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捕捉训练精心打造“微作文”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u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习作”之“微”,就是“小”的意思。所谓“微习作”,就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单元习作要求及文本特点,挖掘读写训练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开发初步尝试习作训练点及再度创作训练点的教学行为。即,利用一个小点完成片段练笔,可以是一段对话,可以是心理补白,可以是美景的描写,还可以是一封短信……如今流行的“微信”“微博”,分析原因主要就是,它的篇幅短小,形式自由,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随心所欲地为自己创作。我们的教学也可以模仿这种模式,打造“微习作”。这样不但学生轻松,老师也便于指导。并且,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更利于灵感的捕捉,同时,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
   一、课堂阅读“微练笔”——激发写作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首先要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课堂上也是有很多写作“训练场”,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微作文”来进行训练。
   身临其境,有感而发。不少课文是借助特殊的事物,或者难忘的事情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课文都是作者回忆儿时的事或物,感怀父母之爱的深远。在这些课文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微习作”,身临其境,想一想,有感而发,写一写,想想作者当时是怎样的心绪,动笔写写作者字里行间所表露的情感。
   联系生活,迁移运用。学生的习作可以通过“微练习”在课堂上把学到的表达方式、方法内化。例如,教学说明性文章时,无论是介绍事物的形态还是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用到了多种多样的说明方法。而学生对于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更是容易区分辨别。很多时候,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只是停留在对课文的理解上,让学生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来写作的话,大部分学生还是会在写作中出现问题。所以,很有必要在课内让学生试着用课文里的方法来模仿、迁移运用的练一练。例如在学习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太阳》时,让学生写一写身边的事物,运用课文里对太阳的特点、作用的描写的方法,让学生在微习作中内化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意犹未尽,创作补白。许多课文都会采取“留白”的方式,给文本以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自行探知,自行体悟。而这些意味深长的“留白”也恰好是最耐人寻味的,例如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中的“桑娜沉默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这些都是作者留给读者思考的地方,为何沉默?为何不动?正是意犹未尽的表达,给学生以驰骋的想象空间,此时教师就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探求这些“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留白处,进行创作补白,更好地深入课文,触动情感的流露。
   二、多彩生活“微日记”——积累写作素材
   通过课堂阅读,进行“微练笔”,既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又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与动力。那么,到底该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呢?由于“微日记”的内容切点小,范围广,引导学生用眼睛,用心灵,用智慧感受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微习作记录多彩童趣生活。童年最是天真有趣,少年不知愁,童年还有很多学习趣事、玩耍乐事……把这些点点滴滴,有选择性地通过“微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就是在为写作积累素材。
   微习作记录天马行空的想法。学生的想法是千奇百妙的。把这些奇思妙想通过“微记录”的形式记录下来,每个学生都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创意,有无数王子与公主的美丽童话,抑或天马行空,抑或古灵精怪,种种神奇的创编,都是宝贵的素材积累。
   微习作记录喜怒哀乐情绪。学生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而窃窃自喜,也会因为做题时的马虎而垂头丧气……这些情绪相对应着学生那时候的心理活动,而情绪的变化会引起心理活动的变化,把这些内心独白通过“微吐槽”,不仅能宣泄当时的情感,更能为习作积累素材。
   三、互相赏识“微评价”——增添写作自信
   完成“微习作”后,教师要进行指向性点评。当然我们可以选更多更适合学生互相学习的互评方法,让学生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增添写作自信,便于二次修改。
   习作点评,提升学生自信。及时有效地跟进学生的习作评价,评价指向学生的写作技巧。可以是老师评,还可以是学生互评。撰写的评语可以是几个词语,短短几句话,不仅让学生享受到被认同的喜悦,也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对习作技巧加深印象。双方通过“微评语”点亮写作的自信。
   比点赞卡,燃烧学生热情。在教室布置墙上开辟一块“作文集赞”版面,把學生的微作文通过卡贴形式展示。然后,用比点赞卡的方式选出心目中最棒的作文。不仅激发了写作激情,又让点赞的同学学习了他们的微习作,一举多得。
   班级推送,展示学生才华。把作文集赞墙的微习作通过班级推送的方式,推向其他班级和其他学生、老师、家长,通过一个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自我展示与分享的自信心。
   总之,“微作文”式的片段练笔,不但解除了大篇幅的作文字数的束缚,使之更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还给了学生更多展示与分享的空间,给了教师们更高效的习作训练手段。
其他文献
伴随着时光中的点点滴滴,集聚起了我们逐渐走向成熟的心智。蓦然回首,是那一瞬间,我们悄然长大!   不记得是哪一年的一个炎热的午后,我正在教室里与同学们开心地嬉闹着,窗外忽然刮起了一阵狂风,黑压压的乌云遮住了太阳光的炽热。虽然感觉凉爽了许多,但是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确实让我有了丝丝恐惧。雨来的又紧又急。不一会儿,便雷电交加,豆粒大的雨点啪啪地落了下来。终于挨到了放学,然而,窗外的雨却似乎从未停歇过
期刊
亲爱的爸爸:   您好!   爸爸,您经常尽心尽力地指导我,但有时也在无意中伤到过我。   记得有一次,我考得并不理想。刺眼的红叉将我的最后一道心底防线彻底摧垮,我小心翼翼地将红叉比红钩多的卷子递给您,您当场就把我批评了一顿。虽说您只批评了几分钟,但在我的心里却像有几个世纪一样长。我希望您能心平气和地对我说,这样我们会沟通得更好,您这样是在毁坏我们的信任和沟通的桥梁。   您还将我的课余时
期刊
近年来,大淑村矿党委在坚持以严治矿的同时,把“亲情关爱”融入企业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之中,实现了以严治矿与亲情化管理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安全管理,丰富了企业文化内涵。   一、实施亲情管理的必要性   提升员工安全意识的需要。煤工的人身安全能得到保证,就是员工家庭最大的幸福。该矿党委通过创新亲情化管理手段,提醒广大员工在为自身安全考虑的同时,更应该为家人考虑,告诉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就是拿全
期刊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强调所有学生都应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强调学生应学习有价值的知识,尤其着重指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那么如何积淀人文精神,我粗浅谈谈三个认识:   一、积累   积淀人文精神,积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点滴积累的过程。怎么积累?通过学习来积累,人文精神的积淀必须通过学习才能产生。人正是通过接受教育来
期刊
基础教育中,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培养还是很欠缺。因此,在高中的作文教学中必需拾起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训练。然思维的种类繁多,本文做不到一一涉及。因此笔者就高中作文教学中形象思维的作用及运用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一、何为“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客观形象为思维对象以感性形象为思维材料,以意象为主要思维工具,以指导创造物化形象的实践为主要目的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的过程有初级、过渡、高级三
期刊
《湖心亭看雪》一个“痴”字写尽了张岱的疏狂与孤独、堅守与辛酸、无奈与抗争。   明朝的人文环境造就了张岱的痴狂。   张岱号陶庵,陶,快乐的样子。庵,是圆顶覆盖的小屋,隐居者居住的地方,有点儿与世隔绝、异常简陋的意思。明亡后终不肯苟于清廷为官,始终高昂着头颅。张岱晚号六休居士,六休即为眼、耳、鼻、舌、身、意不贪恋声、色、香、味、触、法,这就是低到尘埃里的疏狂。要知道崇祯五年的张岱是“拥毳衣炉火
期刊
有一次上课讲到夸张这种辞格时,有学生问我:“老师,夸张究竟夸饰到什么程度最好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索。细想,学生提的这个问题确实值得研究。   下面我想试着从夸张形成的心理过程进行解释。   同样的客观物理世界,在不同的人心中,在不同的心境下,就产生了与客观世界不同的心理反应,当二者之间的距离达到一定程度(相差很远,不至于让人产生混淆)时,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夸张辞格。   比如,当一个人正
期刊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核心中的核心,因为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离不
期刊
合作学习是改革实践与创新的产物,针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明确了小组合作的深层含义。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概念,也就是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具备较好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课前通过简单有趣的游戏
期刊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快速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组织学生举办专题快速阅读讲座,定期进行快速阅读竞赛,定期举办快速阅读墙报专栏等。学生主动参与这些活动,既能丰富他们的知识,更为主要的是可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主动投入到学习中。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种快速阅读的方法。   一、计时快速阅读   计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