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条件对机械化采茶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國是茶文化大国,也是茶叶种植生产大国。机械采茶不仅能有效地解决采茶工紧缺的问题,减少采茶成本,又可显著提高采茶效率。该文通过临海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的立项项目,台州市桐坑茶业有限公司实施的“机采机制技术推广应用”,总结出:机械化采茶除了受自身条件制约外,还要受气象条件的制约。在生产季节,不利的气象条件,使机采批次减少,产量、产值下降。反之,在不良天气来临前进行预报,适当提前机采,可使产量、产值不受影响。
  关键词:采茶;机械化;应用;气象条件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0-0151-02
  Abstract:China has not only deep tea cultural,but also is the largest tea-planting area.The mechanically tea-picking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labor shortage problem,reduce the cost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ea-picking efficiency.According to the project,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ly tea-picking,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s another decisive factor in mechanically tea-picking.In the production season,adverse weather can lead to the poor quality,lower output and reduced frequency.On the contrary,if the bad weather be forecast in time,the farmers can move up the mechanically tea-picking time to avoid the loss.
  Key words:Tea-picking;Mechanization;Application;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我国是茶文化大国,也是茶叶种植生产大国,当前随着人们饮茶理念的不断成熟,无论是茶叶生产品质的把控,还是茶叶生产效率的提升,都亟待予以改善。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充分结合先进技术的成熟应用,机械采茶应运而生,从而提升茶叶生产的自动化水平[1,2]。机械化采茶是一项既能有效解决采茶工紧缺,减少采茶成本,又可显著提高采茶效率的技术措施[3]。
  临海市产茶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气候生态环境[4-7],茶叶是临海农村山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名优绿茶生产是临海市茶产业的主体,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茶叶采摘劳动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当地茶叶生产的瓶颈,导致许多茶叶不能及时采下,造成资源浪费。而机械化采茶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可以较好地解决该问题,同时有利于名优茶采摘加工,向机械化、连续化、清洁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即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化(机器换人),保证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目前气象条件对机械化采茶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研究仍很少,有学者[8-9]提及气候条件对新梢剪断力的影响,但只考虑到不同气候条件下茶叶新梢含水率的变化特点。因此,笔者开展了气象条件对机械化采茶的影响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临海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的立项项目,台州市桐坑茶业有限公司实施的“机采机制技术推广应用”总结材料。临海市国家基本气象站建站以来的观测资料及相关为农服务材料。
  1.2 方法 采用统计的方法得出临海气候特点,通过机采与人工的工效、成本对比得出机采的经济效益,通过当年不利气象条件(台风)的影响,说明机采受制于气象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海茶树品种及适生气象条件 临海茶树品种绝大部分属灌木型,其叶片较小,抗寒性强,适制绿茶,有利于机械化采茶。当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7℃,≥10℃活动积温5597℃·d,年降水量1686.7mm,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为梅汛期降雨集中期,7—9月以晴热天气为主,常伴有台风发生,常年日照1790.4h,无霜期长达252d。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适宜于茶叶种植[10]。
  2.2 实验设计 在原有常规茶园中选出4.67hm2符合机采的茶园,作为机采区,通过建设园间道路,调整修剪、施肥等栽培管理方式,使原有常规茶园符合机采条件。本实验自2015年1月开始实施,至2015年4月,全面完成机采前的茶园栽培管理、茶树蓬面修剪修边、园间道路建设等工作。并于4—10月期间,根据气象条件对茶叶生长的影响分析,确定最优采茶方案。实施春茶后期及夏秋茶机采。在4.67hm2机采茶园中,计划全年生产名优茶500kg,产值20万元。炒青茶5000kg,产值50万元。争取全年产值70万元,产值达15万元/hm2。实际机采春茶名茶250kg,产值10万元,优质茶900kg,产值14.4万元;夏秋炒青茶3625kg,产值25万元。8月中下旬对机采生长不整齐的茶园全面进行蓬面机剪、修边,迫使机采次数减少1~2次,机采产量、产值有所下降。实收产量4775kg,比预期减13%;实际产值50万元,比预期减29%。
  2.3 采摘效率与成本 由表1可知,1台双人采茶机,用工5人,平均每人每天能采茶叶0.2hm2,鲜叶500kg,相比之下,手采每人每天最多可采茶叶0.026hm2,鲜叶40kg,机采工效比人工提高12.5倍。由表2可知,1臺双人采茶机,用工5人,平均每人每天采鲜叶500kg,鲜叶成本0.38元/kg;人工采摘,每天采鲜叶40kg,鲜叶成本2.5元/kg;机采比人工采摘成本降低84.8%。   2.4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茶叶机采机制技术示范推广”是浙江省农业厅列为2015年全省重点推广的4项茶叶生产技术之一,也是2015年度全省种植业五大主推技术之一。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的茶叶栽培现状、气象条件和企业的茶类销售实际,春茶前期生产名优茶,中后期生产优质茶。但因7月上中旬受第9号台风“灿鸿”影响,雨水充足,道路泥泞,不适机采,7月下旬受晴热高温天气影响,茶叶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在实际的应用中,笔者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2.4.1 机采受天气影响较大 2015年7月8日以后,先受台风影响,连续阴雨天气,后高温出现,致第4批机采耽误,茶叶留养树上,同时影响下一批机采。后期实际应用中应在不良天气来临前,适当提前机采。假设不受天气条件影响,可使机采增加1~2批,炒青茶产量增2000kg左右,按100元/kg计算,即20万元。
  2.4.2 品种发芽不一致影响机采 本项目选择在20世纪70年代的群体品种,茶树发芽期参差不一,产量和质量受到一定影响。今后应选择发芽比较整齐的无性系良种作为机采区。
  2.4.3 肥料不足影响茶叶产量 每次通过机采,茶蓬面嫩叶、成叶基本剪去,茶树养蓬留叶较少,影响树势。其主要因素:一是茶树消耗养分较大,二是光合作用减少。应多次追施肥料,促进茶树生长。
  2.4.4 机采茶园茶树的叶层呈现降低的趋势 机采区一年中要机采4~5次,茶树叶层难以保留,因此,在机采园中,对茶树的叶层留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2.4.5 试验数据不多 除收集现有与茶园附近的气象资料和机采产量记录外,其它试验数据欠缺,如鲜叶分级机对机采叶的有效得率、毛茶通过色选机色选后成品茶的有效得率等,有待进一步试验。
  3 结论
  茶叶机采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本次研究中,先受台风影响,连续阴雨天气,后高温出现,致第4批机采耽误,茶叶留养树上,同时影响下一批机采。若在不良天气来临前,适当提前机采,不仅能保质完成产量、产值,而且能提高生产效率,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此外,机采把茶蓬面嫩叶、成叶基本剪去,茶树养蓬留叶较少,影响树势,减少光合作用。应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光、温、水)进行追施肥,促进茶树生长,为下一批次机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志刚.农业机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必要性[J].中国农机,2014(8):47-51.
  [2]傅雷鳴.贵州茶机产业的发展之路[J].贵州茶叶,2015(5):201-206.
  [3]尹博,张晓辉,冯海明.北方茶叶机械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37(9):119-123,145.
  [4]金志凤,胡波,严甲真,等.浙江省茶叶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J].生态学杂志,2014,33(3):771-777.
  [5]黄寿波.我国主要高山名茶产地生态气候的研究[J].地理科学,1986,6(2):126-131.
  [6]周子康.浙江丘陵山地茶树生态气候优势层域初探[J].中国茶叶,1985(1):1-4.
  [7]金志凤,封秀燕.基于GIS的浙江省茶树栽培气候区划[J].茶叶,2006,32(1):7-10.
  [8]曹望成,薛运风,周巨根.茶树新梢剪切力学特性的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4,20(1):43-48.
  [9]肖宏儒,张萌,李德权,等.我国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战略分析[J].茶叶科学技术,2008(2):21-23.
  [10]尹先龍.临海茶叶分布与气象服务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8):143-145.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高丹草、田菁2种草本植物分别与改良剂联合作用对矿区土壤养分条件和可交换态重金属Cu、Zn、As、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弃地土壤在不经任何处理自然放置120d后,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增加不明显,全氮和速效钾含量降低,可交换态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不显著,植物-改良剂联合处理后,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升,土壤肥力改善明显,可交换态重金属有微量残留,可见
摘 要:该文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现有实验内容及教学方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为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9-0161-02  Abstract:Environmental en
摘 要:为了探讨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枣树苗木生长的影响,该试验以大平顶枣树和三星枣树为试验材料,对2种枣树的高度和生物量的变化与转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大平顶枣树和三星枣树高度的生长与对照处理有显著影响。施氮在生物量的影响上,2种枣树低氮处理的根系生物量最高,且比重多大,中氮和高氮处理的茎叶的比重逐渐提升,高氮对大枣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氮肥;施用量;大枣;生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
摘 要:该文对目前政策、法律法规及猪用疫苗供给链条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兽医新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猪用疫苗;疫苗;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3-0135-03  Reflections on the Reform of Pig Vaccine  Cao Guomin1 et al.  (1
摘 要:该试验分析了施肥后机械化覆土和人工覆土对烤烟生长的影响及常规施肥与适量增施氮肥后采用机械覆土对烤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后采用机械覆土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表现较为正常,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为协调,体现减工降本增效的要求,而采用机械覆土并增施氮肥反倒不利于烟叶产质量的表现。  关键词:烤烟;机械覆土;人工覆土;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
摘 要:该文针对安庆市水稻“一种两收”示范推广现状,找出了制约水稻“一种两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旨为提高水稻 “一种两收”单产、效益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水稻“一种两收”;高产;措施;安庆市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4-0026-03  1安庆市水稻“一种两收”试验示范推广现状  1.1 示范推广面积 从2013
摘 要:目的: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糖萜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48头35日龄断奶“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饲粮;低糖萜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0mg/kg糖萜素;高糖萜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mg/kg糖萜素。试验期为35d。结果:(1)250mg/kg和500mg/kg糖萜素组均能极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
摘 要:该文为了研究不同配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分别展开了3个不同配方与空白区的田间试验。根据结果得知:采用N 210kg/hm2、P205 105kg/hm2、K2O 210kg/hm2配比的肥料对水稻施肥时,所获得的水稻产量最高,为11370.0kg/hm2,养分增产量为10.48kg/kg,净产值为29152.50元/hm2。  关键词:水稻;配方肥;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摘 要:为解决皖南烟区起垄较早田块杂草严重、促进烟草早发旺长等问题,为不同类型地膜覆盖的效果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示范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烟田杂草控制效果及烟叶产值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对杂草控制效果由好到差依次是:全黑膜>中间黑条膜>中间白条膜>全白膜,相同条件下烟垄地温从高到低依次是:全白>中间黑条膜>中间白条膜>全黑膜。综合考虑,起垄较早田块推荐使用中间黑条膜,正常起
摘 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粮食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水稻生产也不例外。一季稻生产全程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不断变化的农业气象要素,如适当的积温、充足的阳光、合适的雨水尤其重要。合肥市一季稻年种植面积平均在20万hm2左右,每年生育期内农业气象灾害出现的频次,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此,该文针对农业气象灾害对产量可能影响作一些基础性的技术分析。  关键词:合肥市;一季稻;农业气象灾害;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