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语文课堂中的“精讲”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教育改革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的发展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许多教师也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为己任。为响应这一要求,广大语文教师都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倡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思、多想、多练。但是,“以学生为主体”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一掠而过,而是要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对学生适时、适量、适当的提点,可以让学生更加高效熟练地掌握整体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教学中要有“精讲”。
  首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特点要求教师要“精讲”。高中生一般龄在15~19岁这一年龄段。他们脑的重量已经和成年人相等,脑神经细胞已发育完全,联络纤维增长很快,兴奋与抑制过程已经达到平衡。相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总的思维的批判和独立性得到了更高的发展,对教师在内的别人的见解有一定的主观分析批判能力。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喜欢畅所欲言,喜欢开展不同意见的争论,不愿照搬照抄书本或教师现成的说法。
  高中生的年龄使他们具有独特的个性,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思考问题并不全面,所以教师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必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堂上,在他们自己思考的前提下,教师再对有关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而且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这样就加强了他们独立的思维能力,摩擦产生出更多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我们应尽可能地优化他们接受知识的方式方法,打开新的领域。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有“精讲”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语文的学科特点就是博大精深,每个字的音、形、意都不同,组合起来更是体现了不同的意思,而且有的词语还会因为不同的语境而变换意思。所以这门课要让学生可以融会贯通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生动,不能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抑制状态,要不断激发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但是要把握好度,也不能让他们思维太过发散而失去对课堂的控制,要有张有弛。在课堂上利用“精讲”的方式打开欢乐课堂的气氛,可以说,是教师好的“精讲”方式,对学生而言是好的引导,我们要把握机会,不能让其流失。
  即使再渊博的教师,也不能保证面面俱到。随着网络逐渐集聚了年轻人的目光,教师想要抓住学生的目光,便需要联系日常生活,通过精心的准备,照顾各个基础层面的学生,启发他们积极独立地思考。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精讲”关键性环节,使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适当地为学生的创业搭建“脚手架”,能够保障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巩固,让学生喜欢上语文。除此之外,在语文这一传统且博大精深的学科教学中,我们应该带领学生揣摩文章所包含的深意,研究精读方法,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策略,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再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积极鼓励学生模仿好的文章、句子,了解它们的构造,在以后的阅读、写作过程中可以快速抓住重点,掌握“精髓”,为学好语文这门课奠定基础。
  西方多元智能理论倡导者霍得华指出,我们每个人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而每个人的独特之处在每个领域的作用又有很大差异,每个人的这些优点组合起来就会变得很完美,每个人的优点又可以帮助促进其他人相互学习发展。教师在讲课前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钻研学生的心理,设计好每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如幻灯片或者多媒体,来进行课堂教学。每一篇文章,都应该具体地分析它特有的背景和作者写作的条件,让学生明白文章“是什么时候写的”,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写”。
  在“精讲”课堂上教师还要注意随机应变。在讲课过程中,要通过学生的反应、学生与教师的配合状态,来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点,从而及时调整讲课的进度和重点、难点。在每节新课授课之前,教师都应该通过简单的介绍,为学生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 ,再通过之后的讲解,以及学生课后及时的巩固、复习 ,构建一条大概的知识链,最后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网。
  “精讲”还要求教师对教学大纲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理论出发,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基本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指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构思选材,从最基本的语句开始,不断润色,不断改进。在此期间,不断学习别人的方法技巧,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精讲”并非简单之事,教师不仅要有“谋篇布局”的思维,更需要有创新的能力。并且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时刻关心社会动态,把新的知识和教育理念融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性思维,稳固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每个小组都应该做到常交流,互相学习。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完善。学校应该提供相应的平台,让教师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用科学的“精讲”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新模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新课堂。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經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610100)
其他文献
语文作为各个阶段教学的重点学科,综合性很强,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语文学习对学生的思想内涵、自身感悟和发展都有很大影响。由于时代的快速进步,社会上的各种诱惑接踵而来,语文学习的缺失很容易造成高中学生精神上的空虚,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得到保障。教师要制定更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教学质量,找到更加契合的教学方法。  一、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显现出很多问题。高中文言文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冲击下越来越显
【设计理念】  高一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限、学习兴趣不浓、参与课堂不积极,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运用手抄报、合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全才”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  2.理解作者游赤壁的情感变化和通过主客问答手法表现出的旷达情怀。  3.学习苏轼在挫折面前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教师和学生都头疼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作文水平高低与学生各方面的积累息息相关,提高作文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做到,容易让学生丧失信心。其次,作文是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包括语言、思想、生活、书写、习惯等。再加上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作文内容五花八门,教师批阅作文费时费力而又成效甚微,因此,容易让教师失去信心。而写作
新型全自动瓦斯解吸仪包括电磁两位三通阀门、真空泵、量筒、水槽、控制电路盒、触摸显示屏、传感器、水准仪。该仪器采用排水法计量结果更加精确,量筒可人工随时检测自动测
近几年高考作文中,有不少写了记叙文的考生得分比较低,主要原因就是相对于议论文,记叙文更容易偏题。那么考生如何规避记叙文写作偏题呢?  一、认真读题审题  有的命题作文,除了给出题目以外,还会出现提示语,抓住提示语中的提示信息就不会偏题。如命题作文《那一刻,我怦然心动》提示语:  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嫩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共有6个专题,选辑了32篇散文,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丰富的教学内容,采用传统的单篇教学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这6个专题稍显宏观,在具体教学中还必须确定细化的、可操作的专题目标。  从教学策略而言,可以联手突围,化被动为主动:教师示范,学生效仿;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突破;教师画龙点睛,学生奋迹云霄。教师重点篇目教学突破,示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平台交流;师生联手,展示探索结果,
作文占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重中之重。作文教学的成败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可是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又是不容回避的现实。该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是一个值得一问再问、一谈再谈的问题。  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有丰富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这必要的积累,自然就无法建造语言文字的高楼大厦。学生没有足够的积累,教师的指导也只能是水月镜花,难以起到实际的作用。笔者通过近二十年对作文教学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