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改革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实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 有机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0-023-01
随着社会和本学科的高速发展,就业市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逐渐成为决定学生就业率与就业满意度的决定因素,在药剂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显得日益重要。本文笔者总结了自己在药剂专业医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改革实践,旨在与同行进行探讨,提高高职校医用有机化学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1、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上实验课时学生觉得没意思,缺乏做实验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对传统有机化学实验内容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专业的发展,增加一些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内容。首先删减一些验证性实验,保留基本操作,但不是单纯地安排独立的基本操作实验,而是把基本操作融于一个化合物的合成体系中,上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的原料,从一开始就给学生养成产率成本意识,迫使他们不得不认真、主动地思考和对待每一次实验、每一个操作,把实验当成自己的事而不只是为了敷衍老师,混几个学分。其次,增加大量综合性实验,如增加一些制备性试验,使学生在有效时间内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内容,强化实验操作技能。
2、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我国现行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遵循“验证理论”、“仪器操作方法训练”的模式,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教师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实验的目标,学生完全被老师“扶着走”甚至“拖着走”, 不允许学生按其它实验方法步骤进行。结果教师无形的外力延伸到本应该属于学生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 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进行实验课教学时,只在课前利用课外时间讲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实验室的课前讲解完全取消,把实验完全彻底地交给学生自己去处理。在后续实验课的教学中,我们甚至不给学生指定教材和实验方案,只给一个实验课题,让学生课前自己查阅大量资料,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老师讨论制定最佳实验方案。
3、改革实验课考核方法,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责任感的培养
在以往学生的观念里,实验课是最好混学分的,因为只要学生堂堂到课不缺席,做得好与不好都能混过60分拿到学分,考核不严格也是学生“混”实验而不是“做”实验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改革实验课考核方法,采取综合评定的方法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验课成绩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单元测验占20%,单元测验又分为多次小测验。第二部分为预习报告、作业和实验报告占20%,由老师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逐一检查给分,包括:实验原理、方法、主要仪器、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注意事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讨论与体会等,其中“实验过程”和“讨论与体会”是检查重点。第三部分为实验考核占50%,包括实验操作占30%,由老师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逐一检查给分;实验结果占20%,由老师现场监督称量结果并记录。第四部分实验室纪律分,将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态度、纪律性和爱护器材作风等纳入实验成绩范围,占实验课总成绩的10%。
总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改革实践是当前教育目标所要求的,在实际进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但只要积极探索,勇于挑战,分步实现改革目标,一个优化的开放式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一定会随着实验教学改革深入而形成。
关键词:高职教育 有机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0-023-01
随着社会和本学科的高速发展,就业市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逐渐成为决定学生就业率与就业满意度的决定因素,在药剂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显得日益重要。本文笔者总结了自己在药剂专业医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改革实践,旨在与同行进行探讨,提高高职校医用有机化学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1、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上实验课时学生觉得没意思,缺乏做实验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对传统有机化学实验内容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专业的发展,增加一些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内容。首先删减一些验证性实验,保留基本操作,但不是单纯地安排独立的基本操作实验,而是把基本操作融于一个化合物的合成体系中,上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的原料,从一开始就给学生养成产率成本意识,迫使他们不得不认真、主动地思考和对待每一次实验、每一个操作,把实验当成自己的事而不只是为了敷衍老师,混几个学分。其次,增加大量综合性实验,如增加一些制备性试验,使学生在有效时间内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内容,强化实验操作技能。
2、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我国现行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遵循“验证理论”、“仪器操作方法训练”的模式,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教师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实验的目标,学生完全被老师“扶着走”甚至“拖着走”, 不允许学生按其它实验方法步骤进行。结果教师无形的外力延伸到本应该属于学生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 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进行实验课教学时,只在课前利用课外时间讲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实验室的课前讲解完全取消,把实验完全彻底地交给学生自己去处理。在后续实验课的教学中,我们甚至不给学生指定教材和实验方案,只给一个实验课题,让学生课前自己查阅大量资料,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老师讨论制定最佳实验方案。
3、改革实验课考核方法,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责任感的培养
在以往学生的观念里,实验课是最好混学分的,因为只要学生堂堂到课不缺席,做得好与不好都能混过60分拿到学分,考核不严格也是学生“混”实验而不是“做”实验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改革实验课考核方法,采取综合评定的方法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验课成绩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单元测验占20%,单元测验又分为多次小测验。第二部分为预习报告、作业和实验报告占20%,由老师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逐一检查给分,包括:实验原理、方法、主要仪器、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注意事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讨论与体会等,其中“实验过程”和“讨论与体会”是检查重点。第三部分为实验考核占50%,包括实验操作占30%,由老师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逐一检查给分;实验结果占20%,由老师现场监督称量结果并记录。第四部分实验室纪律分,将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态度、纪律性和爱护器材作风等纳入实验成绩范围,占实验课总成绩的10%。
总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改革实践是当前教育目标所要求的,在实际进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但只要积极探索,勇于挑战,分步实现改革目标,一个优化的开放式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一定会随着实验教学改革深入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