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末立宪从官制改革入手之误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ter0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政府欲从改革官制入手推动立宪,结果官制改革遭遇了来自官僚群体的强大阻力,在最高统治者慈禧立场转变之后,官制改革无可避免地走向龙头蛇尾的结局.虽有改变,但根本未动,效果有限,非但不能廓清积弊,反使积弊愈积愈多,愈演愈烈.龙头蛇尾的官制改革重挫晚清政府的统治威信,使其立宪之路更加艰难,自救的机会更为渺茫.清末立宪首先应做的不是改革官制,而是开议院,扩大政治参与,增强改革的力量.立宪从官制入手,无议院为助力,官制难改,立宪难行;立宪从开议院入手,先有议院,则官制可改,立宪可行.
其他文献
一、植物学特性  “洞庭细蒂”树势强健,分枝能力强,树冠高大、圆头形,主枝粗壮、灰褐色。叶片大、倒卵状披针形,叶基渐尖,叶色浓绿,叶互生,叶缘有稀锯齿。雌雄异株,花较小,单性花。  二、果实性状  果实近圆形偏扁,单果重16克,最大果重21.5克,果面紫红色至深红色,果柄中等长而细,肉柱钝圆,大小均匀,果面圆整。果肉厚而汁多,酸甜适中,口感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7%,可食率93.2%,品质上等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栽培新技术,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应用抛秧栽培技术,要注意以下五点:  一、注意防止串根  在盘面上留有种子、营养土及长期灌水上秧盘等情况下易发生串根现象,造成各穴间秧根相互缠绕,影响抛栽速度及均匀度。为防串根,播种时要注意清除盘面多余的营养土和种子,畦面要整平,采用灌泥浆上盘的在灌浆后要刮平盘面,清除多余泥浆,且在播后进行塌谷,使种谷塌入营养土中。在秧田水管上
1.防风。用木板、草帘、塑料布等遮盖物将猪舍各处漏风处堵严,夜间在猪窝前安装帘子,防冷风入侵,在猪舍北墙处堆积玉米秸秆挡风。  2.铺草。在猪床上加铺15~20厘米厚的干草,以保暖、吸湿、除潮。夜防猪尿窝。保持猪床上干燥、舒适、清洁。  3.通风。在晴天中午气温升高时,猪舍门窗全敞开通风,排除舍内的潮气和有害气体。  4.多晒。晴天让猪多晒太阳,适当加强运动,提高猪对寒冷天气的抵抗力。  5.巧喂
民初湖南省宪自治代表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总趋势,是近代联邦建国的最早试验,是民初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宪政启蒙,也是超大型国家社会民主的最初尝试。它促进了公民意识的初步觉醒,推动
中学地理教学,是基础学科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提高知识的迁移性,运用比较法是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利用国家之间相同和不同的自然环境,加深了解两者之间的共性和异性  例如,中国与美国是两个海陆兼备的大国。中国是东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而美国本土东西都面临海洋,故美国的海运优势比中国强。从地形上分析,中国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地势可分成三个阶梯,平原面积小、耕地少。
《管子》研究进入两宋后,对其文本进行深入、细腻的诠释、解读已成为时代风尚。叶适的《习学记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征。他以唐虞三代之道“准管仲知之”为出发点,对《管子》
摘 要:近年来,父母的溺爱和升学压力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探讨怎样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当前教育行业应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初中历史教师对此更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历史教学 心理健康 教学手段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是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下“八荣八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