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异化’的扬弃——共产主义”的理论阐述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u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目标。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创设著名的“异化劳动”理论,佐以之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实践基础上的共产主义理论,但是无可避免地泛起人本主义的沉渣;时隔一年,马克思恩格斯携手合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沿着“分工、私有制与‘异化’及其消除一一共产主义”的逻辑路径,彻底清算了人本主义的刻痕,把共产主义及人的发展完全置于实践的唯物史观之域。比较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异化’的扬弃——共产主义”理论阐述的哲学原著,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关键词:“异化” 扬弃 共产主义方法论
  
  正如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哲学世界观一直关注共产主义问题,把共产主义作为他们的最高哲学定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创设了著名的“异化劳动”理论,为系统阐述共产主义思想提供了理论武器。由于《手稿》是马克思恩格斯着手制定新世界观的开始,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刻痕没有被彻底清算掉。于是,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他们宣布“……决定共同钻研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思想体系的见解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这个心愿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其结果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合置了鸿篇巨制《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以下简称《形态》)。在这一光辉巨著中,马克思恩格斯仍然借籍“异化劳动”理论这一工具,站在一个未有的高度——现实生产力与大工业发展以及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对共产主义理论进行全面系统阐述。一年能成就的理论成熟是伟人之伟大所在,现实的意义更在于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方法论启示的追索。
  
  一、理论研究对现实根基——实践的关注:实践是认识的唯一可靠来源
  
  ——《手稿》对共产主义进行理论阐述的唯物史观趋势
  共产主义问题是《手稿》的中心问题,“异化劳动”是马克思阐述共产主义理论的论证工具。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论述实际上是对劳动、实践的论述,马克思指出:“在实践的、现实的世界中,自我异化只有通过同其他人的实践的、现实的关系才能表现出来。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由是观之,马克思借助于“异化劳动”理论,为阐述共产主义理论植培了深厚客观实践基础,赋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大厦的坚建骨架以丰满的“血肉”。这里,我们按照《手稿》的逻辑结构作如下理解:
  (1)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历史的全部运动,既是这种共产主义的现实的产生活动——它的经验的存在的诞生活动,同时,对于共产主义者的能思维的意识说来,又是它的生成的被理解和被认识的活动。”这里言说的是:共产主义是一种客观历史的实践活动,是人们自觉创造历史的现实过程。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既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的一个阶段,也是社会形态更迭和现实的人从事现实的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故而,共产主义作为现实的人及其类群体从事客观实践活动的过程的结果的总成,无时无刻都留下实践主体刻画的痕印。在理论探索中,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以超人的理性颇有见地把思维触角锁定“实践”,从而建构了共产主义理论的客观基础和唯物史观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说,马克思为其新世界观的形成找到桥梁和中介——实践。继而大胆地总结:“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2)《手稿》指出:“私有财产的废除,意味着一切属人的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但这种废除之所以是这种解放,正是因为这些感觉和特性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在客观上都变成了人的。”顺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的逻辑路径理解:私有制是“异化”了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非理性表现:第一,私有制的生成与演变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是人的活动的必然结果。从粗表意义的视角看:人类社会经过漫长的生命物质耗费,创造出构成私有制物质内涵的社会财富。但是,这不是终结,而是过程之一环节,或者说,是以经济利益非合理性占有为基础的阶级社会的另类的物质基础。第二,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废除”即“扬弃”: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私有制生产关系内涵上的彻底废除,必须以社会生产力外延上的承继和社会财富的最大肯定为前提,即“共产主义是私有制的积极扬弃”的题中之义。第三,共产主义是人的“异化”的积极扬弃:人的异化是人性上的异化。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性必然受制于人的活动的产物,宰制于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即人类不可避免地步入了“必然王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最大化发展,人性上的“被奴役”将被“奴役”自然所代替,从而,我们可以辩证地推导出如下结论: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人性的彻底解放。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异化”的本质,还是“异化”的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异化劳动的过程无疑是人类的客观实践过程。而作为分工的结果和“活动的产品形式”的私有制的“异化”的消除是共产主义的实现最现实的接近。
  (3)《手稿》指出“自我异化的扬弃跟自我异化走着同一条道路。”从黑格尔创立“异化”这一术语之后,马克思使之明晰化而赋予新的内容。透析马克思的经典论述,我们易于得到“异化”的文本意义异化是行为主体的结果逆向作用于主体行为,从而使行为主体受制于主体行为结果。“共产主义是人自身的彻底解放”,传统教科书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理论的复述,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共产主义”绝不是单纯追逐物质的极大占有,而是寻求人性的彻底解放。只有在人和人的活动获得解放的基础上,才会有人对现实世界的真正占有,才能使人真正占有人的本质,向人的本质还原或复归。但是,复归又不是一条历史倒退的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辩证统一。工业和自然科学既生成“异化”又消除着“异化”。故而,共产主义以保留以往全部财富为基础,是对私有制的积极扬弃。
  (4)《手稿》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这是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共产主义最经典的文本阐述。我们知道,在社会形态上,共产主义社会是现实的自然生产力发展决定着的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相统一的最高形式。从而,在理论形态上,共产主义并非一种虚无的经验,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和谐统一。马克思说“社会的性质是整个运动的普遍性质正像社会本身创造着作为人的人一样, 人也创造着社会。”把人作为确切的行为主体,共产主义的完成意味着在此条件下人的活动摆脱自然规律的奴役而步入“自由王国”;如果把共产主义再上升到哲学理论层面,那就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的统一。
  在《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借助于“异化劳动”这一理论武器对实践基础的理论分析精辟总结“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彻底的、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它知道它就是这种解答。”初步完成了对共产主义的理论系统论证。但是,如前述,《手稿》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分水线,留有费尔巴哈的“沉液”和论证上的不十分成熟。
  ——《手稿》对共产主义理论阐述的不成熟表征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分野,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时又兼优了黑格尔的“合理内核”和费氏的“基本内核”。1844年《手稿》在对共产主义进行理论阐述时,于常理——同源惜祖、于规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无不透射出费氏人本主义的细涓。为了辩证地把握《手稿》的内容,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人本主义思潮的特征。人本主义作为近代西方哲学流派之一,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第一,反对把哲学研究的对象归结为自然界的科学主义,坚持哲学的对象是人(自我意识);第二,反对把哲学的方法归结为观察、实验、逻辑分析等自然科学方法,主张哲学的方法是通过内心体验或现象学直观,以洞察、把握人的自我价值与人生意义的非理性主义的方法。我们知道,费尔巴哈哲学体系在宇宙自然观上总体上是唯物主义的,但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没有摆脱唯心主义的缠绵。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指出的“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形态》就是对《手稿》不成熟的超越。
  (1)《手稿》对共产主义理论阐述过于关注人的自我意识的提升
  共产主义作为“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彻底的、自觉的……”。从而,“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的统一。在《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理论阐述止步于对“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复归”,强调人性发展的意义和作用,过分关注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性,极具人本主义非理性的表征而高扬人的自我意识的提升,一定程度上是对费氏人本主义思潮的留恋。
  (2)追求思维方法上的观察、实验、逻辑分析和内心体验,用非理性的思维构架去把握人的自我价值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同时,对于共产主义者的能思维的意识说来,又是它的生成的被理解和被认识的运动。”马克思的理论观察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趋势,但仍然想“从现存的事物中寻找证明”,从“经验的存在的诞生活动”中论证共产主义。这样,无论是思维定位视角,还是逻辑推导构架,都折射出费氏人本主义的“残阳”余辉。
  (3)在术语上,“有着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和态度
  在术语的使用上,马克思的《手稿》还没有完全摆脱人本主义宰制的时代阴影。指出共产主义是“完成了的人本主义”和“完成了自然主义”;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归”,这种“复归”是“能思维的意识说来”的……。几近非理性主义思维的术语标识,只能说明一个道理——马克思曾为费氏人本主义的“座上客”。同时,马克思在《手稿》的序言中还高度赞扬费尔巴哈,认为“实证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评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的。费尔巴哈的著作越是无声无息,这些著作的影响越是实在、深刻、广泛而持久他的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和《逻辑学》之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同费尔巴哈的重大分歧”。
  当然,尽管《手稿》具有“内容与形式不统一”及人本主义因素,“但是,在内容上力求向历史唯物主义接近,处处闪烁着新世界观思想的光辉。《手稿》的发展趋势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人本主义。”这是《手稿》的主流和方向,成为后来《形态》更加系统更加唯物史观地阐述共产主义理论的最佳先导。
  
  二、《形态》对共产主义的理论阐述的科学性
  
  ——理论思维方法论的跃迁:对共产主义理论阐述的理性把握
  (1)共产主义的根本问题就是消灭私有制。《形态》指出“私有制和分工的消灭同时也就是个人在现代生产力和世界交往所建立的基础上的联合。”以往的社会革命都不触及社会形态的根基——私有制,都是在分工孪生的私有制范围内的社会公共权力的置换和重新分配。而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迄今无不是阶级统治的另类,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共产主义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把共产主义的实现理解为一种作为生产力结果的“私有制和分工的消灭”与“世界交往”发展的“联合”。这样,马克思恩格斯追溯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原初动因,对“分工、私有制的消除——共产主义”的前瞻性阐述,已经归结到了“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的唯物史观的高度。
  (2)私有制的消除一一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生产力及大工业生产发展的必然。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对于这一经典论述,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第一,“在大工业中,生产工具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才第一次作为大工业所产生的结果表现出来;这种矛盾只有在大工业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因此,只有在大工业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消灭私有制”。第二,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大工业生产及生产社会化普遍建立,普遍交往和世界历史才能得以形成,因而地域性的共产主义才能避免,“共产主义一般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传统教科书将近一个世纪的“说教”无不正确地昭示世人: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个人的全面完整发展——共产 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共产主义时,指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联合起来的个人占有全部生产力的总和,个人的自主活动与物质生活达成一致,个人也消除了自发性,向完整的个人发展,即个人得到了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这里有两点必须说明:第一,共产主义必须是个人的全面发展。既要获取社会实践参与的自由、活动产品支配的自由,更要有精神产品享受的自由和主观世界的最大改善;第二,社会发展是个人活动合力作用的结果。任何人在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中,都会发挥向量各异的作用,精英社会为未来理想所诟病。
  (4)“而无产者,为了保住自己的个性,就应该消灭他们至今所面临的生存条件,消灭这个同时也是整个旧社会生存的条件,即消灭劳动。因此……他们应当推翻国家,使自己作为个性的个人确立下来。”共产主义的现实完成与其理论阐述不同,无产者的使命就是把自己、自己眼前所面临的生存条件连同国家一并消灭。无产者在保留了自己名分的前提下,失去的将是自己的个性和整个社会。所以,共产主义无疑就是人性的复归。
  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这时的理论远远高出《手稿》中对共产主义的论述,摆脱了人本主义的影响,把共产主义及人的发展完全置于生产力基础之上,置于物质生活条件之上。也划时代性地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三、启迪:理论研究方法论的精益化
  
  从《手稿》到《形态》,马克思主义终于确立了最高的哲学目标——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共产主义的理论阐述及发展,体现了重视实践的卓越先觉、敢于清算自己信仰的气魄和胆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徒,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要义,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但是,一种理论的生命力不是适应环境而诞生,而是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发展。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异化’的扬弃——共产主义”的理论阐述,在于获得理论学习的方法论启迪。
  (1)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主观通向客观的桥梁和中介。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马克思在《手稿》中构建了重视实践的楷模,指出共产主义是现实的产生活动。而《形态》的主线是“实际上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经典性理论阐述的现实意义在于为后继者提供经典的方法论借鉴。
  (2)人的认识过程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因为,感性认识的对象是浮现于事物表面的特征和现象,把握事物的现象获取感性认识的途径是便易的。但是,感性认识仅是认识过程的阶段而非认识的最终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一篇中,立足于《手稿》中对共产主义的感性分析,构架“分工、私有制和‘异化’的根源及其消除——共产主义”的思维模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解构共产主义完成的根源是社会生产力和大工业的发展以及人的完整自由发展,从哲学上给予共产主义科学论证。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类思维及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必然遵循这一客观规律。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领袖精英,对客观事物的把握必然经历原生初始,历经跃迁而日臻完善。马克思主义经典创始人在《手稿》中对共产主义的理论阐述出现“瑕疵”,正是认识思维发展的“原初”和“正常”状态,而他们的伟大在于力求理论成熟在时间与成本上的绩效,力求理论研究方法的精益。在经济技术文化发展衍生的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创新更具有实际意义。社会实践变化的需要决不会原谅认识上的孱弱和停滞。
  
  参考文献:
  [1]聂耀东,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导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中文1版,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的教学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单纯的讲解和练习作业为主的模式,而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含的理念,我们才能认清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
期刊
内容摘要: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倡导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怎样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  关键词:小学生 自主学习 策略    教育家埃德加?富尔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期刊
一、反思溯源及意义浅谈    美国学者斯冈1983年发表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斯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反思使教师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  反思是教师丰富教学实践智慧的工具。  反思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个标志。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然之路。
期刊
字音。俗称“天下第一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常考内容。历年《考试大纲》对此考点的规定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要求为识记?A。  纵观近几年字音考题来看,重点考察同学们把握不准造成误读的几类字音:(1)形声字,(2)形近字,(3)同(近)音字,(4)多音字。中国汉字繁多,单凭一个“记”字无法调动学生复习备考的积极性。如能在以上几类字音寻求突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一、形声
期刊
[摘要]:  美术教学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通过教学形式不拘一格和教学方法的多种多样,让孩子有感而发,有感而画,改变老师被动教授美术技能改为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内心主动想表现。教学效果在美育体验中初见成效。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 创新精神 创造力    人们常说教师教学活动是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少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课标特别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审美体验,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使人类的文化精神内核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以上新课程目标的实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开展社会调查,是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育的需要。本文就社会调查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农村 小学 品德 调查 探微    教学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农村小学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
期刊
随着我市通村公路建设的逐步进行,如何管理和养护好已建成的农村公路,提高农村公路的使用年限和质量标准,使其连续、稳定地为广大农民服务,是目前我市基层交通工作者仍旧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现今,我市农村公路的建设速度虽快,但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却相对滞后。为提高农村公路的好路率和完好率,解决农村公路失养的严重状况,开创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新局面,现就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期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古今传送的名言生动地再现了阅读与写作的辩证关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根据多年的教学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做法。    一、丰富学生生活,为习作充实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感来。可目前学校普遍反映出学生学习生活单一,其原因(1)是安全问题。当代家庭大部分都是三口之家,独生子女是家长心肝宝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则是语文能力的运用和展现。  关键词:阅读 写作 关系    阅读与写作可谓“唇齿相依”不可分割。没有了阅读,写作就如无源之水,终将枯竭;离开了写作,阅读就好比没有航标的航船,做毫无意义的航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则是语文能力的运用和展现。如何做好阅读与写作的工作,这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