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ao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亚杰曾说过,动作是智慧的根源。切实引导学生有效的动手操作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手段,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成为真正的探索者。下面,我仅以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案例对如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分析。
  一、明确要求,发挥操作功能
  操作是一种学习手段,通过它可以理解和掌握概念、法则和规律,提供感性知识,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学生的操作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教学中设计的操作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确定操作的思考方向,安排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后,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让学生用手中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测量出面积是4平方厘米和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长方形。通过测量达到以下的教学目的:(1)通过操作再次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
  (2)感知4平方厘米和6平方厘米的面,面积大小;(3)在测量中当1平方厘米正方形不够时,激发学生的热情,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创造性解决问题。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教师要观察学生是否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对学生的不当或不正确操作行为,要及时指出,并指引学生改正。教师要做好学生操作过程中的观察员,及时记录学生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
  题,对共性操作问题要统一进行指导说明,确保学生都能够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这样目的明确的操作活动,将操作活动与数学思维、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操作的功能,能够达到预期的操作效果,从而实现操作目标。
  二、有效引导,在操作中感悟
  感知形象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儿童走向数学世界的必经之路,操作是学生手与眼的协同活动。动手操作的信息必须经过视觉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活动,从而促进抽象思维活动的展开。如“圆柱和球”的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拿起圆柱形的物体,先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操作活动让学生总结并验证圆柱的特征后,接着又让学生动手滚动“上下二个面不一样大”时,滚起来会转圈也就是不是圆柱形,再让学生动手画圆柱的上下面(或描、比)等活动。这样设计先是引导学生树立了对圆柱和球的感官认知,继而通过引导他们进行看、摸、滚、画,让他们在亲身的体验中感受到了二者的异同,让他们积累了对圆柱形物体共同特征的感性认知,这样就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对图形的初步表象认知,对于学生正确认知圆柱和球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这种动手操作感悟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要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从而了解学生每一步中所获得的感性认知和资料,告诉学生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去认知图形,使学生能在积极的自我感悟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三、把握契机,让操作适时适度
  操作也是讲究时机的,如果任何内容的学习都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但会延误整个教学进程,还会让学生对操作丧失兴趣和热情,无法达到理想的操作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选择适合操作学习的章节,同时,还要善于把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适时地导入操作活动,掌握操作活动时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用学具摆一摆,就会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我在课的导入环节设计了让学生利用3、5、6这三张卡片分别摆出2的倍数与5的倍数之后,接着又让学生利用这三张卡片也摆出3的倍数的数,学生由于受到旧知识的负迁移,摆出536、563、653、356等数后,觉得这些数也能被3整除。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总结3的倍数特征,有的学生得出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都能被3整除,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以让学生验证,提出质疑:并不是个位上是3的数都是3的倍数。于是我又让学生利用小棒在数位表上摆出两位数,要求各处数位数是几就在这数位上摆几根小棒,看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概念,不会错误地认为只要个位是3的倍数就能被3整除,而是通过完整的动手操作,得出只有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和是3的倍数时,其才能被3整除。这种适时适度的操作能够让学生连贯地学习知识,还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反思,最终可以让学生水到渠成地掌握知识。
  四、结合语言,促进有效操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在指导学生操作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引导学生操作,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达,使动手、动脑、动口构成相辅相成的交互作用的过程。如教学“十几减9”这一课时,我组织学生摆小棒,边摆边说:“1捆小棒另2根,2根减9不够减,把1捆解开,用10减9根得1根,再把1根与2根结合起来是3根。”这样,合操作、思维、表达融为一体,能够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的时候表达,让学生手脑口并用,充分达到了调动学生活跃思维的目的,可以有效推动智力活动的内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提高,对数学语言的理解也会更深刻,能
  够为他们的操作提供帮助,提高操作成效。
  总之,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的确,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是符合儿童思维的认知过程的,让孩子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王洪良.例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具和教具的巧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4).
其他文献
传统的诗歌教学多是指导学生在诵读中识记、感悟和鉴赏,常常忽视了诗歌对学生写作的影响。基于“诗歌是培养文学趣味的最好媒介”的特点,中学诗歌教学应该在引导学生阅读鉴赏诗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方法分析706例AMI住院患者,经确诊为AMI并房颤91例,比较非房颤组与房颤组患者临床表现、冠脉病变的差异;比较
地理这一科目和其他科目不同,地理有它独特的特点,其包含的领域比较广,内容也包含各个方面,如:太空的天象、地上的地理分布、地下的地壳运动等等,并且还很抽象复杂。为了让学
目的 观察地佐辛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24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地佐辛进行术后自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伴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顽固性高血压伴焦虑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硫辛酸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
目的探讨小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3例小涎腺恶性肿瘤患者,对其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23例小涎腺恶性肿瘤涎腺的原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对远程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使得网络资源在远程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究网络与多媒体教育两者相结合下对于现代远程教育的运用、发展和
通过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
摘要: 学生的情感因素对于英语教学实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乐教”和学生的“乐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被激发出来,英语课堂就会更加和谐与轻松。作为英语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摸索经验,进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实现英语课堂的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英语课堂;策略;情感因素;兴趣;创新能力;信息技术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