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一种两收”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723694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针对安庆市水稻“一种两收”示范推广现状,找出了制约水稻“一种两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旨为提高水稻 “一种两收”单产、效益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水稻“一种两收”;高产;措施;安庆市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4-0026-03
  1 安庆市水稻“一种两收”试验示范推广现状
  1.1 示范推广面积 从2013年以来,安徽种子营销企业开展了新1轮的准两优608、丰两优香1号、Y两优系列、两优6326、玖两优黄华占等组合在安庆作“一种两收”试验、示范、推广活动,由示范面积11.2hm2到推广面积320hm2,其中准两优608“一种两收”推广面积约占66.8%,丰两优香1号等其他组合“一种两收”推广面积约占33.2%。
  1.2 产量水平 近5年来全市水稻“一种两收”头季稻以手栽方式面积约占55%,机插、抛秧、直播方式面积约占45%。2017年头季实产7044kg/hm2,再生季实产2169kg/hm2,两季单产合计9213kg/hm2(相当于一季中稻产量)。
  2 水稻“一种两收”单产不高主要原因分析
  2.1 选用组合不当 5年生产实践认为,丰两优香1号、Y两优系列、两优6326、玖两优黄华占等组合头季单产+再生季单产大都低于准两优608组合。笔者2014年对庐江县同大镇4个杂交组合“一种两收”试验再生季田间测产看,准两优608组合再生季单产也高于其他杂交组合(见表1)。2015年安徽省农科院组织准两优608、丰两优香1号、五优308等9个杂交组合在怀宁马庙镇作“一种两收”组合筛选试验,其中准两优608组合头季单产位居中等,但再生季单产(产量5230.5kg/hm2)位居参试组合第1位。
  2.2 传统的栽培方式 准两优608组合头季以手栽方式为主,较机插、抛秧方式单产低(见表2),多年生产实践证实这个趋势,影响全市水稻“一种两收”单产水平的提高和其发展。但准两优608组合头季不同栽培方式年际间单产波动较大;头季稻机收时间早迟与再生季单产水平呈正相关。
  2.3 良法不够配套
  2.3.1 头季稻大田用种量、栽插蔸數偏少 大部份大户为了减少播种量、生产成本,头季稻手栽方式大田用种量11.25kg/hm2左右,机插、抛秧方式大田用种量19.5kg/hm2左右偏少;部份大户头季稻手栽21万/hm2、37.5万/hm2左右基本苗偏少。
  2.3.2 头季稻育秧成苗率不高 安庆市头季稻以湿润育秧为主。由于早春雨水较多,秧床土壤含水量大,防病不力,导致部份育秧绵腐病危害、成苗率不高。
  2.3.3 传统的灌溉方式 有些头季稻大田一水到底浸灌方式,成穗率偏低;有的迟烤田;大户普遍忽视头季稻灌浆结实后沥水硬脚作用,机收时泥土水份过大,轮压稻桩入泥、稻桩再生母芽死亡面积约占45%。
  2.3.4 有些头季稻成熟后迟收 准两优608组合头季稻8月20日以前成熟机收,再生季单产都高,但有些稻农头季稻8月20日之前已成熟却不能突击抢收,而是延迟到8月下旬。试验总结分析认为,头季稻8月20日以后机收,每推迟2d机收、再生季每hm2少收稻谷375kg左右。
  3 水稻“一种两收”高产栽培技术
  安庆市种粮大户、种粮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实体不断发展。截至2016年12月,这些新型农业经营实体承包耕地面积18.53万hm2,占全市全市耕地面积48.1%,位居全省首位。这些新型经营实体以水稻生产为主、向规模集约化、品种布局统一化、耕种收机械化方向发展。为了缓解新型农业经营实体种植中稻集中期劳力、农机紧张压力,错开中稻种植高峰期,调整部份田块种植再生稻是大户种植模式的有益补充。因为种植再生稻具有省秧田、省种子农药化肥、省人工、单产高、再生季大米品质优销价高、增产增收等特点,头季稻机收稻草覆盖行间肥田,再生季连作种植绿肥—头季稻循环耕制。生产目标:头季稻产量9000kg/hm2,再生季产量3000kg/hm2以上,2季产量12000kg/hm2、纯收入7500/hm2元以上,较稻—麦耕制中等生产水平2季产量10500kg/hm2增收3750元/hm2以上。
  3.1 选用再生能力较强的杂交组合 从安庆近5年来准两优608组合示范、推广种植实践看,该组合主要表现抗病、抗倒伏(茎秆粗壮)、抗(耐)高低温能力较强,穂大粒多,结实率较高,特别是头季稻稻桩再生母芽能力特强,头季稻稻桩1个母茎平均分蘖成穂1.5个左右,目前其他杂交组合无法与准两优608组合抗衡。近阶段坚持宣传推广准两优608组合不动摇。
  3.2 变革栽培方式 普及应用旱育秧、半旱育秧机插、抛秧技术,能根本解决大田密度偏稀、基本苗偏少问题。
  3.3 头季稻播种期与大田用种量 (1)趋利避害安排播种期。为确保头季稻在8月20日以前成熟和再生季9月15日以前安全齐穗,机插、抛秧适宜播种期3月中下旬。(2)大田用种量。机插或抛秧方式:大田用种量不少于30kg/hm2。
  3.4 头季稻育壮秧
  3.4.1 育秧材料与育秧 机插方式塑盘旱育秧:利用旱地、水泥场地机喷灌旱育秧。按照每hm2大田塑盘(塑盘长58cm、宽28cm、深度2.5cm左右)20张、秧田面积5m2、每盘壮秧剂3g+干细肥土3kg(塑盘垫底土)、每盘盖籽干细土2kg(不拌壮秧剂)比例备足;抛秧方式塑盘半旱育秧:利用稻茬田育秧。按照每hm2大田塑盘(每张塑盘434孔)60张/hm2、秧田面积15m2、每盘壮秧剂3g+干细肥土2kg(塑盘垫底土)、每盘盖籽干细土1kg(不拌壮秧剂)比例备足;根据秧田面积备足农膜和竹片等数量。
  3.4.2 育秧肥水管理 秧田底施复合肥450kg/hm2左右;调控适宜温湿度育秧;2叶1心期追施分蘖肥;栽插前3~5d追施送嫁肥、喷施送嫁药。   3.4.3 适龄抛栽与大田密度 旱育秧:秧龄25~30d,叶龄4.5~5.5叶(机插);半旱育秧:秧龄20~25d、叶龄3.5~5叶(抛秧);机插行株距25cm×16cm或30cm×14cm,机插22.5万蔸/hm2、75万/hm2以上基本苗;抛秧:每hm2抛秧900盘秧苗。
  3.5 大田肥水促控技术
  3.5.1 施肥技术 (1)头季稻施肥技术。一是定化肥施用总量、比例。为了实现高产目标,以中等土壤肥力为例,hm2施纯氮总量195kg左右(不含育秧肥料),高低等土壤肥力相应减少或增加纯氮量10%左右。N∶P2O5∶K2O比例约为1∶0.3∶1。氮肥作底肥和分蘖肥:穗肥比例約为7∶3。二是精准施肥。面积底施45%复合肥450kg+锌肥15kg/hm2。如果土壤缺硫等要底施补足;在秧苗机插或抛秧后7d左右,追施分蘖肥尿素150kg/hm2;在水稻主茎倒3叶期前后(距抽穗25d左右)追施穗肥尿素112.5kg/hm2+氯化钾112.5kg/hm2;叶面喷肥。分别在始穗期和齐穗期,每次每hm2用磷酸二氢钾1.5kg+尿素7.5kg+水450kg喷施,延长功能叶寿命,提高结实率和粒重。(2)再生季施肥技术。(1)早施促芽肥。在头季稻成熟前10d前后每hm2追施尿素225kg+氯化钾150kg;在头季稻机收后3d内结合灌水,每hm2追施尿素112.5kg+氯化钾112.5kg。为了再生季更高产,在再生苗长出后7d前后,每hm2追施尿素75kg+氯化钾75kg。
  3.5.2 好气灌溉技术 (1)头季稻灌溉技术。皮水机插、抛秧;在栽后30d内以田面湿润为主,期间多次晾脚晒田。在栽后30d排干田水烤田,以田面开细烈缝为度复水;破口期和抽穗灌浆期田间保持寸水层;灌浆结实后要排干田水。如果遇到连阴雨天气,要田间开挖井字深沟沥水硬脚。(2)再生季灌溉技术。机收后当天灌腑芽水自然落干再灌水,以此循环。破口、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寸水层,灌浆结实后干湿交替到成熟机收。
  3.6 头季稻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1)防治草害。大田旋耕前7d左右选用草甘膦杀灭老草;在机插、抛秧后15d左右选用苯噻酰胺、苄嘧磺隆拌适量化肥或拌湿润细土撒施,或选用丙草胺·苄嘧磺隆、36%二氯·苄防治(排干田水后喷施)。以阔叶、莎草科杂草为主的田块,选用苄嘧磺隆与适量湿润细土拌匀,待露水干后撒施(保水4~5d,不能淹没秧苗心叶)。如有稗草和千斤子等杂草,在杂草1~3叶期,每hm2选用稻杰900mL+10%千斤乳油900mL+水450kg均匀喷施(保水5d)。烤田后不能喷施除草剂。(2)防治病虫害。预防纹枯病:选用爱苗、何米妙收等;预防穗颈瘟:在水稻破口前7d左右,选用40%稻瘟灵、75%三环唑、稻酰胺等;预防稻曲病:分别在水稻始穗期和齐穗期,选用爱苗、己唑醇、烯唑醇、三唑酮等。同时选用对路农药防治稻蓟马、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叶蝉、飞虱等。根据本县植保站发布的病虫情报信息,及时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3.7 头季稻适期抢收 为了再生季高产,头季稻8月20日以前成熟的要及时机收。机收留稻桩高度35~40cm为宜(保留倒1节和倒2节)。
  3.8 再生季病虫害防治技术 注重防治颖枯病、叶蝉、飞虱等。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玉米新品种审定必须经过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3个步骤,生产试验是玉米品种审定试验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连接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的纽带。对2016年承担的江苏省淮北夏玉米生产试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品种的推广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性:夏玉米;生产试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9-0036-2  Summarization
摘 要:该本文介绍了苦瓜免耕栽培技术,主要有免整地作畦、免施基肥,改人字架为平架,尼龙网引蔓上架,使用控释肥减肥等技术。  关键词:苦瓜;免耕;栽培  中圖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8-0046-02  苦瓜不仅富含营养,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深受大家喜爱,在我国南北均有大面积种植。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郊农民种植大棚苦瓜尝试利用前作草莓畦免耕种植,搭平
摘 要:该文利用铁岭地区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日照时数变化规律。结果:铁岭县地区日照1956—2014年年平均日照为2634h,月平均日照值为219.5h,日平均日照值为18.3h。日照时数正在以0.62h/10a的速率减少。月平均时数最多的年份是2004年的242.0h,照时数最少的是2010年的190.2h。月平均日照最多的月份是5月份,日照时数为266.5h,日照最少的月份是12月份,日照
摘 要:该文介绍了沛县当前稻米产业现状,分析产业优势,找出稻米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统筹规划、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調优品种革新技术、抓好龙头企业培育等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打造沛县稻米优势主导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米产业;现状;对策;沛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4-0024-03  近年来,水稻作为沛县重要的优势粮食作物,产量水平已
摘 要:该文介绍了宣城市丘陵茶区机采茶产业化现状和机采茶园管理、机采茶叶采制等综合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丘陵茶区;机采茶;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4-0148-03  机械化采制茶叶是一项系统的农业工程,是茶叶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包括机采茶园的建设管理、采茶机械的使用和茶叶制作加工3个方面,其中,茶园建设管
摘 要:该文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高丹草、田菁2种草本植物分别与改良剂联合作用对矿区土壤养分条件和可交换态重金属Cu、Zn、As、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弃地土壤在不经任何处理自然放置120d后,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增加不明显,全氮和速效钾含量降低,可交换态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不显著,植物-改良剂联合处理后,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升,土壤肥力改善明显,可交换态重金属有微量残留,可见
摘 要:该文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现有实验内容及教学方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为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9-0161-02  Abstract:Environmental en
摘 要:为了探讨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枣树苗木生长的影响,该试验以大平顶枣树和三星枣树为试验材料,对2种枣树的高度和生物量的变化与转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大平顶枣树和三星枣树高度的生长与对照处理有显著影响。施氮在生物量的影响上,2种枣树低氮处理的根系生物量最高,且比重多大,中氮和高氮处理的茎叶的比重逐渐提升,高氮对大枣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氮肥;施用量;大枣;生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
摘 要:该文对目前政策、法律法规及猪用疫苗供给链条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兽医新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猪用疫苗;疫苗;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3-0135-03  Reflections on the Reform of Pig Vaccine  Cao Guomin1 et al.  (1
摘 要:该试验分析了施肥后机械化覆土和人工覆土对烤烟生长的影响及常规施肥与适量增施氮肥后采用机械覆土对烤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后采用机械覆土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表现较为正常,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为协调,体现减工降本增效的要求,而采用机械覆土并增施氮肥反倒不利于烟叶产质量的表现。  关键词:烤烟;机械覆土;人工覆土;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