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教育理论对初中语文教育的影响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k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旨和精华,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一切教学中,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永远没有生活实践经验来得直接具体,令人印象深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同生活就是教育的根本原因所在。纸上谈兵是毫无意义的,只有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里,才能真正“学习”。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 初中语文教育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与无奈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旨和精华,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不难发现,这两者是不谋而合的。语文即实践,生活即语文,社会就是一个最大的学校,也是一个最大的语文课堂。
   国家各级教育部门都意识到语文实践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失性,不断加强了对实践教育的重视。笔者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也尝试结合生活教育理论,现结合一些教学经历,对生活教育理论对初中语文教育的影响,谈谈以下一些看法。
   一.生活化语文让学生学会感知
   海伦·凯勒在她的自传体小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道,她在学习拼写“水”这一单词时,她的老师莎莉文带她来到水边,让她感受水从她手心手背滑过的感觉,她顿时领悟,原来这就是水。那流动的、凉凉的感觉,让她的心也似乎快活了起来。在一切教学中,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永远没有生活实践经验来得直接具体,令人印象深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同生活就是教育的根本原因所在。纸上谈兵是毫无意义的,只有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里,才能真正“学习”。
   语文课本里涉及到的一切地名、人名,只是一种名词,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是作為一个考点符号,保存在学生的大脑中,而这种保存又是很快会消失的。于是,学生需要不断重复记忆,苦不堪言。
   陶行知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教师只有把书本上的冷冰冰的名词,化成活生生的生活现象,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就像海伦凯勒的老师那样。
   例如,在教朱自清《春》一课时,对于其中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个比喻句,我发现很多10后的学生,连花针是什么也没有见过。家家户户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少再有家庭用绣花针来进行缝补衣物了,现在的小孩子没有见过也不奇怪。于是,我就从家里带了绣花针,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知它的纤细、银亮、闪光,从而进一步理解春雨的特征。
   再比如,在教朱自清《背影》一课时,笔者所在的农村初中,很多孩子没有见过火车站,也不知道月台为何物,更难理解“父亲”为什么要爬月台,为什么爬得那么艰难。现实条件不允许我带着孩子真的去火车站,只能在生活中找到类比物。于是,我让学生站在教室的窗户边,比量窗户的高度,把窗台比作月台,要想翻越窗台,就势必要“两手撑着月台边,身子努力地往上耸”,再请一位稍胖的男生,去试试爬上窗台,果然他们感觉很吃力。再请学生们回忆一下,家人有没有遇到过这中情况,父母有没有吃力地去翻越什么高台之类,从而进一步体会课文中“父亲”这一形象,感悟父爱。
   在《溜索》一课中,有一个形容词活用的例子,“只见他们一个个小过去”的“小”,这种悬崖溜索的情景我远离我们学生的,我只能从网上找来一些视频资料。有贵州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途中必须滑过大江上的绳索,材能到达彼岸的事例,是活生生的、震撼人心的,学生看着视频中的惊心动魄的画面,更加感知了这样的生活,是真实存在的。
   通过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学生达到自我感悟,加深记忆,并触类旁通的层次。
   二.生活化语文让学生善于表达
   传统的语文教育,不是让学生背诵就是让学生抄写。老师在讲课文内容分析,学生在埋头记笔记,如果语文课堂,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填鸭,学生亦步亦趋跟着抄抄写写、背背记记,那么,势必会导致学生的反感。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或者说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
   陶行知认为: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决定教育,其实质就是生活需要教育,什么样的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同时,教育既服务于生活,又在改变着生活。中国语言文学经历了千百年,时代在变化,语言也在变化,语文教育也跟着变化。但是有一样基本没有变化。那就是“语文”的基本功能,即表情达意。
   我们平时的语文教育,就应该像陶行知主张的,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加强实际生活能力的培养。其中,最基础的能力,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当今社会力创和谐,大到国家与国家之间和谐包容,小到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体谅。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很多学生沉溺与虚拟的网络世界,忽略了与生活中人的实实在在的沟通于交流。所以,网络时代下,中学生提高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更加迫切地有待提高。
   当代中学生与人交往沟通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与父母的沟通,与同学的沟通,与老师的沟通,还有与生活环境中陌生人的沟通,包括门卫、摊贩、店主、行人等。笔者发现,很多中学生不仅语文成绩低下,性格也内向,为人木讷寡言,缺乏朝气和自信。更有甚者,出现了心理问题。长期下来,教师和家长都不由得为此担忧。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一存在问题,积极尝试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指导学生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例如,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经常在课堂上举行朗诵美文、背诵古诗词、解读浅显古文等活动,并提出口语表达的要求和标准。再比如,设置课本情景剧,让学生进入角色,用口语表达出人物内心和人物性格。或者,直接下达任务,如指派学生去学校某老师处取东西、转述事情、邀请等,指派学生去完成一个必须开口说话的任务,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与人接触。有些胆小内向的学生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完成任务,每一次的完成,都是一种磨砺,很好地锻炼了他和周围人打交道的能力。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展开研究,先提出当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然后总结了几点“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明确教学重点内容和改革方向、更新语文教材、设计专业化语文实践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旨在顺应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发展趋势,满足“面向职业”的培养需求。   关键词:面向职业 中职 语文教学   目前,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提升迅速,中
内容摘要:从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中不难看出,在其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同问题,问题的出现影响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应该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重点与关键,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采取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职 语文教学 职业能力   在高职教学中,语文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教学工作的更好落实,使得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知识,拓展学生知识层面。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于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提升,鲁迅的作品是很好的范文,值得选入教材,但其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文章主要阐述了中学毕业生对鲁迅的认识情况,并根据小调研分析学生认识与课标要求之间的差距及原因,最后結合实际,对提升鲁迅作品在中学教学中的效果提出方法、建议。   关键词:中学语文 鲁迅 认识研究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于中学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加深,互联网及各种现代化智能产品的普及,学生的娱乐方式也走向了多元化。现代文学在描写手法、叙述角度、文章结构上都体现出了现代化特征,烙印着时代元素。学生学习现代文学时。时常出现内容与实际脱钩的现象,难以深入领会现代文学的魅力。再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会出现问题,造成我国现代文学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所以,必须对现代文学的课程教学状况予以全面分析,从其中寻找问题的根本。   关
内容摘要:朱自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艺术,尤其对通感艺术“情有独钟”,其散文中的通感艺术准确而奇妙,感觉借移类型多样,达到出神入化的妙境。他的散文中所运用的通感艺术不仅能够突破语言的局限,加强事物的某种特征和性状,巧妙地揭示了自己瞬间的艺术感受,增强了文采的艺术效果,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而且也十分有利于调动读者积极的审美心理因素,进入艺术美的胜境。   关键词:朱自清 散文 通感 意境 审美   通感又
内容摘要: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读写结合教学法是针对语文教学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读写教学法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进行分析,研究读写教学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利用讀写教学法更好地促进小学写作教学。   关键词:读写教学法 小学语文 写作 实践   语文作为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必修课,对学生个人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作为语文学
内容摘要:当下,我们正处在科技物质文明迅猛发展的时代,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的问题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伴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及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基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十分必要。我们可以通过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大学语文在线课程,不断提升教师队伍人文素养等措施来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人生
内容摘要: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在促进教育体制改革进步的同时,现代教育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高职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高校院校大学语文是一门与人文相结合具有职业特征的基础教育教学课程。由此可见,高校语文教师要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不断充实语文课程教学手段。本文从现阶段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
内容摘要:中国戏曲脸谱,作为一种符号,是一种中国戏曲独有的化妆造型艺术。秦腔,是流行于西北地区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特有的地域风格和“古调独弹”的艺术魅力,卓立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它荟萃各剧之精华,脸谱完善,谱式繁多,蔚为大观。甘肃秦腔脸谱分为三大流派,其中,中路秦腔“耿家”脸谱在甘肃业界独树一帜。   关键词:秦腔脸谱 耿派脸谱 艺术特色   脸谱,作为一种符号,是一种中国戏曲独有的化妆造型艺
内容摘要:本文将以世界范围内汉语学习者所占比例最高的朝鲜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为例,对在当今国际汉语教育中以母语为朝鲜语为代表的汉字文化圈的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词汇情况进行研究探索,通过整理分析朝鲜语中汉字词对于以该语言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影响的相关资料及实验结果,分析提出国别化汉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朝鲜语 汉字词 词汇习得 汉字文化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和交流沟通的手段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