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1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进,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课程改革便成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师不再是知识被动的传授者,而是一个主动的课程研究者、开发者和创造者。由此,语文教师应该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独特理解、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自己的教学个性,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下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主动地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一、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这种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和情感培养的做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与“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语文教师必须从知识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确立教学内容,制定活动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把获取知识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辅导者,以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做好课前预习是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有效载体。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不盲目追求所谓“新”的课堂教学形式,避免问题多而杂,启而不发的“满堂问”。预习不仅能使学生很快适应新的学习活动,获得心理满足,而且还能使学生的学习在时间和精力的支配上经济、合理,并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减缩而有效。课前预习把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尽管预习的内容由教师安排,但对学生来讲,知识的新领域还是自己先闯入的,学生有了“让我去试试”的欲望,这就无形中把学生推上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可以使学生带着自己的见解和问题走进新的学习之中。语文,似乎浅显易懂,实则奥妙无穷,想真正学好语文,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学习语文的方法枚不胜举,而语文课课前的预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坚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塑造了学生的尊严。
  三、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效率和速度,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语文教学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语文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可以说,学生是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新课改下,我们中学语文教师要主动放下架子,将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使师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融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态势。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形成了尊重与信任、友善与宽容、支持与鼓励、和谐与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与积极性。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语文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字魅力,积极改变学生对语文的情感,通过调动语文学科的知识性、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能动性。只有这样,语文才可能成为最灵活、最有趣、最有吸引力的学科,语文教师也才可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成绩,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建立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
  中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语文课堂活动中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以及探究、思考的过程等表现应及时做出准确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因为教师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情感的引导者,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激励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并使之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好的评价体系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为发现、发掘学生的潜能搭建一个个舞台,评价中的诸多内容犹如一条条绿色通道,指引学生积极地开启自己的人生大门。所以,语文课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体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树立自信,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这一评价目标。
  作为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新领会新课改的本质内涵,重新审视新课改指导下的课堂教学,重新思考传统教学和新课改教学的关系。教师要转变角色,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塑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之间的关系,把互动和交流的学习方式融入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面对新课改,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共同成长的园地。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是一种重要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与朗读是一对血脉相连的共同体,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能感受到情感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感,以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流露真情实感,发自内心地朗读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有感情朗读应建立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  听课中,有的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
期刊
摘要: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应该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目前的教学压力下,减少了语文教育者对于阅读教育的重视。这一现象在初中的教育教学中普遍的存在,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是每一个负责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下初中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对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目前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字:初中语文 阅读 教学  阅读,是一种结合心理、
期刊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作文成绩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一个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一般都由老师命题,老师辅导,学生作文,老师批改,学生看分数评语,老师的观点主宰了作文教学过程,这无疑是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从根本上背离了写作内在的“自由创造”规律,造成许多学生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因而感到写作是一重沉重的负担。  新课程对写作教学要求: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