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的科学教学初探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生活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在与特定学习相关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建构知识与技能,并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的素养。
  在最近几年的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意识地对如何基于生活以加强科学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了探索。
  一、理解:基于生活的教学是科学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科学家,我们生来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甚至有的还把这种好奇心发展成为其终身事业。然而有的人却渐渐失去了这种好奇心——也许是因为他们所经历的科学学习让他们觉得太深奥、太空洞,远离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经历。若能使科学教学更接近于人类社会,更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热情就一定会持久。
  (一)基于生活的教学,有利于促进知识的有效建构
  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是在空中楼阁中进行的,他们所进行的新学习活动必须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动建构是需要以自己生活经验中的相关认识与感受为基础的,反之,就成了无源之水。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有在日常生活或先前学习中获得的丰富经验与知识,即使在科学学习中遇到一些从未接触过的问题,他们也会从自己的经验背景出发来提出某种合乎其生活经验所建立的逻辑的假设。
  (二)基于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豪恩斯坦把情感领域的学习同“认知”“心理动作”和“行为”并列为教育目标的四大领域,他认为:“情感领域与认知领域同样重要,不可畸轻畸重。学生在掌握事实、概念、原理等认知结果时,同样重要的是要拥有相应的价值观和信念。”[1]因此,我们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对科学事实有个正确的认知,还要让学生形成认知的态度和情感,只有基于并联系学生的生活,他们才能够对所学习的科学知识之于生活的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体验,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这样,学生就会形成对于科学知识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就会由衷地喜欢科学课程,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动机。
  科学教学也只有走进生活,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用科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对我们的要求。
  (三)基于生活,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
  我国学者张华在阐述研究性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时认为:“研究性学习只有植根于儿童的生活世界,才能建基于儿童的体验与交往,才能成为儿童自己的学习、活的学习,才能找到意义之源,才能不断促进儿童个性的生长、变化与发展。”[2]植根于新课程理念的科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需要引导学生从他们的生活中寻找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反思生活、改变生活,从而提升其生活的意义。显然,基于生活对于科学课程的探究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总是在与同伴、老师、家长、邻里、社区和大自然的持续交往中体验着意义,探究着世界”[2]。
  二、践行:探究基于生活的教学模式是初中科学有效学习的呼唤
  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新课程的内在要求,是每一个学科教师的责任所在。学生的有效学习需要我们本着务实的态度积极地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探究。
  (一)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课题,有效引发学生的内驱力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引出新的学习课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从学科的知识体系出发,二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通常偏向于从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以求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但同时也让学生看不到课题与生活的关系,无法形成高水平的学习动机,也就失去了主动探究的欲望。课程改革要求科学教学实现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努力寻找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就成为必要之举。善于立足于生活经验,结合课程教学的要求,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提出相关的问题,对于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及时进入“最近发展区”是大有益处的。
  【案例1】密度课题的引出
  密度课题的引出有许多方法,我们以一系列生活化的问题导入课题:你知道家里每个月大约要用多少自来水吗?家庭消耗的自来水是用水表来计量的,但由水表直接读出的是用户消耗自来水的体积,而自来水公司却是按用户所用水的质量计费的。你能把水的体积转化为质量吗?
  【案例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课题的引出
  校运动会中,我校两个校区的教工有拔河比赛。我们由此导入课题:你知道为何大家推荐的选手是那些体重较大的老师吗?体重大的那一组就一定能够夺冠吗?试着让一个班级中最威猛的男孩子与一个最娇小的女生一对一拔河,你们的预测是谁胜?老师让男生穿上轮滑鞋子与女生拔河验证(结果女生不费吹灰之力胜了男生),你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几个简单的问题和情境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学生们不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快速进入了学习状态,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科学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二)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建构知识,形成长期的迁移效应
  注重联系生活并不意味着忽视学科体系,我们强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为了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在追求一种更加长效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帮助、指导学生去寻找大量相关的生活材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科学知识有真切的感受,才会对科学知识产生丰富的联想,才不会只是停留在对概念和原理的机械记忆上而成为“解题机器”。
  【案例3】力的相互作用
  力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实验得出,但假如我们采用生活中的大量现象来说明这一规律,会有什么不同呢?
  教材的实验:气球互相挤压。
  教材的生活事例:车祸。
  再让学生举例:划船时,桨向后划水,船向前行驶……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开展的活动:滑旱冰。
  一系列的感性事实让学生深深体验到科学规律的真实性,它不仅存在于实验室中,而且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周围,并由此形成了一种科学知识学习的长效的影响。
  (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形成持久的科学情愫
  如果想让学生在学校的所学对其将来的工作有所帮助的话,那么他们所学的知识显然需要与其未来工作领域中的实际相联系。教学中如能做到这一点,不但能使知识的价值得到体现,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后,常见的习题是这样的:2A+3B=2C+D,12克A和6克B完全反应生成D8克,问生成C几克?这类习题对学生而言,仅仅起到了一个巩固知识的目的。过多这类习题的训练,会使学生怀疑学习科学的意义,产生科学与生活无关的念头。其实,我们可以针对上题编制出如下习题:现在社会上某些人鼓吹能“用铜炼金”,“用水变油”,你信吗?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理性分析一下。
  由于这种问题富有生活气息和实际意义,往往更受学生喜爱。它不仅能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值得我们去开发。
  (四)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开展小型综合实践活动,构筑实践与创新的平台
  基于我校有人工气候室的有利条件,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无土花卉栽培的研究。通过有土与无土的对比实验,让学生参与观察并作具体的数据记载,根据对记载数据的分析,印证无土花卉栽培具有洁净便利、种源丰富、循环栽种的优点,适宜室内种养,得出了具有一定的市场发展前景的结论。同时,学生也增强了科技意识,掌握了科研的一些方法。我们又以“人人种养一盆花”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拔草、施肥、浇水,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与成就。此外,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小组还选择向光性、向肥性等植物向性问题进行研究,撰写花卉盆景小论文;科学组教师还组织学生采集植物标本,并组织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制作”的活动等。这类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校情生情,体现了本土化的特点,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利于为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提供平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思考:基于生活的科学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不能满足于生活素材和科学知识的简单连接
  基于生活的科学教学更重要的是使课程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贴近生活中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了电功率知识之后,可以适当地向学生展示一些机器的铭牌。虽然铭牌上的有些内容学生暂时还无法看懂,但从生活的角度去看,我们会发现这正是人们所习惯的一种学习方式。人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不懂的甚至永远不可能弄懂的东西太多了,生活中的学习多数是处在逐步探索的状态。为什么在科学学习中,我们就不能容忍这种状态的存在呢?其实,只有这样的教学,才可能给学生的再学习留下巨大的空间,才能让学生的想象力具有放飞的自由。我们要引导学生的正是:学会从许多不能全懂的东西中找到能够理解的那部分并加以利用。
  (二)不应局限于教材或已有教学资源所涉及的内容
  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迸发着许多新的信息,而教材内容却永远落后于生活,联系生活也永远存在着地域、生活环境上的差异。因此,教师必须突破教材的限制,要随时捕捉发生在自己周围的生活事件、各种媒体上的报道,并用于教学,使自己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极为有效地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的态度,取得更好的教育实效。
  (三)不可局限于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
  我们强调科学教学联系生活,但不应被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所束缚。我们应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生活,也应引导学生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扩大生活的视野。熟悉的生活应当是学生学习科学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建立知识基础应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而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则必须突破学生个体的生活局限。
  
  参考文献:
  [1] 盛群力,等. 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43.
  [2] 张华. 研究性学习与生活[J]. 教育发展研究,2003(6).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进行研究:“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长期不断地深人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在他的教育理论体系中,“阅读”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体育健康课教学的依据和前提。
将作为粘结剂和造孔剂的高分子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CMC)、CeF3和NaF按4:9:62的质量比例混合,再加一定量的水(CMC与水的比为1:6),通过混捏、成形和烧结等程序制得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ay Fluorescence,xRF)测定大气PM2,中元素成分具有快速、无损的优点,但是其标样的选择和制备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对x射线荧光薄样制备技术进行了讨论,
《外国语》30岁了。可惜我没有一开始就结识她,但自2001年2月1日-3日在香港城市大学举行的“21世纪首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期间戏剧性地认识了束定芳教授之后,《外国语》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高品位、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对相关的国外当代前沿理论的及时评介,赢得了外语学界和汉语学界的青睐,也抓住了我的心。
研究性学习是一次全新理念的教学革命。但是,很多语文教师由于不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深刻内涵,有的把这门课上成了活动课,有的让学生单纯地去做一些超学习任务和学习能力的研究性论文,脱离了语文教学的实际。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让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走进课堂?如何将研究性学习这股“清新空气”用于改造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五年来,笔者进行了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
该文主要介绍数字示波器的通道增益自动校准系统,主要完成示波器垂直通道增益的自动校准。阐述了自动校准系统的组成和软件设计,讲述了如何实现仪器程控、自动校准流程和校准
在当今小卫星产生大数据背景下,云计算平台能以最低的付费成本提供所需的计算能力,因此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亚马逊网服务(AWS)稳定性高,易用性强,以及应用程序接口(API)接口丰
一、课例探讨【课例1】谜语引入。活动1:感受空气(用手扇风,深呼吸)。
上海光源X射线位置探测器(X-ray Beam Position Monitor,XBPM)用于束线X光位置的测量,本文简述了该探测器在升级改造中对其数据采集设备更新的考虑,选用了新一代数字信号处理器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