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编辑新媒体融合能力的培养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c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新时代,“互联网 ”已不再是停留于报纸上、新闻中的新名词,它已切实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并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在此背景下,编辑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核心能力,还需要对个人的新媒体融合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新时代;编辑;新媒体

一、“互联网 ”时代培养编辑新媒体融合能力的必要性


  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互联网,不仅提出全面推进“互联网 ”,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更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繁荣文艺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档案等事业。早在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直接提出促进传统媒体與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互联网时代,通信、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个人电脑的普及、移动端硬件设备的迅速更替,不仅使人们的日常交流更加方便,还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习惯,进而改变人们的阅读行为和习惯。传统出版业的编辑如何在“互联网 ”时代推陈出新、实现融合发展,这是新时代编辑必须面对和研究的课题。
  “互联网 ”时代改变了以往的信息流通渠道,将信息通过各类型的网站平台、社交应用进行广泛且高速的传播。同时,互联网的日益发达、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人们过去长时间、“块状”的阅读方式,人们的阅读时间急剧缩短,阅读呈现碎片化。出版的内涵和外延也同样发生了改变,所有的网络社交平台或应用,如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喜马拉雅、抖音短视频等,都已成为宣传的新兴平台。这些都是传统编辑需要应对和探究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编辑新媒体融合能力的培养方向。

二、“互联网 ”时代编辑新媒体融合能力的培养方向


  “互联网 ”时代,出版物内容的展现形式已日益广泛,包括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这也意味着编辑需要掌握相关形式的设计策划、文案撰写及硬件操作。不仅如此,还需要在设计阶段便考虑到读者粘性、内容延展、用户体验等新媒体设计概念。当然,在此基础上,创意也成为运用新媒体形式展示出版物内容的重点。例如:以音频展示出版物内容,常见于喜马拉雅、蜻蜓等听书软件中。在音频制作时,以出版物内容中的人物间对话为基本形式,可考虑添加相应背景音、效果音等使听者增加场景感,而这些可能是原本出版物中并未出现的,需要编辑在熟悉出版物内容后进行设计。动画则可被应用于绘本展示,笔者曾尝试将绘本图画中的人物与背景分离后制作小动画,也曾看到过绘本绘画过程的视频和将绘本人物和场景制成纸偶录制的视频,这三种形式都较为适合展示绘本内容,可根据绘本特点进行选择。视频在出版物展示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推广人读书、图书形式展示、作者访谈等都较为常见。更为宽泛地,也可将出版物内容改编为影视剧、电影等视为出版物内容的视频展示。不可否认,近年来大热的IP许多都源于传统出版物,出版物内容的IP化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不仅是对出版物内容的肯定,也是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结果。

三、“互联网 ”时代编辑新媒体融合能力培养的经验


  笔者在工作中,虽已进行出版物内容与新媒体融合方面的尝试,但尚未取得特别大的成效,故仅是工作中的一点感悟。
  首先是“多看”。好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多看作品、多分析优秀作品,总结出形式和创意,再运用于今后的工作中,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另外,观看优秀作品的过程还是一种身心的享受和放松,故日常生活中也更易实现、更易坚持。
  然后是“多做”。对于相关硬件、软件,笔者认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才能更快适应和学会,并能有更深切的体验。除日常工作中完成新媒体作品外,闲暇时制作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新媒体内容,并投放到平台上,不仅是一种好的娱乐方式、学习方式,还是一种迅速了解各新兴平台运作原理的方式。
  最后是“多学”。笔者已在许多学习平台、知识付费节目和图书中,见到过新媒体设计思路和创意的相关内容,也进行了一些学习,受益匪浅。而视频、音频等的制作方法、编排技巧也能在多种平台或图书中学到,笔者也根据平台或图书中的知识进行了一些尝试,完成了一些新媒体形式的作品。
  (作者单位: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其他文献
萧默 著  中华书局  9787101095357  2014-01 49.00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建筑史家萧默把中西建筑置于思想文化的背景下解读,让读者深入了解不同的建筑形态、制式与风格,探索背后蕴藏的历史逻辑与文化内涵,从审美意趣推及文化理念,为中西建筑的每一种造型与细节找到合理的文化注脚。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空前重視,读史逐渐走向大众化、低龄化,少年读史进入又一个黄金期。本文从少儿历史读物的阅读价值与市场分析、少儿历史读物的出版现状与问题分析、少儿历史读物未来的选题开发与探索这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与思考,期待童书出版人做出更多优秀的少儿历史读物,让孩子们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和宝贵的思想财富。  关键词:少儿历史读物;阅读价值;选题创新  20世纪60年代,中国曾
庄申 编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8.6  168.00元  庄申(1932—2000)  字申庆,北京人,享誉国际的中国艺术史专家。其父为台湾“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庄严,少年时期曾随父辈们见证原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的“南迁”;青年时期先求学于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后专攻中国艺术史,并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中年时期在香港大学任教22年,是该校艺术系的创始人,后回台湾担任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孔浩烽/中信出版社/2016-11/48.00/9787508665871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崛起正在试图改变现有的全球秩序。然而,如同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现在置身于一种以自由贸易和美国控制为特点的全球秩序中。作者孔诰烽通过历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前沿分析,详尽地论述了各种利益竞争和经济现实,从而缓解了所谓的正在阻碍整个全球南部增长的“中国霸权梦” 这一论调。孔诰烽还在书中重点讨论了四个常
孫悦 文 原莳 图  现代出版社  2021.1  85.00元孙悦  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文学。凭借《绿豆姑娘》一书荣获第六届“信谊图画书创作佳作奖”,主要作品包括“百变孙小梨”系列、“给孩子的食育绘本”系列等。  本书是一套写给3~6岁儿童的故事绘本。作者用互为视角的写作手法,将“小山一样高的猫”和“猫一样高的小山”联
《成都通史》是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建城2300多年以来的第一部通史,是系统记述全域成都文明演进的通史。全书划分为古蜀时期、秦汉三国(蜀汉)时期、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前、后蜀)两宋时期、元明时期、清时期、民国时期,每个时期为一卷,全书共七卷,内容涵盖成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方面面演变、发展的历史进程,着重勾画城市文明为核心的基本发展轨迹,揭示成都城市的主要特点,突出成都城市文明的闪光点。
摘要:当下,无论是选题策划还是审稿、编辑加工、撰写文案,都需要编辑具备大量的信息支撑,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面对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工作要求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编辑应利用好互联网资源,构建好信息库,平时做好信息积累、维护和更新等工作,同时积极搭建出版社公共信息平台,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業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信息搜集;编辑;互联网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变化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
2007年5月10日 凌晨2时  四面八方都是鸟鸣,而且就在身旁两三米的枝头蹿跳歌唱,慌得我连鞋带都系不上,忽而端起照相机,忽而操起望远镜。转眼间看见五六种鸟,左边的河湾里有绿头鸭,两公一母;对岸有两只红色长嘴的鹬像泥塑似的呆立;前方灌木丛中有棕扇苇莺唱着水珠般圆润清透的串串歌声;头顶有银喉长尾山雀叽叽叽轻声唤友的鸣叫;哟,对岸的草坡上几丛黄艳艳盛开的驴蹄草花丛中,一只白脸白腹的白鹡鸰在小小的地巢
董长军 沈尧伊  作家出版社  9787506391573  2016-10 38.00  本書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形象、浓缩概况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可歌可泣、悲壮辉煌的历史史实。著名画家、博士生导师沈尧伊五次独自走访长征路线,创作了很多享誉海内外的长征题材经典作品,书中精挑细选了其100余幅画作,波澜壮阔,大气磅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倾情撰文,以洗练明快的文字,准确
最近看了一些藏书楼,感慨颇多。  古人藏书由来已久,藏书有皇家藏书、  书院藏书、私人藏书等。老子是周朝守藏室的史官,守藏室收藏了周朝天下之典籍,有人认为老子写下的千古名篇《道德经》(图1)是因为老子做周史时博览群书的缘故;孔子一生读书、教书,晚年修书六经,后人在孔子古宅墙壁里发现了珍贵的藏书(图2);秦始皇设藏书机构,并设御史大夫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西汉建有“石渠”、“天禄”、“麒麟”三阁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