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与山的故事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care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王士性《广志绎》中记述:廉州其俗有四民:一曰客户,二曰东人,三曰俚人,四曰疍户。疍民是世代生活在合浦的土著居民,而客家人则多是从中原地区来到合浦的移民。
  客家人来到合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晋时期,大规模迁徙则是发生在明清时期。客家人的迁徙路线如今已经得到证实,完全是依照海丝路航线行进的。
  重宗族,溯本源
  沿着海丝路线,从中原地区出发的合浦客家人辗转离开家乡,远走异地,又经历了历次的住地迁徙。这样的族群迁徙历史,让合浦客家人对于自身根源的追溯尤为重视,并对传统的承袭有着执着的理念。
  在合浦的公馆和曲樟地区,客家人的宗族观念深入骨血,十分重视族谱的修订和保存,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族谱。族谱内容十分丰富,记载有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分、人物传略等,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是连接海内外宗亲的桥梁和纽带。
  在陈氏祠堂的宗谱里,我们看到了陈氏家族的脉络,许多敢闯敢为的陈家人沿着海上丝路到达东南亚等地,骨子里爱拼敢闯、吃苦耐劳的性格让他们在外面的世界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立稳了脚跟,有的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名人。而几乎所有的曲樟客家人都会在成功之后回到家乡,希望为故里的建设尽己所能。
  对传统的重视,还体现在客家人的对联情结上。曲樟的整个客家人村落,在春节,婚嫁丧娶,重大节日,家族大事,都会张贴对联,哪怕是已经无人居住的老宅子也会张贴对联。通常对联都被保护得很好,一年半载的光景还是整洁无损。对联的内容多是对本家根源的追溯,以及劝子勤读书的内容,这与客家人重视教育不无关系。
  在曲樟的老屋村陈氏宗祠,依旧保留着清朝光绪帝赐给陈家先祖的牌匾,可以想象当年陈氏家族的兴盛繁荣,匾上“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的字样仿佛一下子将时空带回了古装剧,老太监尖着嗓子打开圣旨,万民跪拜的场景。而看着眼前这三进三井的大院落,阳光从天井照射进来,却是如此的真实。如今,由这座宗祠开枝散叶的人口已经超过八万多人,言之泱泱大族亦不为过。
  客行他乡,古道热肠
  或许是从魏晋时期开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迁徙至此的客家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故里,生养自己的地方就是故乡。由此看来,也就不难理解他们对家乡的特殊情愫了。故土就像大树的根,落叶终究是要归根的。
  客家人不仅会对自己“来自哪里”追根溯源,还有着“回到这里” 的执念。陈青春,生活在曲樟的客家人。陈老不仅对这片土地上客家的历史变迁如数家珍,还知道客行世界的三毛,知道她的执着与热爱,知道她与荷西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行遍千山万水,总归是要回归故里的。”这些言语听起来,丝毫没有感伤,多了一份世事皆明的爽朗。
  合浦客家人随着丝路迁徙的那份古道热肠,在今天仍旧丝毫不减。或许是深知先祖们在漫长海丝路上的艰辛,客家人对外来的陌生人的热情来得自然真诚,让你不忍拒绝。路过他们的院子,在屋檐下遮阴,讨水洗手,主人会问你“食水冇”(喝水不)。
  客家人的热情好客,更体现在请吃上。你刚夸赞完他们院子里的木瓜结得又大又多,主人已经拿起竹竿将木瓜打落下来,递到了你手上:“好食,食看看”(好吃的,你尝尝看)。若客家人留你饭,菜式的丰富程度让你觉得羞愧,主人却是一直热情地劝你多吃菜,仿佛客从远处来的你,和他们从来未曾生分过。
其他文献
The 38th GMS Tourism Working Group Meeting  Dec. 8, 2016 (CNTAIC) -- The 38th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GMS) Tourism Working Group Meeting was hosted in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is meeting w
期刊
Full-scale Titanic replica aims to attract visitors to Sichuan  Dec. 1, 2016 (China Daily) -- A solemn ceremony was held in the tiny, hilly Daying county in Southwest China’s Sichuan province, which w
期刊
尹喻,旅英六年,工商管理硕士,80后。其写著的《旅行的意义》一书在出版之初即荣登当当网图书旅游类新书热卖榜。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关于生命和生活、爱和自由、快乐和幸福的故事。本文即摘自该书作者自序。  在英国的几年里,自驾旅游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那种吃在自然、住在自然、融入自然的感受让我经历着恍如隔世的美丽。那时,我未想过,有一天大自然会成为我心灵的避难所,也没想过自然中纯净的空气、充足的阳光会给
期刊
早晨是捕鱼的最佳时间,茵莱湖上往来的渔船,是缅甸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这里,观看渔民捕鱼就像看一场优美的舞蹈表演。  湖上有200多个村庄,村与村之间有大小水道相通。湖区居住着一万多户掸族人(男称“茵达”、女称“茵度”,据说是被阿悉都王征服并流放到这里的图瓦人的后裔),他们勤劳朴实、热情好客,主要以捕鱼为生,是名副其实的水上人家。  在湖区生活,自然不能只指望着这一汪湖水就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所有需
期刊
西安直飞泰国及文莱新航线将開通  中国西安—文莱达鲁萨兰国航线将于 2017年 1 月 21 日开通,该航线为全年正班直飞,计划每周六白班往返,游客仅需 5 小时即可直达文莱。此外,中国西安—泰国清迈航线将于 2017年 1 月 25 日开通,中国西安—泰国苏梅航线将于2017 年 1 月 18 日开通,都均为春节短期包机航线。  中国—东盟25周年摄影展在新加坡开幕  中国—东盟 25 周年摄影
期刊
Airbnb belatedly knocking on China' s door  Dec. 7, 2016 (Economist) -- Airbnb China will cater to all those neglected hosts and guests. To satisfy Chinese regulators, the unit will store their data o
期刊
尤今,原名谭幼今。出生于马来西亚,成长于新加坡,毕业于南洋大学中文系,获荣誉学士学位。她酷爱旅游,至今足迹已遍及亚、非、欧、美、澳及北极圈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她还酷爱写作,至今已出版小说、散文、小品、游记、报告文学等50多部作品。  生命里使用煤油灯的那段日子,充满了泪的挣扎。  那时,才五岁多,住在马来西亚北部一个风光明媚的小镇怡保。  父亲所开设的那家小小的报社宣告倒闭,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失
期刊
缅甸的街头巷尾 , 妇女和儿童脸上甚至身上常涂着一种叫“特纳卡”黄色粉末 , 在茵莱湖地区也不例外。  茵莱湖除了美景,更有着神秘的技艺,比如 “莲花丝织布”,可是缅甸人民的独门绝技。  这里还生活着缅甸的少数民族——东巴族,  千百年来,茵莱湖地区的长颈族人家中的女孩为了使脖子如凤凰般细长,族中女孩从五六岁开始就在脖子上套戴金属环。  茵莱湖上,坐着小船离开巴东族船坞,驶入一片密集的水上丛林里,
期刊
卡格萨瓦教堂遗址  The Cagsawa Ruins  卡格萨瓦教堂遗址是18世纪的圣芳济会教堂和马荣教堂的遗迹,建于1724年和1814年,均在马荣火山喷发时被摧毁。虽然卡格萨瓦教堂遗址是黎牙实比的地标,但比遗址更吸引人的却是火山——在这里几乎可以看到火山全貌,是摄影爱好者最喜欢的拍摄地之一。穿过景区门口的钟楼,有一条田间小径可以往里走一段,此处的视野比较开阔,同时这里也是ATV的起点。  T
期刊
茵莱湖的外国游客很多,这里的饮食也结合了全世界风味,呈现包罗万象的特色。炸食多、酸菜多、椰子和棕糖食品多。在娘水镇有许多各种风格的小餐馆,中式的、西式的、缅式的和掸族餐一应俱全,无论是市场中的小吃摊还是餐厅中的大餐,都可以让你好好品尝缅甸菜的美味。  鱼汤粉 (Mohingar)  缅甸非官方的国菜是鱼汤粉——一种盛在丰盛的鱼汤里的米粉,通常配有香脆的香蕉片。当地人喜欢把它当做早饭,但是现在流动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