,注射剂量不变,基本上实现了早餐后一小时血糖达标。
  (编辑/钟卉)
其他文献
外科手术是很多人可能会经历的,但是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的话,同样的手术,对你的影响会与他人不同。这种影响,可能会使你平时控制良好的血糖忽然波动,也可能使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大大增加,还可能发生其他意想不到的情况。而本身患有糖尿病,也会对手术效果、预后等产生极大影响。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糖尿病患者做手术,无疑是件雪上加霜的事情。但是,当手术无法避免的时候,提前做好三件事情,可谓有备无患。  “糖友”做手
期刊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血脂紊乱、高血压、高血糖、高度肥胖、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精神因素、饮食结构不良、吸烟、活动量小等均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根据冠心病易患因素,一级预防内容包括:控制血压、血脂,积极治疗糖尿病,避免超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情绪等。  预防冠心病应从日常生活做起:①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②身心愉快。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分激动、
期刊
介入技术有哪些优点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人类现代医学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辉煌贡献,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有人称支架治疗是“全球性”的,这里有两个方面含义,一个是全世界、全球性地在做支架治疗,另外,一个人从头到脚都可以做支架治疗。  冠脉介入的快速发展与其安全性及显著的优点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它的技术难度不像搭桥那么大,所以在全世界能够普遍开展。在国内,不仅北京的大医院在做,各地的县市医
期刊
全国发行的某畅销报刊多次刊登“《向美国人学习不吃药》免费申领”的违法广告,号称能“救心、救脑,心脑同治,是世界心脑血管治疗的第三次革命”。读了这么多年的《糖尿病之友》的“曝光台”,我凭直觉就知道这又是一个骗局。骗子行骗都爱谎称自己运用的是欧美的新技术,因为欧美的医疗力量雄厚。可是,美国人怎么可能不吃药?难道他们得了病不去医院自己死扛吗?肯定不是。美国人病了肯定第一时间去医院,合理就医、合理服药,骗
期刊
监控血糖:评价短期血糖控制情况及波动情况  虽然HbA1c是国际上监测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但它不能及时反映患者近期的血糖情况。而GA能反映近期(2~3周)的血糖情况,因此能更确切和及时地反映患者的短期内血糖水平及波动情况,尤其适用于血糖波动较大的新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从而有利于用药量的及时调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透析性的贫血、急性全身性疾病期、肝病、糖尿病合并妊娠、降糖药物调整期等,监
期刊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做造影、放支架,历时不过30多年,但发展不可谓不迅猛。10年前,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量仅有2万余例,到今天,介入治疗的年手术量已经达到30万例。  由于冠状动脉的直径一般在2~4毫米左右,而介入治疗用的导管仅有2毫米左右,所以这个手术常被喻为“在针尖上跳舞”。回首往事,这项技术的发展始终充满了崎岖与坎坷,冷遇和嘲讽。发展到现在的水平,依靠的是一代代先贤们坚韧不拔和
期刊
临床上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候患者的病诊断得很明确,治疗得也对路,开的药也没问题,但服药后却没有很快见效,这是怎么回事呢?是药开得不对,还是用的药量太少?原来,不同的药服用后大概多长时间起效是不一样的,短的数分钟,长的需数周或更长。所以,有时候服药无效,只是时间不到。患者朋友不要太过着急换药或加大药量,往往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后,随着血液中药物浓度的逐渐积累,作用才会逐渐发挥出来。  下面让我们了解一
期刊
我是“老唐”,我和读者们早就在杂志的各个版面见过很多次面了,所以我也算是大家的老朋友。因为我在杂志中代表了千千万万的糖尿病患者,所以我总是感觉自己的压力好大,肩上的担子好重。2012年平安地过去了,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开年之初,我希望能和广大“糖友”一起,制订好今年的规划,努力在新的一年里把病情控制得更好,让并发症躲得远远的。  开年定计划这个方法是我的老朋友江昌华教我的,他说
期刊
注射胰岛素真的会上瘾吗?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得从源头讲起。  细胞像一个小家庭,靠细胞膜与外界隔离开,以维持人体内部的稳定和各器官功能的发挥。几十万亿个“细胞家庭”组成了人体这个“大社会”。葡萄糖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摄入的淀粉类食物经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进入血液,变成我们可以测到的血糖。  由于细胞膜的阻挡,葡萄糖必须通过细胞膜上的许多特殊的“门”才能进入细胞,平时这些“门”大多是关闭的,
期刊
通常,医生会建议口服药物治疗疗效不明显的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可是很多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后,血糖还是不能稳步地降下来,除了生活方式和病情发展的影响外,注射技术不规范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随着技术的发展,胰岛素注射针头越来越细,胰岛素注射笔的刻度控制越来越精准,操作也越来越简单,这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患者。但是对于像注射部位的轮替和注射部位的选取这些问题,技术实在是鞭长莫及,帮不了患者太多忙,所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