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封建家训中的经济要素

来源 :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dadd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封建家训是地主阶级、特别是士大夫们教诲其后代子孙如何冶家处世的教育课本。解放以来,学术界除引用某些家训史料作为论证某一问题的佐证外,很少有人对历代家训进行专门的研究,至于从经济角度对家训加以系统整理者,更是不曾一觏。然而,它是深入、细致、客观地研究地主阶级的经济生活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的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他文献
今发现董作宾致王献唐信札五通,主要记述了山东古迹研究会对山东古遗址的考察情况,对研究山东地区的考古活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富饶的土地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从脱离动物界的第一天开始,就不能不和土地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原始社会的人群最初只能依靠土地的恩赐,以后慢慢学会开发土地为自己提供生活资料。
在十六至十八世纪人类社会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历史进程中,世界市场以不可阻挡之势,不断突破地区和民族市场的境界以及闭关自守的藩篱,使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一步步溶成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随着西方殖民国家的东侵,中国也被港入世界性的贸易洪流之中,就此开始了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相互渗透与影响进程:
文章论述了图书馆界学术争鸣的三种状态,即相对不争鸣状态、平和争鸣状态、激烈争鸣状态;并认为图书馆界学术争鸣对推动图书馆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繁荣,有着十
近年来,不少同志对西魏大统十三年敦煌记帐文书(以下简称《文书》)进行研究,丰富了对北朝均田制的认识.但有的问题似可进一步探讨。唐耕耦、周秀女等同志认为,西魏以及北魏的麻田都不是还受之田,而是跟桑田一样为世业田.
人力资源是创新和发展的第一要素. 正处于金融改革与发展关键时期的基层央行,要更好地履行基层央行职责,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助力, 必须打造一支积极进取、 勇于拼搏、乐于奉献
一、“摒弃”,还是扬弃? 扬弃,即对前人的成果批判地继承,是学术进步的普遍原则,也是从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演进中由彼达此的桥梁。一个时代的学者,总要对他所承受的文化遗产作一番区别抉择,舍弃其中陈旧的、与新的时代需要不适应的东西,同时充分吸收其中优良的部分,作为自己创新的基础和凭借。与这种态度对立的是把前人学说简单地抛在一边的虚无主义态度。同是对待黑格尔哲学这一文化造产,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态度就完全不同:如恩格斯所论述的,费尔巴哈是干脆把它抛在一边,马克思则对它实行“扬弃”,“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同时要救出通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要求,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某种状况就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某种变革,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春秋战国之际中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转变,归根到底是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发展的结果,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要求这一经济规律的表现。
旧史对于物价很少统计,只有粮价还常见于纪录,但也很不完备。不过,它们对于产品质量的检验以及物价管理却是有一套办法的。虽然遗留下来的史料也很零碎,但是,稍加整理仍然可以看到某些值得参考的措施。这里,试就浅学所及,略予论述,要亦古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开展高职院校治理和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的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开始在管理模式上进行转型。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作为国家标准和全国质量奖评奖标准被部分高职院校所采用,卓越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