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氏古堡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淅淅沥沥折腾一晚的冬雨到上午出发时仍没见停歇,VOLVO驶离了云烟笼罩着的卡梅尔小镇,沿美国著名的加州一号公路向坐落在圣西蒙的赫氏古堡前行。庆幸没多久雨止云开,时隐时现的阳光洒落在公路两侧的山丘与洋面上,一号公路沿途闻名遐迩的奇异美景拉开了如梦幻仙境般的帷幕。正陶醉于太平洋水天一色的蓝色梦境中,行车拐入了路旁一排漂亮别致、门扉装潢如城堡的平房前,导游说,梦想庄园——赫氏古堡到了。
  其实赫氏古堡是建在山丘上的,导游领着我们在山下休闲购物区购票后,乘专用旅游大巴沿山道盘旋而上,借着登山之机导游对赫氏古堡作了一番简介。公元1865年,一个叫乔治·赫斯特的金矿主,买下了圣西蒙周边四万英亩的牧场土地。到了1919年,乔治.赫斯特的儿子威廉·兰道夫·赫斯特从父母那继承了这块土地,此时,牧场的土地面积增加到了二十五万英亩。身为传媒业大亨的小赫斯特,如日中天的功业早已超过了其老子,他一手创建了美国当时最大的出版和媒体帝国,在其事业巅峰时期,他拥有二十六家报纸、十三家全国性刊物、八家广播电台和许多其他新闻媒体事业,此外,赫斯特还监制了众多新闻和近百部影片。据说那时的赫斯特每天能赚五万美元,这个数字的价值相当于现在的五百万美元。
  每个成功人士都想拥有一座梦想中的住所,赫斯特也一样。起初,牧场的名字叫做“露营山”,那是因为当时赫斯特常与亲朋好友在这片荒山野地搭设帐棚露营休闲野炊。露营山距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三百六十公里,那广袤的草场、绵延的山丘、举目可望的海景在赫斯特心中有不可替代的圆梦位置。到1919年,当赫斯特能够实现城堡之梦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此地作为基址。赫斯特重金聘请旧金山的女建筑设计师朱莉亚·摩根时说:“摩根小姐,我们已经觉得在空旷的圣西蒙牧场土地上露营很累了,我想在上面造一些东西……”。接下来赫斯特和摩根精心合作二十余年,倾心倾力设计建造了这座欧洲地中海复兴式庄园,并从赫斯特收藏的大量欧洲艺术品和古董中挑选了许多来装饰城堡,使城堡内的每一处建筑都无不彰显着其主人曾经拥有的财富与地位,不经意间给后世留下了一方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与蜚声寰球的旅游景观。
  赫斯特一生酷爱收藏艺术品,家具、挂毯、绘画、雕塑、壁炉、天花板、楼梯,甚至整个房间都是他的收藏对象。他的收藏品大多巧妙地镶嵌布置在城堡的房间内供人欣赏和使用,丝毫没有将之作为投资以期升值的功利思想。因为有了这些艺术品,整个城堡平添了浓浓的艺术气息和典雅的风韵。赫斯特给他心中梦想的庄园命名为迷人山丘。时光转眼到了1947年,身染疾病的赫斯特无力顾及在建的工程,致使主建筑在主人去世时的1951年尚有一部分没有完工,但迷人山丘已建造好了一百六十五间房间和一百二十七英亩的花园、喷水池、游泳池及走道。威廉·兰道夫·赫斯特去世六年后的1957年,家族后人因无力承担巨额遗产税与管理费用,明智地把它捐赠给了加州政府,于是政府成为了赫氏古堡文物与景观的旅游资源开发及保护者。
  说话间巴士已到了城堡前的停车处,导游领着大家先参观位于城堡主入口处的海神池。这其实是一个室外游泳池,据说摩根女建筑师花了整整十二年时间建造,一改再改的设计图,终于让挑剔的赫斯特与品味独特的自己都满意——一座十七世纪的意大利海神雕像摆于泳池正立面,大理石柱环绕的回廊,随意散放着数尊稀世人物雕像珍品,仿佛在古希腊神话里戏水徜徉,池底铺着镶金的马赛克,亮闪闪地显露出主人的先辈是以挖金发家致富的,澄蓝清澈的池水辉映的却是现实世界中的美国蓝天。按照当年被邀来此做客的文豪萧伯纳之感慨言辞,海神本人游泳的地方一定比这儿差远了,“如果上帝有钱,他也会为自己修建这样的住所的”。泳池长三十二米,深一米到三米,所蓄的一千三百吨水是从山上引来的泉水。泳池为半希腊半罗马式,据说美国人特别是那些早先的欧洲移民,一直把古罗马时代当作自己正统文化的祖宗,连希特勒纳粹都称自己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三帝国,可以想象他们对那段发源于亚平宁半岛王霸强悍、骄奢淫逸历史的顶礼膜拜了。池边环绕着的罗马柱下摆放着供人休息的藤椅。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城堡全盛时,嘉宝、卓别林、爱迪生、丘吉尔等许多明星名流都受邀到这里做客。从泳池向上沿人行小道漫步,一路随处可见的除棕榈与柑橘等植物外,半希腊半罗马的人物雕像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导游告知,这些雕像大多是真品,多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是赫斯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从西班牙、意大利等地收购来的。那时的欧洲经济凋敝,美国也正处于大萧条中,所以赫斯特能以极其便宜的价格买来这些文物古董,又以极其便宜的价格雇佣国内的劳工修建城堡,还为加州解决了近四千个就业工作岗位,由此赫斯特还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表彰。我想,这些欧洲中世纪的文化瑰宝还真托赫斯特的福,远渡大西洋收藏于美国才得以保存至今,倘若不如此,后很可能被毁于二战战火。漫步花园树丛,来自埃及的雕像,古罗马的拱门,西班牙和意大利教堂的石像、门柱、屋檐……,各种文物古董一一映入眼帘,一座用混凝土搭建起来的仿西班牙教堂式的城堡,竟然摆满了地中海沿岸各国文化价值连城的雕塑珍品,真令人不可思议。城堡的厅堂房内陈设更是文物堆砌、古董层叠、铅华过奢,你能想象赫斯特手中捧着拉丁文古籍的孤本,坐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椅子上,头上顶着从中世纪西班牙教堂拆来的屋顶,脚下踩着古波斯名贵手工地毯,四周架子上摆满了古希腊花瓶的感觉吗?富可敌国的赫斯特、钟情欧洲文化的赫斯特,或许会告诉你,感觉好极了。
  据说,赫斯特在古堡尚未完工的时候,就急不可耐地邀请他的朋友来做客了。整个城堡有近百个客房,各个都有镀金的屋顶,悬挂与摆放着名画、雕像,及古香古色的床。这些客人,或坐在珍贵的古董桌子前打牌,跷着二郎腿把烟灰弹在历史久远的古铜器内;或坐在十四世纪西班牙唱诗班的长椅上用餐,一边欣赏着墙上挂着的十六世纪的法国佛兰德壁毯。应邀而至的各路名流显贵虽见多识广、阅历深厚,但在赫氏古堡富贵、厚重的装饰面前大多也忍不住发出惊诧与赞叹。当然,被邀客人中也不乏有对主人显富摆阔的不爽者。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就用他特有的恶作剧方式幽默了一番赫斯特,夜深人静时他藏在一个古希腊的石棺内,估摸等赫斯特走近时一声怪叫猛然跳出把主人吓得惊魂失色。有一位当红电影明星,在听过赫斯特的一番炫耀后,当晚悄悄溜进储存着大量毛皮衣服的地下仓库,悄悄拿出几十件皮衣,然后给花园里的石雕像一一披上。正好当晚下了雪,赫斯特一大早出门,看到这般情景心里很是不快,而那个明星自嘲道,他是怕那些珍贵的雕像冻坏了。“当时赫斯特不知道说什么好,但他一点都不欣赏这个笑话”。导游解释说。因为赫斯特用这些贵重的衣服来表现自己的财大气粗与慷慨大方,只要看到客人说冷,就取出大衣送客人一件。   城堡二层宽敞明亮的图书收藏室是专为客人们布置的,那里收藏的手稿、绝版书、善本书几乎尽为稀世珍本。书柜顶和书桌上放置的是公元前二世纪到八世纪的希腊陶罐,书桌和扶手椅是核桃木的古董。藏书之丰富、环境之雅静,曾让来做客的邱吉尔流连忘返、声称自己可以足不出户在该图书室待上好几个月。赫斯特设置在三层的办公室也摆放着许多藏书,看来古堡主人不仅财富压身也学富五车。导游介绍说,赫斯特先生可以熟练地听说读写七门语言,其中包括拉丁文。赫斯特曾就读于著名的哈佛大学,不过被校方勒令退学了。因为年少时的赫斯特出身富贵之家,优越的条件纵使他自命不凡、放荡不羁,把一头嘶鸣不已的毛驴带到学校办公区,尔后又把他的宝贝宠物一条美洲鳄鱼放到学生泳池去游泳。赫斯特在哈佛读书时属于那种不选修专业、四处游学感兴趣课程的学生,当一朝被退学回家的时候,他发现留于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新闻学知识。于是,他就跟时任州参议员的父亲乔治·赫斯特说想去新闻界谋一份职业,老赫斯特却认为那不过是比妓女好那么一丁点的职业而已。经过一番争执、讨价还价,父子俩妥协约定先做两年试试看,如无成效就此罢手。没想到两年之后,老赫斯特的从政宣传已经需要在新闻业如鱼得水的儿子助一臂之力了。赫氏的新闻王国就此拉开了如日中天、日进斗金的大幕,在全盛时期赫斯特旗下的新闻媒体遍布欧洲并占据了美国一半的市场,有史料表明当年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也给赫斯特提供过新闻。之后,赫斯特投资的影视等产业也红极一时、成就斐然。赫斯特功成名就之时,不忘给哈佛的校长写去一封信,述说当年没有完成学业的懊悔与遗憾,顺带附上一张支票并说明自己仍然爱着母校。支票上的数字校方始终没有透露,但史实是哈佛大学很快给赫斯特颁发了一个荣誉学位。如此,赫斯特也算是名牌大学哈佛的毕业生了。
  不知不觉随着游观人群走出了古堡,顺着小路来到古堡的背面,发现山坡后侧仅铺着一层混凝土,这是赫斯特去世时留下的未尽工程,而其后人又实在没有动力去续修圆工,后终将古堡捐出。不过导游说,富裕排名全美第十的赫氏家族在美国各地还拥有十几处如此规模的地方,他们不过是捐了这一处罢了。赫斯特父子两代人创下了如此恒产巨富,他们遇上了一个什么时代、抓住稍纵即逝的良机赚取到第一桶金,我一边走在下山的人行小道上,一边饶有兴趣地听导游叙说着赫氏家族的逸闻史典。家族第一代创业人乔治·赫斯特很小的时候就在矿山做帮工。他人虽小,但耳聪目明、勤学肯干,矿工们都挺乐意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传授给乔治,因此乔治在青年时期就掌握了找矿的独门技能,以致后来在西部淘金创业时,当地的土著印第安人都称他为“能听懂石头语言的人”。上帝总是把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乔治遇上了美国西进大开发时的淘金潮。他只身简装来到荒凉的西部,最初几年困苦异常,因为没有资本,虽准确判断出矿脉,也无法开采,而且一直没找到富矿。耐心熬过若干年后,乔治攒下了一些钱,当听说离洛杉矶不远的圣芭芭拉发现了一个貌似开发价值不大的铅矿,他独具慧眼做了一番勘测后,不动声色地以极低的价格盘下了那个铅矿。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乔治没有辜负早年所学,因为那个铅矿表层下面蕴藏着极丰富的银矿。靠着这个银矿,乔治的财富迅速递增,积攒了丰厚的资本后他又回头去开采以前曾勘探出的矿藏,后来随着一座富金矿的被发掘,财富如奔流不息的密西西比河之水滚滚流入赫氏囊中。信奉上帝的乔治认为最初赚取第一桶金的银矿是自己好运的起点,于是买下了银矿周围的土地,也就是现在的赫氏古堡所在地。
  发财之后的乔治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教师为妻,并生下了小赫斯特。乔治常带着幼小的儿子来这块好运土地上骑马打猎、休憩度假,称这里是梦想腾飞的福地。后来,乔治靠着开矿积累的财富投身于政治,且很快当上了众议员,尔后是参议员,虽然没能成功地竞选加州州长,但是财富替他保留了很长时间的参议员席位。白驹过隙,时光悄然到了赫氏家族第二代人物登场创业的年代。我想,那时候被哈佛退学回家的赫斯特,或许漫步在这块被他爸爸称为充满梦想与好运的土地上,望着山脚下平静如镜、波光浩渺的太平洋,开始认真思考什么是自己的梦想。据说,小赫斯特十岁时,随父母到欧洲做了长达一年的深度旅行,年少时对欧洲文化的美好印象在记忆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时他所看到的,应是十九世纪末文明祥和、和平昌盛的欧洲。后来赫斯特常被问及为何要修筑一个城堡的时候,总是说起自己十岁去欧洲旅游的见闻。他在看到各种宏伟壮观的城堡,欣赏各种典雅精美的艺术,聆听各种优雅动听的音乐之时,就暗下决心长大后要拥有这种宏伟、精美和优雅。而赫斯特当中学教师的母亲,一路不停地解释述说着欧洲的灿烂文化史,更使他对欧洲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憧憬与向往。当赫斯特创业终成富豪,已具备将欧洲文化成果做一次迁徙的能力后,他找来了许多建筑设计师将自己梦想中的城堡式庄园描述给他们听,但是看了那块山坡地之后,这些大师都不约而同地说在那块地绝无可能修城筑堡。当然,赫斯特绝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他终于找到一位心领神会、一拍即合的合作者,那是一位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还非常稀有的女建筑设计师。朱莉亚·摩根很快拿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如何用混凝土加固基脚、如何建造骨架抵抗加州频繁的地震、如何运来大块的山岩做城堡的石料……就这样,才(财)智连体、珠联璧合,在这个梦想之地造出了一座城堡、一座兼容并蓄了西班牙、意大利等环地中海文化圈建筑风格的城堡。
  仍是乘坐旅游大巴返回发车点,行车顺山坡而下,我透过车窗望着前方不远处山海一体、形影斑驳的壮阔奇景,回味着一路走来对赫氏古堡的观感印象。威廉·兰道夫·赫斯特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无价的城堡,还给后人建树了有钱后应如何去追梦、圆梦的楷模。尽管这座城堡称不上“古”,所铺排镶嵌的藏品也给人以一种狗尾续貂、画蛇添足的感觉,但就是这件恰如风格不协调的“百衲衣”,在远离欧洲的太平洋东岸保存了古欧罗巴的文明历史。有人说这样的城堡放在欧洲简直不值一游,但我以为在美国“地球上一个顶少年的国家”里能看到欧洲文明的珍贵文物与稀罕藏品,那才是一种深度的旅游与异样的享受。从赫斯特与之所建的城堡身上,我们不难发现,美国作为欧罗巴文化孕育的子孙对欧洲文明的尊崇与传承;一如资中筠先生所言,美国的历史并非很短,而是欧洲历史的一种接力。想到此,这时耳边传来了行车音响播放的美国音乐,那好像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及《猫与老鼠》中常出现的爵士乐,我想这种略带些沙哑的老式音乐代表着美国崛起富强的一个时代,那个时代创造了不少叹为观止的奇迹、造就了许多横空出世的奇才,今日之中国的崛起速富亦然,但太平洋彼岸这边的那些土豪巨富,除了购名车、造豪宅、养小妾,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有几个具备赫斯特的文化修养与品位,舍得把财富用于打造与收藏古典传统文化珍品呢。
其他文献
一  萧红和张爱玲是两位天才型的女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位置。二人不仅才华出众,而且生命历程和文学作品有不少相似之处,比较二者,能从中发现一些颇有意味的东西。萧红和张爱玲的人生际遇、文学作品及其被接受的过程,至少有四方面相似。  其一,她们各自都生活在一個不和谐的家庭,童年经历可谓不幸,都缺乏父母之爱。萧红出生后就被父亲嫌弃,父女关系冷漠紧张。八岁时丧母,不久父亲再娶,后母对萧红
(一)  王安石在宋神宗登基后的熙宁二年(1069)被神宗起用,召至汴京任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熙宁四年至熙宁九年(1071—1076),先后两次担任执政的宰相。他为挽救当时在内忧外患中积贫积弱的国家,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教育的大改革。那次改革的性质、规模与其激烈程度,不仅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历史上是空前的,就它的精神影响来说,它还一直延伸到
张爱玲写过很多精彩的故事,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取材自她听到看到的一些真人真事,比如她的第一本小说集《传奇》,张爱玲便举其中《红玫瑰和白玫瑰》为证,说明其中每篇人物故事,大多“各有其本”,其中另一篇《连环套》,写的则是炎樱一位朋友的故事。张爱玲也曾坦言,小说集《惘然记》中的《色·戒》、《相见欢》和《浮花浪蕊》都是曾使她震动的小故事。这些原本会随着时光湮没的尘埃往事,因着张爱玲的生花妙笔变得鲜活起来,一
宋人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记:“东晋张翰,吴人,仕齐王冏,不乐居其官。一日,见京师秋风起,因作歌曰:‘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遂弃官而还国。”  但是,张翰“仕齐王冏”,乃非东晋人。“冏”即司马冏,死于公元302年,那时还是西晋。冏为西晋宗室、晋王司马昭之孙。他曾任大司马,掌邦政,还是军队的最高首领。那时,张翰仕于冏手下,为大司马东曹椽。  最初评騭张翰因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俗称“十六字电文”,是李庄抗战文化的经典叙述模式。“三人成虎”,经更多作者、各种传媒及权威人士“引用”、“化用”、“演绎”,也伴随着李庄知名度越来越大,已然信史。  然而,以目前发现的资料,却找不到这“十六字电文”的来源。反省今日之李庄叙事,笔者以为,以此开始叙述外来单位的迁入、安置和供应等问题,有标签化、简单化、泛政治化的倾向。“发现李庄”,笔者是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昌浚《恭颂左公西征甘棠》)    这是晚清影响很大的一首诗,大约是因为它揄扬左宗棠在新疆的历史功绩最为精粹。作者杨昌浚(就是那个因杨乃武、小白菜一案被革职的浙江巡抚)算不得诗人,此诗却名闻遐迩。第一句“起”,第二句“承”——都语义平平,甚至还有些逻辑含混(仿佛嘲讽大量湖南人靠乡谊在塞外谋食),第三句却“转”得很精彩,“合”
与守义交往的具体时间已不记得了,但肯定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责编的书,主编的刊物、有不少请他设计过封面,我的诗集《红石竹花》也是他装帧设计的,并赐插图多幅,画如其人——本色,他的设计和画最大的特色,我以为是朴素。  他的创作的艺术魅力背后,有一个广阔深邃的精神世界在。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守义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搜寻、探求,因而他总能不失时机地
《艺术人物:廖世英专刊》  【钟题】 《清平乐·旧作廖君画牡丹》:  东风软软,吹笑姑娘脸。白白红红颜色浅,万绿丛中几点。不输魏紫姚黄,何须打扮梳妆。小小一帧图画,深深十丈春光。  这是廖世英女士赠送钟先生的一本画册,内题“叔河同志指正,廖世英奉,2013.12.25”,同时还附有她夫妇俩祝贺元旦和春节的贺卡。  廖世英,江西萍乡人,1930年8月出生,先后就读重庆南开中学、长沙艺芳女校,从事编辑
在我的阅读生活中,存在这样一种书,它可以让人手不释卷,百读不厌,且每一次重读,都会有一种全新的收获或能量的给补,比如《红楼梦》和《小王子》,前者镜花水月、跌宕磅礴;后者诗意静谧、安宁平和。《小王子》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安东·德·圣艾修伯里,他一生喜欢冒险,沉溺于飞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法国被纳粹占领,他被派飞美国执行勘察任务,1944年7月31日,在执行一次任务中与他的飞机一起失踪。我以为这样的结局,
我们知道,佛教法门虽号称八万四千,归总起来,无非“自力修行”与“他力救济”二途。南传佛教,固多强调苦行、禅定与智慧以断惑证真,了生脱死,所侧重的自然是前者;而北传各宗,尤其信仰净土者,非但深信诸佛菩萨及其净土之存在,且臻入西方之极乐世界,亦多蒙佛菩萨的慈悲与愿力耳,显定无疑,此实仰仗他力护持与救济。而且如是之轻快直捷,如近世之净宗泰斗印光法师所云:“净土法门,契理契机,用力少而成功易,如风帆扬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