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讨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iu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65-01
  “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个问题发表看法,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完成某一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讨论,可增强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信息传递,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1.夯实基础知识,是开展讨论的前提,也是讨论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揭示新的矛盾前,应有目的地进行复习和练习,为解决矛盾、开展讨论做好铺垫。
  2.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学习的基础,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中不可或缺的氛围。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会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活跃、流畅。
  二、针对性的精选讨论内容
  选择讨论的内容必须遵循两点:一是讨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处于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问题太简单了,学生体会不到讨论的价值,会影响讨论的积极性。但讨论问题太难,学生经常不能取得成功,同样也会影响讨论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作出恰当安排。二是讨论的问题应是学生或在规定时间内个人难以解决的。一般来说,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在发现或概括规律时,在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处,在运用知识进行判断、辨析时,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时,都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
  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学生会把“甲比乙多几分之几”认为是“乙比甲少几分之几”,这主要是受整数加、减法中“甲比乙多几,乙就比甲少几”的影响。如果此时教师有意利用这一反例,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纠正自己的认识,找出错误的原因。这比所谓的“防患于未然”,预先就把学生的思路纳入教师预设的正确轨道上来要好得多。因为前者是让学生经历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后改正错误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体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与准确性。而后者则完全避免了认知冲突,这种轻而易举得到的知识远没有前者深刻、到位,更重要的是,它缺少了自主学习后获得成功所产生的喜悦心理的情感体验。
  三、把握讨论的时机
  把握讨论的时机,关键是把讨论的支配权还给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决定何时讨论,其实质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可。如果教师只是想着自己的教案,只是按预定的方案而组织讨信纸,而忽视了学生是否有讨论的需要,就有可能出现讨论超出或滞后的现象。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并据此选择讨论的最佳时机。只有把握好讨论的最佳时机,才能提高合作效果。
  1.新课引入阶段,集中讨论,巧设疑点。
  新课引入时,有意识地就新旧知识连接点上的矛盾集中讨论,不仅目标明确,而且更加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质疑:“为什么要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先把除数化成整来计算,而不把被除数化成整数来计算呢?”这时,学生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急于支持哪一方,而是让学生分成两方进行讨论。讨论后,先让认为可以的一方说明理由,其理由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56.28化成整数后,除数0.67也要扩大100倍就变成整数。然后让认为不可以的一方说明理由,其理由是当被除数小数位比除数小数位数少时,被除数化成整数后,除数还是小数,不能用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并举例51.3÷0.27。通过讨论,学生不但明白了算理,而且将学习推向高潮,提高了学习效果。
  2.对易混易错的知识组织讨论。
  小学数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对某些相似、邻近的数学知识产生混淆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要克服这种现象,就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增强感知效果。让学生把这些易错的知识进行对比,通过讨论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长方形的周长与长方形的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学生经常把它们混在一起。教师要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确它们有以下几方面不同:(1)意义不同。长方形的面积是指长方形所围的平面部分的大小: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四条边的长度之和;(2)公式不同。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长+宽)×2;(3)使用单位不同。周长用的是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面积用的是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四、诱发情趣,使学生乐于讨论
  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投身于讨论学习活动中,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之一。激发讨论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
  首先,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应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成为学生的伙伴、合作者。对学生讨论中的一些不甚理想的表现,教师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去思考,学会去理解、宽容和科学引导,切忌“讽刺挖苦”、“大发雷霆”,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死气沉沉的氛围往往会磨灭和扼杀学生的个性,也就更谈不上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了。
  其次,教师要乐于倾听。要尊重学生,让他们尽意而言,畅谈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不要因为观点不对、不好或不符合老师的思路就中途打断其发言,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再次,教师要善于鼓励。对学生的讨论给予积极的评价,充分肯定他们认真的态度,热情鼓励他们的奇思妙想。久而久之,学生的成功感就会不断加强,并会在学习中唤起更大的主动性。
  实践证明,“讨论”在数学中具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作用,经常在数学教学中开展讨论,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