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给了我荧光笔的人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ewday4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C来往是因为一包饼干。
  那天,我们刚上了体育课。大汗淋漓的他叫嚷着肚子饿,而坐他后排的我正撕开一包饼干。
  我们并不熟悉,虽是前后排,但关系也就仅限于知道彼此的名字而已。他盯着我饼干的样子好似一只看见香蕉的猴子。他不说话,但就那么死死地盯着我和我的饼干……最后,我把整包饼干给了他。
  其实C是转校生,但他很快就和班里同学打成了一片。两个月后,他顺利加入高中部篮球队。一个后来者,因为技术过硬和外形优势,迅速成为赛场风云人物,很有点现实版流川枫的意味。初中部的女生甚至揣着相机抢拍他投篮的帅气身姿。他长得浓眉大眼,头发带点自来卷,从这个角度看,似乎又更像樱木花道。
  总之,这个类似“二次元帅哥”的男生,因为一包饼干开始找我搭话了。
  最开始的内容是这样的——
  “有没有纸巾?”
  “还有饼干吗?”
  “带了什么吃的?”
  逐渐就过度成了这样——
  “预习?”
  “复习啊?”
  “你这样累不累?每天都在学,你不休息的?”
  而在此过程中,我有了一个惊恐的发现——自己越来越害怕与他对视了。他的目光就像一壶在烧的水,逐渐从冷水变成了开水。他看向我时,就像几滴热水洒出了水壶,溅得我整张脸都发烫。
  “你这样不行啊。”有一天下午,他突然这么说。
  我明白他在说什么,正因明白,更觉羞耻难耐。那天上午,数学老师老王让我说出昨天布置的习题的答案,结果我全错。那时,函数对我来说,真是比登天还难的存在。
  而C,他刚被学校推荐参加了全国数学竞赛。
  我低着头,不去看他,也假装听不懂:“什么不行?”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翻出试卷,问我一道英语阅读题,问完后才说:“以后我们互助,你管英语,我管数学。”
  我诧异:“我怎么能教你?”他英语也不差啊!
  “怎么不能?”
  他说到做到,那天起,每隔一晚就会给我打电话。起初,我们只是对对答案。终于有一次,数学作业全是解答题。对答案显然行不通,于是就变成了他念解题步骤,我逐一检查。到了12点,我们还没对完步骤。我昏昏欲睡,也顾不得电话那头是谁了,一心只想快点结束:“还继续?我想睡了。”
  等待片刻,他才说:“那你睡吧。”而等待的那十几秒,我好像听见他在数数。
  第二天中午,老王抱着作业本走进教室,宣布有些人要留堂。我腿软地听着他念出那一個个名字。还好,没有我。
  C自然也没事。他狂奔着冲向食堂。看着他的背影,我想到一件事——他昨晚数数,到底是在数什么呢?
  在他的帮助下,我的函数逐渐有了起色。可惜老王对我们数学的要求又更上一层楼了。
  有一次,我很清晰地听见C在电话要挂断时自言自语:“这应该没问题了。”
  第二天我问他:“你昨天说什么没问题?”
  起先他不肯说,后来许是被我问烦了,才老实交代:“老王留人主要看错了多少,我不数一下,万一你错多了怎么办?”
  “千万不能外传啊。”
  之前的全国数学竞赛,他得了二等奖,此后就成了老王心腹加课代表——原先的课代表因为成绩太差被老王撤了。
  我感动于他的细心与耐心,他似乎也看出我的这种感动。但我们对此事都不深究,也许是不敢深究。我用一杯奶茶表达了心底的感谢之意,夜深人静时亦思考过他的举动背后是否有别的深意,但不敢想太多。我告诉自己,他应该不是只对我如此。我找了很多自己在他眼里并不特殊的证据,又忍不住为发现某些能推翻那些证据的东西而暗自高兴。那时,我像个矛盾的集合体,期待着什么,却又害怕那些期待成为现实。
  终于,某一天晚上,电话铃没响。第二天,老王照常留人。同桌是个可爱的短发女生。她是语文课代表,去办公室抱回作文本时,偷偷对我说:“老王又留人了。刚才我趁他不在偷看了作业本,你的也在里面。你先问问C答案吧,不然一会儿吃饭晚了。”
  但那天他显得十分忙,一会儿蹿去隔壁班,一会儿又和班里几个男生打闹在一起,根本无暇理我。中午放学时,他从办公室抱来本子,在讲台上一本正经地说:“没拿到的待会儿留堂。”下面一片哀嚎。
  说实话,我不好受,但那不好受并非来自面对作业不合格的些许羞耻感,也非对即将要饿肚子的惨状的些许畏惧,而是……被他忽略了,我不好受。那一句“万一你错多了怎么办”,是不是被他忘记了呢?
  然而,他抱着作业本就那样站到我跟前。我的本子回到了我手里。在我万分不解时,他退回到讲台上,很大声地宣布:“拿到本子的同学可以走了!没拿到的请等一下王老师。他一会儿就来。”
  那天晚上,我给他发短信:“你那么帮我,不怕老王骂?”
  “没事的,他要是发现,我就说我放错了。”原来,最近两周都是他按老王的规定来分出留堂的人。顿了下,他冒出一句:“明天我就走了。”



  “走?”我很茫然。
  “我转学了。”他说了个距离我所在的城市十万八千里的地名,然后解释,“我爸工作调动,所以我们一家都得走。”
  现在的我对于那时的情绪,已记不大真切了,只记得当时我是这样回答的:“哦,那一路顺风。”我很想问问,为什么那么晚才告诉我,但我什么也没问。
  第二天在教室,班主任宣布了C要离开的事。不少同学争着与他留影。老师请人拍了一张大合照。C和平时几个要好的男生站成一排,就在我身后。突然,他拍拍我肩膀,凑过来,很小声地说:“你抽屉里有东西。”
  我没来得及问,摄影师就让我们扭脸,站好,看镜头,一起喊“茄子”。照完相,他提着书包就走了,背影很是洒脱。我注视着并不能看见他身影的窗户外,温软的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窗台上。我想象着他走出学校的样子。今天的阳光真的很淡、很浅,他的影子,会不会也是淡淡的呢?
  直到午休时,我才拿出抽屉里那个牛皮纸大信封。它被压在一本物理参考书下。信封里是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笔记本是他一年来的数学笔记,里面记录了大大小小难易程度不一的题,印得不清晰的地方看得出还用心填写过。
  而那笔是一支橘色的荧光笔,笔芯渗着少许闪光的金粉。那支笔我见过,是他一直用来画重点的。荧光笔的笔帽上夹了一张小纸条,上面有一排橘红色的小字:我们好像畏惧着同一件事,但我为此感到高兴。
  我们都畏惧着什么呢?那我们不约而同地止步,又算什么呢?是对青春的妥协,还是一种对自我不坚定的表达呢?然而无论是什么,我都感激那一年。那支荧光笔写出的橘红,为我的十七岁染上了亮丽的颜色。那种青涩的小期待,是此后人生里再难拥有的了。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小牛的牛    缪斯女神的故事  传说中的缪斯女神(The Muses)是宙斯和莫涅莫诸涅(Mnemosyne)的女儿们,共有九人;她们是卡拉培(Calliope,雄辩和叙事诗),克利欧(Clio,历史),乌拉妮娅(Urania,天文),梅耳珀弥妮(Melpomene,悲剧),塔利亚(Thalia,喜剧),特普斯歌利(Terpsichore,舞蹈),依蕾托(Erato,爱
期刊
我们都终将成为历史,却不一定会成为历史人物。历史人物首先要是个“人物”,是可能流传千古,其名其行被后人记住的人。即使不在正式的史书典藉之中,也会在士大夫的笔端、乡野的闲谈中世代相传。看纳兰词《饮水集》,几乎是别无选择地喜爱这个敏感至极的男子,甚至觉得整个清朝都因他有了色彩。   纳兰性德生活在清朝初年,作为满洲人,他有显赫而复杂的出身。清王朝是由爱新觉罗氏统一女真诸部后建立起来的后金脱胎而成。爱新
期刊
中学的时候,最喜欢文科。哪怕是最最无聊枯燥的政治,都学得风生水起、有滋有味。最讨厌的就是理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把那些数字和奇怪的符号还有图形线条都弄得清清楚楚,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人就是数学老师和科代表。  上语文课的时候,心情总是特别好,连语文老师都长得让人赏心悦目——中年的女人,胖胖的,满身的书卷气,说话慢条斯理。数学老师完全不一样:干瘦、眼神如鹰隼、经常在激动的时候语无伦次,我认为这一切都归
期刊
深蓝智囊团  看看你是什么心理类型    人的心理是多种多样的,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从自己认识的角度对心理类型进行分类。  第一类是“儿童型”。这种类型的人,大多数具有自发性,并往往在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中表现较为出色,但不适合从事长期计划性工作。在与人相处方面,他们由于时常缺乏耐性,而宛如小孩子一般容易朝三暮四,所以这种“儿童型”的人通常难以信赖。  对于“儿童型”心
期刊
买了一个时间消逝日历。那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呢?  是一款可以查看日期的年历,以极简风格直观地表现出一年之中所拥有和已经失去的时间;只有黑白二色,象征着世间的日子就在暗淡与明亮中交迭轮回。每过一天,可以用小吸盘轻松吸走数字,也可以用针来挑取(这个更有乐趣),然后这个日子就消失了,再也不会回来了。拿掉数字,翻过昨天,露出底部黑色卡纸,黑色圆圈代表了时间的消逝。随着一天天消逝,黑色圆圈的增多不断传达出时
期刊
一如往日的清晨,花子静静地立在家中的院落里。这是一个普通但却对于情节有无比推动作用的春天,樱花绽放,天空辽远。   目前要交待的,是一只青蛙跳入水池中的情景。发生得突然但却平静。然而,花子在那一瞬间,感到像是被什么,轻轻地敲打在了心上。我们的花子,熊猫村的花子小姐,就是如此被季节影响到了善感的心。因为今年的夏天,她就要依照惯例,选择一位年轻的熊猫异性,妥帖地举办婚事了。   而花子对于未知的一切预
期刊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提到关于家乡的话题。有人说最难忘的是故乡的美食美景,有人说最怀念在故乡度过的自由自在的童年时光。我听着微笑着,仿佛也跟着这些话语穿越到了他们的故乡岁月。  他们问我,你呢?我想了想回答,可能我从故乡那里得到最好的礼物就是发芽的心情吧。发芽的心情?朋友们有些不解。我慢慢分享着这份故乡最好的礼物。  乡下,泥土味是最自然的味道。土院坝、土路、土墙可见泥土的身影,菜园子、田里、山坡上也
期刊
回首往昔,最难忘的要数那些夏日时光。那时的我们为了在平淡的生活里寻得更多趣味,瞒着大人进行了许多秘密活动。仔细想想,成年后的我们在夏日所散发的天真烂漫,其实啊,早在儿时就有迹可循了。  那会儿夏季的吃食比较简单:绿豆汤和大西瓜。因为没有冰箱,所以难免少了身心舒畅的刺激感。不过好在奶奶手艺不错,绿豆汤香软浓稠,喝几口便能让味蕾满足。吃过晚饭歇了片刻,随着奶奶一声“吃西瓜咯”的叫唤,我们又齐齐端好凳子
期刊
奥黛丽·赫本,1929年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女演员;主要作品有《金粉世界》《罗马假日》《龙凤配》《修女传》《蒂凡尼的早餐》《谜中谜》《盲女惊魂记》《罗宾汉与玛莉安》《直到永远》等。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因结肠癌在瑞士洛桑病逝,享年63岁;同年,获得了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吉恩·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1999年,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3名。  认识奥黛丽·赫本是从
期刊
不知从何时起,吃瓜群众越来越多了。  不管是社会新闻还是娱乐消息,只要被冠上“瓜”的名号就能摇身一变,成为看客们茶余饭后的消遣:碧绿的皮,血红的瓤,唇舌翻动之后,便只剩下满地黑色的瓜子,一片狼藉。  我亦是吃瓜群众中的一员。每天早上,我在睁开眼睛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上网找瓜,若是找到了有趣的“大瓜”,就转发到亲友群里,和大家一起其乐融融地分享。咔嚓,咔嚓,每一次咀嚼都会有红色的汁液顺着嘴角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