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良友画报》的借鉴作用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84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良友画报》1926年到1930年共23期的观察,由版面设计观其视觉风格、由时代背景悟其刊载内容,探讨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普适性,并总结其对当下国内报刊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良友画报;借鉴作用
  “学者专家不觉得浅薄,村夫妇孺也不嫌其高深。”创刊于1926年2月的《良友画报》伴随了一代上海人的成长——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中国军政学商各界之风云人物、社会风貌、文化艺术、戏剧电影、古迹名胜等在其中均能觅得踪迹。《良友画报》的影响力远播海外,在中国报刊史上抒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由版面设计观其视觉风格
  首先,《良友画报》在其封面设计上处理得当,成为引人注目的首要因素。《良友画报》的封面如同“良友”二字一般,从创刊以来成为这一画报的品牌。包括它的英文名字“THE YOUNG COMPANION”、以及西历纪元、欧式花边等,都构成了《良友画报》封面吸引人眼球的视觉元素。
  其次,《良友画报》在图片的运用上追求大胆突破,题材繁多。据相关数据统计,《良友画报》从1926年创刊至1945年10月停刊,期间20年间,共刊载彩图400余幅,照片达32000余幅。彩色图片和多幅照片的刊载,成为《良友画报》的一大视觉特色。
  第三,《良友画报》在其版面编排和图文整体配合上引领了当时的风潮。版面设计模式应该说是中国现代书刊设计进程的一次重要革命。因为它开启了书刊与阅读的一种新模式——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出版、阅读模式。
  最后,《良友画报》在其广告的设置上也可圈可点,极具生活和现代气息。身处旧上海竞争激烈的媒介环境,《良友画报》在取材与编辑倾向上当然有着相当程度的商业考量。其中,广告的大量刊载便是其突出表现。
  综合观察各期报纸中的广告图文,可总结出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即中西结合。各產品不论是品牌名称、文案表述还是视觉图像上都偏好于中国传统的符号性元素,但是在产品的包装上又呈现出极为明显的西方设计风格。
  二、由时代背景悟其刊载内容
  民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期,西学东渐、新旧交融构成民国时期文化所独有的商业性和趋利性。清末民初,“民主科学”口号的提出使人们投入到学习西方文化的浪潮中,“西学东渐”的潮流使得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在这个社会变革时期,中西文化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与融合。
  《良友画报》便是在这样一个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与融合的时代下诞生,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个时代的品格和气息。这种时代文化的辐射不仅体现在其视觉风格的设计上极具西方时尚潮流影响、保留有中国古典传统审美,而且体现在其所刊载的内容贴合时代发展脉搏。
  早在第二期《良友画报》(1926年)中,就已经刊发过一篇“日本加藤首相逝世”的图片新闻。编者在按语中称,对于加藤的死,“日本人很是哀悼而痛惜的,但我却是不然,他死了我不独不悲,反为很快乐,我们中国廿一条件由谁而来,更还有立那种日本对待中国不利的条约是谁最剧烈主使呢?”语调充满对日本侵略中国的愤激之气。这不失是民族意识初步觉醒的一种表现。
  到1930年左右,随着抗日战争的愈演愈烈,《良友画报》的内容也紧跟时代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积极担负起揭露事件真相、进行舆论抗争、激励民众信心的媒介职责。一个最为突出的表现即为封面的变化。《良友画报》的封面,自创刊开始一直是年轻闺秀、电影明星、女运动员等时尚女性的天下,发挥着类似月份牌的消费吸引功能。抗战烽火一起,这些女性形象则逐渐淡出。如第二十八期封面为北平市街景,第三十二期封面为河南开封城外风景,第三十三期封面为北平花市的花朵,第四十五期封面为孙中山总理,第四十七期封面为五卅惨案发生地南京路等。
  任何物品的诞生或多或少都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报刊更是如此。民营传媒的趋利性并未削弱《良友画报》的责任意识,当“炸弹声轰醒了原始的甜梦”,其民族危机意识当即被唤醒,它与当时的媒体一道,站在了民族救亡的第一线。
  三、借鉴作用
  直观有图,雅趣有文,图文并茂。在目前读图时代,碎片化的阅读已经割裂了受众深度思考的思维。但若运用大量新闻图片辅以传达信息,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表述新闻内容,会使得读者更方便快捷地理解新闻内容,强化深度意识。
  贴近生活,描摹都市,晚报特色。《良友画报》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现代与传统、富有与贫穷并存的真实上海。当下的晚报可以借鉴《良友画报》在栏目和题材上的选取,争取做到真正接地气,反映群众生活,展现都市文化。
  价格低廉,无偿供稿,发动群众。若以经济实力与文化素质来看,今天的读者中业余摄影者一定远超过当年,倘若能以青少年、老年人为发动对象,实现这种“无偿供稿”,或“低价供稿”未必不可行。
  史可鉴今,《良友画报》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已深深铭刻在历史车轮的轨迹之中,但其仍然对当今报刊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影响力。它兼容并包的品质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良友遍天下”的口号,不仅是《良友画报》不断发展的动力,更映射其成为中国报刊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刘永昶.民族救亡中的商业媒体觉醒——以《良友画报》为例.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二期
  [2]马媛媛,李同法.《良友画报》创始人伍联德的办报思想.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06
  [3]谢其章.良友画报的启示.光明日报.2005.01.27
  [4]赵云泽.“《良友》画报与20世纪新闻出版文化学术论坛”综述.国际新闻界.2007.06
  [5]周为筠.《良友》画报二三事.杂志民国:刊物里的时代风云,2009.09
  [6]季芬.《良友》画报的图像传播学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教育文化社會科学版
  作者简介:
  达洁玉,华南师范大学新闻学2014级本科生。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上海施蛰存先生曾作过一首七言歌行《夷门三子墨妙歌》,其中有句云:“春衫白袷子桑子,好学深思未渠已。红尘白日谋稻粱,黄卷青灯涉文史。十年染翰柿填门,臣斯妙迹参差是。”
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Ti O2以其安全无毒、反应条件温和、可彻底矿化有机污染物等优点成为一种理想的光催化材料。然而,以Ti O2为代表的光催化材料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率高,且只能利用太阳光中少量的紫外光,这使其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因此,开发具有宽光谱响应、高太阳光效利用率的光催化剂已成为当前科学探索之一。本论文主要进行Ti O2、Bi VO4以及二者异质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
针对高职“市场调研”科学性、方法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性质特征,把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入该课程的教学体系,并对其进行解释,分析其开展的意义以及论证该课程在
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效”很重要。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高效率的学生学习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论文利用金属辅助腐蚀法制备了多孔硅,研究了制备过程中各个因素对多孔硅的影响并优化了反应条件,得到较完美的多孔硅。并以此高表面活性的大孔多孔硅为基底,进行了表面自由基
自从1992年美国Mobil公司的科学家成功合成出新型M41s系列的介孔分子筛以来,介孔材料作为多孔材料的新成员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新生的M41s系列的介孔材料具有的长程高度有
第一部分  通过XRD、Raman、XPS、UV-vis DRS、FTIR、H2-TPR、O2-TPD和CO+O2模型反应系统研究了前驱体(醋酸钴和硝酸钴)对氮气气氛下焙烧CoOx/γ-Al2O3催化剂组成、分散、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