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神经导航辅助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神经导航系统对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的辅助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应用高场强iMRI神经导航系统辅助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切除335例垂体腺瘤,总结其手术效果和应用经验。

结果

185例患者在iMRI检查中共发现58例存在肿瘤残余,其中40例患者在更新神经导航计划后进一步行手术全切除肿瘤。初次全切除率为68.7%(127/185),在iMRI导航系统辅助下最终全切除率达90.3%(167/185),提高了21.6%(40/185)。高场强iMRI扫描1~3次,所需时间15~20 min/次;手术时间共延长了30~60 min,平均(41.30±5.62)min。

结论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肿瘤切除术中应用高场强iMRI结合神经导航技术,为指导手术进程及实时判断手术效果提供了客观依据,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肿瘤全切除率。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估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联合功能神经导航对于岛叶胶质瘤切除程度以及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间,接受iMRI联合功能神经导航手术的38例岛叶胶质瘤患者,对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评价。结果20(53%)位患者通过iMRI发现肿瘤有残留,17例患者扫描后再次进行切除。进
目的探讨双血管融合技术在硬脑膜动静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诊断和手术计划中的应用价值,指导术中准确找到瘘口。方法在10例DAVF病例采用平板DSA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病变血管行三维血管成像。在三维工作站采用"双容积重建"技术进行两支血管三维像的融合,研究DAVF的血管构筑。结果在10例均获得满意的"双血管融合",具有很好的空间一致性。在双血管融合图像
目的探讨脑膜瘤硬脑膜尾征的磁共振三维重建方法及其对脑膜瘤切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23例在MRI增强T1图像上有脑膜瘤硬脑膜尾征的凸面脑膜瘤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注射GDPA增强剂后,行磁共振3D-FLASH T1MPR序列轴位扫描,层厚为1.5 mm,应用Syngo程序行硬脑膜尾征三维重建,分别在MRI增强T1断层图像上及三维重
期刊
目的总结前循环动脉动脉瘤手术经验,探讨前循环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分离前期破裂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前循环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分离前期破裂的资料,根据术中出血情况分为:进展型出血,即打开硬膜后出血从皮层或者从硬膜下腔快速涌出;稳定型出血,即打开硬膜后发现颅内压力高,和术前意识状况不符合,术中头颅CT或者术中B超检查发现血肿。分析动脉瘤术前,术中处理以及术后临床的资料。结果进展型出血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眉弓锁孔入路切除Rathke囊肿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经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力障碍、多饮多尿及垂体功能障碍。CT及MRI提示鞍区囊性占位,最大平均直径为29.3 mm,其中完全位于鞍上者4例,位于鞍内-鞍上者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程神经内镜下经眉弓锁
期刊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术后迟发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神经内镜经鼻蝶窦术后迟发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术后迟发性鼻出血发生率为1.1%(14/1 224), 术后7~15 d鼻出血者9例,术后≤2 d出血者2例,术后3~4周出血者3例,平均出血发生时间为术后10.3(2~25)d。14例中,鼻腔活动性渗血9例,鼻腔大出血4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