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情境创设之我见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学情境如何创设,我个人有一些浅显的认识,我认为其基本思路应该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充分参与为前提,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来达到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学习质量的提高为目标。现就创设教学情境的具体操作谈几点体会。
  1 教学情境应着眼于现实生活、跟学生实际紧密联系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理论性强,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一直以来,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的课堂传授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利用好政治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如笔者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这一内容的导入部分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生长在这一年龄段的同学们都喜欢交朋友,然而每个人交朋友又会有自己的标准,那么你的标准有哪些呢?这一问题贴近于学生的切身实际,因而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总有一部分内容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如性格、脾气、素质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提问:这个问题与本课内容有什么关系?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因为这一情境贴近学生实际,有较强的亲和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情境应设置为带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
  探究始于问题,而问题的发现及提出常常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张力”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一些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去主动思考问题,探求新知,正如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米勒所说:“教师应该较少详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以现成答案。”例如在《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出示了这样的一段材料:据本地新西洋超市反映,该店自开业以来,经常发生有顾客私自拆开食品包装品尝,或是打开其他日用品包装试用等现象,为此一项,每年超市要损失15至20万元。问:(1)这是不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为什么?(2)你还能够列举其他类似现象吗?(3)作为一个消费者,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学生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因此,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 教学情境应保持价值中立,为学生留出更广的思维空间
  根据《课程标准》中“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以深刻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的要求,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只是一种提示和启发,至于问题的答案,应该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和感悟,这样,可以为学生留出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如果在情境中本身已有老师带有倾向性的提示,这样的情境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这在实践中是不足取的,因此要避免这种情况。例如在《正确行使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教学内容中,笔者出示了这样一个情景:学生王某到某小商品市场买礼品,拿起钱某摊上的一只玩具小熊看了看,然后放在原处,而钱某却以王某弄脏玩具为名,硬要他买下,王某不允,钱某当即破口大骂,甚至要动手打他,幸被别人劝住。在别人的劝说下,王某只好自认晦气,买下玩具熊。请评价材料中人物的行为。然后让学生回答,由于从情境本身是看不出明确答案来的,因此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再让学生经过学习、讨论以后来回答,则问题的答案已不难得出。
  4 应让学生参与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也应是教学情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不应把教学情境的创设只当做是教师的事,而让学生只是被动地进入教师所创设好的情境中。用系统论的观点去研究教学情境的创设,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创设情境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是师生情感的交融、相通过程。在这里,教学情境应当是一个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教学中的师生是教学情境的两个极,教学行为是教学情境的中介。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是通过教学行为显现出来。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时,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能够促进思维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氛围,此时相对理想的教学情境就形成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也一样能形成教学情境,如在热烈的讨论或辩论时,学生认真、积极的态度,执著追求知识的精神,将构成一种学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而这种双向交流是受教师指导和控制的。
  教学情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曾经采用过的有:文字材料情境、图表材料情境、漫画情景、演示情境、动画情境、视频情境、教师的语言渲染、生活实例列举等等,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创设情境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选择。总而言之,不论何种形式,只要能服务于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给学生带来感悟新知的情感体验,都应该采用,而不能只拘泥于一种形式。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对改变政治课在学生中不太受欢迎的局面,会有一定的帮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受自身创造力的限制,不能在每一堂课都能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还需要和各位同仁合作交流。
  
  
其他文献
【摘要】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远远不能满足儿童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实践性;大胆创新;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
期刊
【摘要】罗曼罗兰说:“生命的第一行动是创造行动。”我们作文更是如此,只有创造出新的东西来,作文才有生命力。在平时的学生作文中,缺乏的恰恰是这种“创新”。  【关键词】作文;思维;多向性       每写作文,总是翻来覆去几个人、几件事,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常受原来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作文水平也难以提高。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课堂教育中,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课文材料,作为
期刊
【摘要】案例的目的在于提供真实而典型的材料,供学生分析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编选案例时要反复推敲,筛选能精确地、鲜明地反映教学内容特点的案例,运用这些典型的案例能使更多的同学产生“顿悟”的感觉,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应用       1 案例教学的涵义   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
期刊
【摘要】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经过思维加工,形成物理概念,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和原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的实验方法的重要手段。科学规范的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愿望,把物理课堂变成学习、求知和实践和学生勇
期刊
众所周知,我们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根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
期刊
【摘要】学生在作业书写过程中存在着勾勾抹抹,字迹潦草等问题,反映了学生书写作业时的不良习惯,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和布置作业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规范学生的书写行为,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也改变教师对以往作业的布置和评价的方式。  【关键词】作业观;习惯;方法;策略;评价       1 作业中存在的书写习惯问题  1.1 作业中存在的卷面问题  1.1.1 写
期刊
【摘要】情感与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感与科学的教学评价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英语语言本身就是表达感情的工具。语言与人的心理发展、文明发展相联系。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       英语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需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个人
期刊
【摘要】由于长时间的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一般人都出现生注意力分散、头痛脑热、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营养供应,以及适宜的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体质,有助于缓解大脑疲劳,使得大脑皮层暂时处于休眠状态,振奋精神,改善情绪。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脑细胞排放脑啡吠等化学物质,增强记忆力,从而调节处于疲劳状态的脑细胞,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体
期刊
【摘要】形成班集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制定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二、选拔、培养积极分子。三、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培养良好的班风。  【关键词】形成;班集体;教师;学生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班级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甚至整个学校的校容、校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主任应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
期刊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那就是要通过塑造初中生健美的身体这个核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体育追求身心的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也是对健康的审美教育。因此,让初中生了解和认识作为基础的身体美,并进而认识更高层次的运动美或技艺美,是初中体育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之一。   1 审美教育的内涵   对于审美教育的定义,学术界的说法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