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几点认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ya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培养人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要教育、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从而形成自觉学习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创造型人才,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即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建立并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确保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探究数学知识呢?现就此问题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驱力。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一方面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回忆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起铺垫作用,促进知识迁移,如:教学“认识图形(二)”时,首先出示一个带盖的,很漂亮的学具盒,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谁能从盒中找出已学过的图形,并按它们的形状分类?”小学生受到好奇心和浓厚兴趣的驱使,积极主动地认真操作,很快将学过的平面图行学具分为四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接着再让学生把盒中剩下的学具按其行状进行分类,由于学具时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又采取了喜闻乐见的玩积木的形式,学生很快将这些立体学具也分为四堆: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探索知识的欲望非常强烈。
  二、 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认知,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构建立体式师生、同学间的交流模式,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有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生、进行创新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知识的起点,组织好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思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质疑。在学生争鸣中统一认识,掌握知识。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一改常规的导入方法,直接提示课题: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非常兴奋,随心所欲,畅所欲言,纷纷提出:
  1、想知道人民币是谁发明的?
  2、一元等于多少角?多少分?
  3、人民币上的图案表示什么意思?
  4、人民币为什么有硬币和纸币?
  虽然这些问题这节课不能一一解决,但学习的主要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习情绪高昂,注意力特别集中,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为创新插上了翅膀。
  三、 提供机会,给予学生深刻的感知。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引导学生参与操作过程,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尽情体验公式、定理、法则的由来,一些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他们知道数学存在于生活,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如教学认识正方形,想办法认识正方形边的特点,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对角折,再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有的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这条边与其他三条边一样长,说明四条边重合,四条边相等……。尽管有的同学操作不够规范,有的同学表述不够准确,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这种学生自己创造新知,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得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 巧设练习,给学生搭建创新的平台。
  数学课几乎每节都涉及到练习的设计,教师设计的目的大多停留在对知识的巩固阶段,有时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在练习的设计上注意有创新意识,会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教学《数的整除》这一单元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老师只在黑板上写下“1”,问:“你看到这个数都想到什么?”这样的练习留有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度,而且对每一个学生都很适应,他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1是最小的自然数”,“1是最小的质数”,“1是任何自然数的约数”……学生从不同角度对“1”有了多种认识,形成对知识持久系统的认识。这样的练习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让学生的空间意识尽情发展,使学生去思索,也激起学生到更多的领域去发展,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性发展。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变动的课堂,会不断产生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但也会出现新转机,教师要有高超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迅速对课堂进程进行新的调整,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迈向新的目标。
  总之,自主学习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充分给予学生自身操作的机会,提高了学习效率,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
其他文献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主要途径.因此,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就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初中教学课程教学如何才能做到优质教育?这就是我们今天
提到职业教育,我们往往会和低素质、厌学、淘气等名词联系起来。殊不知这是应试教育的弊病,它扼杀了学生好动的天性、欲望、激情、创造力。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紧张焦躁的心理,作业多、学业重,很多孩子抱怨太累,成长不快乐,厌学成了一种传染病。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把学习作为一件痛苦的事情,经常逃学或旷课,严重的会导致辍学。截止到2012年,我国患有失眠、抑郁症等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已超过1600万。肩负
民居院落是民居建筑的外延,它不仅传承民居建筑特点,更承担了较多的民事活动。维吾尔民居建筑院落因其民族生活方式的不同,也与汉族民居院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相对于外部
【摘要】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高效课堂也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因此,高效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效
信息技术课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其理论课的比例远远小于上机操作,但它的讲授难度却远远大于上机操作课.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使他们
我们曾经是学生,当我们不再是学生而面对那些青春、阳光、个性甚至另类的孩子时候,作为从事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对待他们或者对他们做些什么呢?新时代里人们把教师比喻成老板,
追求课堂的高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高效课堂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课堂,是“老师讲得好、学生学得好、学生有热情、学生满意”的课堂。现在新课改如火如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如何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的主动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营造氛围,自主学习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也有很多华而不实的现象.尤其是打着探究是教学的幌子,教学内容少,难度低,但却让学生热闹着去讨论,其实根本用不着讨论.这是为了迎合时下的教学评估,不少教
在推进职业教育的今天,传统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数学课堂满堂灌,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对数学厌学,对数学老师讨厌的现象在职业中专屡见不鲜,教师以“讲”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