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职英语教材和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系列改革,表明中职英语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听说课堂的积极性,关系到英语教学的成败。本文尝试构建多模态教学环境下的中职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新模式,提高听说课的教学效率,切实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环境 中职英语 听说课教学新模式
一、引言
语言的本质是交际,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让学习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时使用该语言。而过去几十年,传统英语教学中,对听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英语学习者的英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出现了“哑巴英语”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近年来我国中职英语教材和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系列改革,听说课在整个课程结构比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表明中职英语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且听说课的内容贴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需要。作为教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听说课堂的积极性,完成听说课的教学目标,关系到英语教学的成败。
本文尝试构建多模态教学环境下的中职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新模式,提高听说课的教学效率,切实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多模态话语理论和多模态教学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语言与技术交流进一步普及,语言上的多模态研究已成一种趋势。人们越来越多地运用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调动多种感官进行交流,因此多模态话语越来越引起重视。
多模态教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它是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听说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教学活动由多钟模态来共同完成,包括声音、图像、动画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亲历教学活动,参与教与学的互动。
三、中职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听力教学中,一直以一种教师放音频学生听的形式而存在,导致学生完全是在被动的接受,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口语教学中,学生往往把自己严格地束缚在语法的框框中,导致他们始终不敢开口说。在说的过程中,他们也是反复思量语法规则,怕语言的组织部不符合语法规则,从而造成表达的障碍和不流畅。这些现状的存在,势必影响到学生毕业后,无法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相关专业的工作中去,学无致用。英语教学的目的也就无从实现。
四、构建多模态环境下中职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新模式
1.教学设计的创新。中职英语听说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应把听说教学看作一种听说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听说操练,而不是知识传授上。中职英语听说课在教学内容上,也不应该是教材至上,要学会整合和充分利用教材。教师应该以教材每单元的话题为中心,适当地通过网络去手机相关话题的最新的多模态资料,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扩展教材内容,让学生有机会感受到新鲜的活的话料,而不只是死板的教材内容。
在听说课中,尤其是在让学生练习说时,可以打破传统的学生排排坐的空间布局,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对话、讨论或辩论,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视频、PPT或Flash,上台做报告或演讲;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有事,让学生对相关的影视片段进行配音练习或就所学话题进行情景剧表演,并且注意他们的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鼓励他们进行多模态的表达和交际,打破传统的束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不仅要组织好课堂活动,还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在课外利用QQ、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对课堂话题进行讨论或交流。通过多种方式,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听说课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可以尝试影视英语教学。影视英语教学材料包括:音频流、视频流、动画、文字材料、图像、照片等。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影视英语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与计算机互动的多模态包括视觉、听觉、触摸、发音器官、模仿等。通过视觉跟视频流进行互动的直观、体验性学习是技能类学习的关键学习方式,学习成本与效果之间的比例相比起其他模态而言,可以用事半功倍来概括。当视频流记录的是人类活动时,观察者是不需要专门培训就可以互动学习。因此,多模态影视英语互动学习从输入到产出之间的模态搭配与学习效果都是值得探讨研究的。
2.教学活动的创新。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在多模态话语交际的框架下,对多模态的选择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第一、为外语教学提供教学情境和便利条件;第二、为外语教学提供辅助条件;第三、为多模态话语交际提供多通道话语意义表达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在听说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各种模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展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听说实践。
中职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新模式下,引入要谈论的话题,展示教学内容时,教师不仅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优势,展示一些图片,通过让薛恒边看边讨论的形式来熟悉本课话题;或结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边听边看,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立体感和生动性,从而强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以英语基础模块1(第二版)unit 6 Can I take your order? 为例:
(1)导入。教师可以向学生端电脑发送Flash交互游戏—“我是吃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完成食物和单词的配对。教学效果:交互游戏不仅使学生快速进入语境,且方式新颖,形象生动。
(2)听说训练。教师可以向学生端电脑发送“翠花上菜”闯关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中按照客人的要求上菜,以3段对话的形式分为3关,难度由易及难。然后教师关掉游戏中的某一关视频,关掉任务配音。学生两人一组,为游戏配音,查看系统评价。教学效果:闯关游戏与配音游戏相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并操练重点单词和句型,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 (3)拓展训练:教师向学生小组发送不同的关于西餐礼仪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发布小组任务,要求完成关于点菜的情景短剧,并录下视频。学生经过小组研究资料,归纳出西餐礼仪知识;讨论角色分配、情景短剧内容,排练并录制情景短剧,上传至班级学习平台,供教师及学生们欣赏和评价。教学效果:多媒体资料展示跨文化交际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将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录像设备及学习平台,促使学生综合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展示的空间。
3.教学评价的创新。教学评价是进行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学评价的理念与方法,对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增进师生感情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局限于教师个人的能力与视野。多模态环境下的课堂,是维度无限延伸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评价落实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重视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依据。
多模态环境下的听说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的便利,对教学进行多元化和动态化的多模态评价。可以指定学生参与程度指标体系,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不仅是师生互评,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包括在课堂问答、课堂讨论时,每位学生的参与率和发言率;辩论角色扮演或喜剧表演等小组活动中每人贡献的大小;课堂报告及演讲等。各参数都要按一定的比例计算,纳入学期总评成绩。
还可以尝试着在网络上搭建班级学习平台,倡导多元化评价。(1)学生成绩:统计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各项任务的成绩,并进行数据分析及多元化评价;向所有学生发送电子喜报,公布成绩优秀及有进步的学生。(2)学生反馈:学生完成教师调查问卷,反馈教学效果;在班级论坛页面,学生上传小组作品,分享自己学习感受和心得体会,小组进行互评与自评。
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和互评及课堂中教师的实时成绩评定,大大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听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五、结语
多模态话语框架下的中职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便利,有助于弥补传统中职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的不足,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模态,借助于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切实转变传统的师生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参考文献:
[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 2009,(1).
[2]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科,2007,(5).
【关键词】多模态环境 中职英语 听说课教学新模式
一、引言
语言的本质是交际,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让学习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时使用该语言。而过去几十年,传统英语教学中,对听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英语学习者的英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出现了“哑巴英语”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近年来我国中职英语教材和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系列改革,听说课在整个课程结构比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表明中职英语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且听说课的内容贴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需要。作为教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听说课堂的积极性,完成听说课的教学目标,关系到英语教学的成败。
本文尝试构建多模态教学环境下的中职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新模式,提高听说课的教学效率,切实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多模态话语理论和多模态教学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语言与技术交流进一步普及,语言上的多模态研究已成一种趋势。人们越来越多地运用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调动多种感官进行交流,因此多模态话语越来越引起重视。
多模态教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它是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听说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教学活动由多钟模态来共同完成,包括声音、图像、动画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亲历教学活动,参与教与学的互动。
三、中职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听力教学中,一直以一种教师放音频学生听的形式而存在,导致学生完全是在被动的接受,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口语教学中,学生往往把自己严格地束缚在语法的框框中,导致他们始终不敢开口说。在说的过程中,他们也是反复思量语法规则,怕语言的组织部不符合语法规则,从而造成表达的障碍和不流畅。这些现状的存在,势必影响到学生毕业后,无法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相关专业的工作中去,学无致用。英语教学的目的也就无从实现。
四、构建多模态环境下中职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新模式
1.教学设计的创新。中职英语听说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应把听说教学看作一种听说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听说操练,而不是知识传授上。中职英语听说课在教学内容上,也不应该是教材至上,要学会整合和充分利用教材。教师应该以教材每单元的话题为中心,适当地通过网络去手机相关话题的最新的多模态资料,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扩展教材内容,让学生有机会感受到新鲜的活的话料,而不只是死板的教材内容。
在听说课中,尤其是在让学生练习说时,可以打破传统的学生排排坐的空间布局,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对话、讨论或辩论,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视频、PPT或Flash,上台做报告或演讲;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有事,让学生对相关的影视片段进行配音练习或就所学话题进行情景剧表演,并且注意他们的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鼓励他们进行多模态的表达和交际,打破传统的束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不仅要组织好课堂活动,还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在课外利用QQ、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对课堂话题进行讨论或交流。通过多种方式,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听说课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可以尝试影视英语教学。影视英语教学材料包括:音频流、视频流、动画、文字材料、图像、照片等。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影视英语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与计算机互动的多模态包括视觉、听觉、触摸、发音器官、模仿等。通过视觉跟视频流进行互动的直观、体验性学习是技能类学习的关键学习方式,学习成本与效果之间的比例相比起其他模态而言,可以用事半功倍来概括。当视频流记录的是人类活动时,观察者是不需要专门培训就可以互动学习。因此,多模态影视英语互动学习从输入到产出之间的模态搭配与学习效果都是值得探讨研究的。
2.教学活动的创新。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在多模态话语交际的框架下,对多模态的选择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第一、为外语教学提供教学情境和便利条件;第二、为外语教学提供辅助条件;第三、为多模态话语交际提供多通道话语意义表达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在听说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各种模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展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听说实践。
中职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新模式下,引入要谈论的话题,展示教学内容时,教师不仅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优势,展示一些图片,通过让薛恒边看边讨论的形式来熟悉本课话题;或结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边听边看,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立体感和生动性,从而强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以英语基础模块1(第二版)unit 6 Can I take your order? 为例:
(1)导入。教师可以向学生端电脑发送Flash交互游戏—“我是吃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完成食物和单词的配对。教学效果:交互游戏不仅使学生快速进入语境,且方式新颖,形象生动。
(2)听说训练。教师可以向学生端电脑发送“翠花上菜”闯关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中按照客人的要求上菜,以3段对话的形式分为3关,难度由易及难。然后教师关掉游戏中的某一关视频,关掉任务配音。学生两人一组,为游戏配音,查看系统评价。教学效果:闯关游戏与配音游戏相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并操练重点单词和句型,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 (3)拓展训练:教师向学生小组发送不同的关于西餐礼仪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发布小组任务,要求完成关于点菜的情景短剧,并录下视频。学生经过小组研究资料,归纳出西餐礼仪知识;讨论角色分配、情景短剧内容,排练并录制情景短剧,上传至班级学习平台,供教师及学生们欣赏和评价。教学效果:多媒体资料展示跨文化交际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将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录像设备及学习平台,促使学生综合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展示的空间。
3.教学评价的创新。教学评价是进行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学评价的理念与方法,对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增进师生感情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局限于教师个人的能力与视野。多模态环境下的课堂,是维度无限延伸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评价落实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重视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依据。
多模态环境下的听说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的便利,对教学进行多元化和动态化的多模态评价。可以指定学生参与程度指标体系,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不仅是师生互评,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包括在课堂问答、课堂讨论时,每位学生的参与率和发言率;辩论角色扮演或喜剧表演等小组活动中每人贡献的大小;课堂报告及演讲等。各参数都要按一定的比例计算,纳入学期总评成绩。
还可以尝试着在网络上搭建班级学习平台,倡导多元化评价。(1)学生成绩:统计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各项任务的成绩,并进行数据分析及多元化评价;向所有学生发送电子喜报,公布成绩优秀及有进步的学生。(2)学生反馈:学生完成教师调查问卷,反馈教学效果;在班级论坛页面,学生上传小组作品,分享自己学习感受和心得体会,小组进行互评与自评。
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和互评及课堂中教师的实时成绩评定,大大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听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五、结语
多模态话语框架下的中职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便利,有助于弥补传统中职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的不足,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模态,借助于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切实转变传统的师生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参考文献:
[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 2009,(1).
[2]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科,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