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学期,刚接了一个新班,在第一次检查家庭作业时,发现少了一本,还没等我去查是谁,学生就异口同声地告诉我:“郑超的,他从不交作业……”呵!郑超,这个大名早就如雷贯耳,没想到今天他先给我来了一个下马威。这不他已从座位上走到我跟前,脸不红,耳不赤,腰板挺得直直的,双眼紧盯着我不放,好像有错的不是他,而是我。我极力强压怒火,安慰自己镇定些,看他怎样解释。
也许是郑超已看出我很生气,但没有对他发火的意思,低下了头,小声说:“老师,我忘……带了。”“忘带了”?多么无力的回答。还没等我说什么,全班学生开了腔:“老师,不要相信他,他每次不是忘了带,就是找不到,其实就是没做……”毋庸置疑,从他的表情和语气中也可以看出他确实在说谎。我假装没听见全班学生的指责,接着问:“忘带了,没关系,你是现在回家拿,还是下午上学时带来呢?老师相信你一定是做完忘带了。”我有意识地把最后一句着重强调些,给他一个台阶下,学生还想说什么被我用眼神制止了。“我下午带来!”郑超很肯定地告诉我。我接着对全班学生说:“新的起点承载新的梦想,你们已经是五年级学生了,这是你们第一次做五年级作业,也是新起点的开始,我知道每个同学都想给新班主任、新任课老师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我相信下午郑超一定会把作业带来的,对吧,郑超?”郑超使劲点了点头。
说心里话,我根本没指望他下午能把作业带来,这样的孩子我见多了。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下午还没等到上课他竟把做的作业送到了我办公室。当时我呆住了,我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尽管我知道他是用中午时间补做的。
下午上课时,我先拿着郑超的作业在全班做了示范,表扬了他。也许是上学以来第一次做作业受到表扬,郑超脸上显出少有的羞涩,低着头,微红的脸上带着一些歉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此,每次布置家庭作业我都特别强调:明天郑超可不能再把作业忘带了,并送上“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等鼓励的话,每次他总是用力点点头。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虽然时不时地忘一次,但我总是相信他忘带的谎言,给他补做的机会,这样一学期下来,邓超作业忘带的次数在不断减少,做的次数越来越多。不仅我任教的学科能完成,其他学科教师也反映郑超写作业了。在期末考试时郑超的各科成绩竟前进了一大步。真没想到无意中相信了一次谎言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心理学家克劳特在心理学中有一种“标签效应”:即当一个人被作出某种评价,被贴上某一标签时,他往往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内容相一致。课堂或课余时间老师往往要对学生作出某种评价,而这种评价会有意或无意间给学生“贴”上诸如“爱读书、聪明、调皮、懒惰”等标签。这种标签使用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勤奋的学生可能会更勤奋,调皮的学生可能更调皮……在班级教育中,我何不运用标签效应呢?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郑超每完成一次作业我都会充分地肯定他,且不时地鼓励他,用善意的谎言给郑超正面引导:“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会每天认真完成作业的……”在老师的正面标签激励中,渐渐地,郑超的学习态度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从不写作业到忘带,且忘带的次数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一个学期下来,竟能独立完成作业了,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
一个善意的谎言,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虽是谎言,与爱相伴。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南市第三实验小学)
也许是郑超已看出我很生气,但没有对他发火的意思,低下了头,小声说:“老师,我忘……带了。”“忘带了”?多么无力的回答。还没等我说什么,全班学生开了腔:“老师,不要相信他,他每次不是忘了带,就是找不到,其实就是没做……”毋庸置疑,从他的表情和语气中也可以看出他确实在说谎。我假装没听见全班学生的指责,接着问:“忘带了,没关系,你是现在回家拿,还是下午上学时带来呢?老师相信你一定是做完忘带了。”我有意识地把最后一句着重强调些,给他一个台阶下,学生还想说什么被我用眼神制止了。“我下午带来!”郑超很肯定地告诉我。我接着对全班学生说:“新的起点承载新的梦想,你们已经是五年级学生了,这是你们第一次做五年级作业,也是新起点的开始,我知道每个同学都想给新班主任、新任课老师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我相信下午郑超一定会把作业带来的,对吧,郑超?”郑超使劲点了点头。
说心里话,我根本没指望他下午能把作业带来,这样的孩子我见多了。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下午还没等到上课他竟把做的作业送到了我办公室。当时我呆住了,我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尽管我知道他是用中午时间补做的。
下午上课时,我先拿着郑超的作业在全班做了示范,表扬了他。也许是上学以来第一次做作业受到表扬,郑超脸上显出少有的羞涩,低着头,微红的脸上带着一些歉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此,每次布置家庭作业我都特别强调:明天郑超可不能再把作业忘带了,并送上“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等鼓励的话,每次他总是用力点点头。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虽然时不时地忘一次,但我总是相信他忘带的谎言,给他补做的机会,这样一学期下来,邓超作业忘带的次数在不断减少,做的次数越来越多。不仅我任教的学科能完成,其他学科教师也反映郑超写作业了。在期末考试时郑超的各科成绩竟前进了一大步。真没想到无意中相信了一次谎言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心理学家克劳特在心理学中有一种“标签效应”:即当一个人被作出某种评价,被贴上某一标签时,他往往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内容相一致。课堂或课余时间老师往往要对学生作出某种评价,而这种评价会有意或无意间给学生“贴”上诸如“爱读书、聪明、调皮、懒惰”等标签。这种标签使用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勤奋的学生可能会更勤奋,调皮的学生可能更调皮……在班级教育中,我何不运用标签效应呢?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郑超每完成一次作业我都会充分地肯定他,且不时地鼓励他,用善意的谎言给郑超正面引导:“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会每天认真完成作业的……”在老师的正面标签激励中,渐渐地,郑超的学习态度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从不写作业到忘带,且忘带的次数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一个学期下来,竟能独立完成作业了,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
一个善意的谎言,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虽是谎言,与爱相伴。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南市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