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支持幼儿学习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7244580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关注幼儿学习过程已经达成普遍共识的前提下。秉持发展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幼儿,是我们需要继续追随与努力的。
  “一日活动皆课程”,生活里充满了学习的机会,教师应当如何抓住这稍纵即逝的学习契机呢?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都是值得教师用心思考的问题。和孩子们共同经历了点数球服过程中的一系列困难,我深切地体会到教师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环境的营造、所秉持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观,以及所采取的教育策略与行为有多么重要!教师要做一名风趣而坚定的支持者,支持幼儿每一段学习,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个轻松、愉·决的过程。
  一、“球服来了,有我的吗?”
  1.自然“打趣”,却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下午两点,孩子们陆续起床了。先下楼的孩子,一眼就望见了摆放在阅读区绿色垫子上的红色演出球服。
  身材魁梧强壮的小楠(男孩)满脸绽放笑容,问我:“老师,这里有我的球服吗?”我打趣地说:“你猜呢?”小楠不好意思地摸着脑袋说:“那天,老师在网上买,不是说大号的不多了吗?”我顺着他的话点了点头,轻轻地“哦”了一声。心想,原来这个小家伙一直在用心听着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一直惦念着他的球服啊。看来,面对大班的孩子,老师要格外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没准什么时候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教师不急。学会等待幼儿“抢占先机”
  正当我计划告知他结果时,小楠“抢占先机”发出了请求:“老师,我能数一数吗?”我又把话憋回肚子,这不正好是一个验证我们平时数学学习效果的好机会吗?我爽快地回答:“当然可以。”
  于是,小楠趴在垫子上认真地点数起来,1、2、3……
  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呀!生活中的学习运用才来得最真切。
  二、“球服到底有多少件呢?”
  1.教师鼓励更多热情的“学习者”加入
  看着小楠,喝水的茜茜(女孩)和琪琪(男孩)也好奇地走了过来。“小楠,你在做什么?”两个人异口同声地问。“我在数球服。看看有没有我的。”小楠头也不抬地回答。茜茜看了看我,说:“不知道这个有没有我们女生的。”猜到茜茜一定也很好奇,我便笑着说:“你数数看呢!”得到了我的鼓励,茜茜和琪琪也跟着小楠—起高兴地点数起来。
  我之所以这样做,不怕他们彼此“添乱”,在这样一个极好的自然生活学习情境中,我期望孩子们能共享此刻的学习机会,鼓励他们搭建氛围良好的学习小团队。
  2.教师与幼儿一起面对挑战
  一会儿工夫,三个人便数好了。我问:“一共多少件啊?”
  小楠皱着眉头说:“28件。”
  琪琪一睑营懂地看着我说:“26件。”
  茜茜绷着脸说:“老师,我数的怎么是27件呢?让我再数一遍吧!”
  动作麻利的她马上又开始一件件地认真点数起来。小楠和琪琪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我想,此时他们两个对于球服的数量,内心估计也都在敲小鼓吧。
  “老师,这次26件!”茜茜小声说。这次她变得不自信了,居然两次数出来的结果不一样。
  三个人齐刷刷地看着我:“老师,我们数的都不—样怎么办?”我看到孩子们的表情,也表现出一脸疑惑的样子,盯着一堆球服,认真而又专注地对孩子们说:“哦(声调扬起),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原因吧。”
  在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运用到日常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挑战。教师该怎么做?用什么样的态度?用什么语言引导?如何不留痕迹地激励这帮“小鬼”去动脑筋发现点数过程中的问题?
  三、“都去吃点心,不要数了”
  1.不请自到的“下坡路”
  问题还没解决,新的“障碍”又奔至。班上的保育员L老师看到孩子们在数衣服,便用催促而又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对三个孩子说:“都去吃点心,不要数了!”我知道这正好是一个“下坡路”,如果我和孩子意志不坚定,就会自动放弃挑战。琪琪露出犹豫不定的神态,小楠和茜茜的表情也突然变得警惕起来,眼睛一直盯着我,一脸求助的神情。两个人都不甘心离开,因为他们还没把问题解决完。当然,从L老师的角度来思考,她希望孩子们尽早吃完点心,一是养成按时就餐的习惯,二是方便后续的收拾整理工作。然而,对于我和孩子而言,我们是不想放弃继续探索的机会。
  2.礼貌而又迂回的坚持
  我知道自己该行动了,便牵头微笑而又自然地对L老师说:“亲爱的L老师,我们在做一个重要的学习研究,可能需要8分钟时间,但一定不会影响孩子用餐和您的工作。”孩子们也随声附和:“L老师,我们会很快吃完点心。”面对“甜言蜜语”的“围攻”,L老师当然不忍心拒绝。作为最近临时来班上帮忙的老师,我又与下午带班的W老师打了招呼,这是必要的尊重。
  3.仔细观察,开动脑筋
  争得允许后,我便请孩子们马上去洗手把点心拿过来吃。孩子们很开心,快速洗完手,拿着点心边吃边围坐过来。我问:“刚才我看你们都数得特别认真,你们是怎么点数的呢?”茜茜说:“老师,你看,我是这样数的。”她一个一个数给我看。小楠和琪琪也表示,自己和茜茜一样也是一个一个点数的。
  虽然看到他们一脸疑惑焦急的样子,我还是没有点出问题所在。我看了看,衣服按照110、120、130、140四个不同型号分成4堆,就问他们:“你们觉得这4堆衣服有什么不同?”小楠说:“老师,这堆(140型号)排列不整齐,不好数。”我接过小楠的话:“那我们就一起数数这堆怎么样?”孩子们歪着小脑袋开始认真点数。果真,他們发现了问题就出在这份上,因为衣服比较薄,袋子重叠后,他们就没有发现,把两套衣服计数一次,结果怎么也数不对。
  四、“可以重新排列衣服”
  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我问:“发现什么问题了?”孩子们说:“衣服重叠在一起,没看清楚。”我又问:“怎样才能数得更清楚?”孩子们说:“如果我们先把它们排排队,然后再数,就清楚多了。”我笑着应和道:“是呀!你们观察得很仔细,爱动脑筋。”此时,我继续给孩子们的学习探索以必要而又及时的鼓励与肯定,这是对他们学习经验的进一步强化。   “老师,我们可以把衣服再排列一下吗?还是按照现在的4份。”茜茜小声地问我。我马上意识到孩子们可能太在意规则了,不敢动老师事先分好的衣服。我语气坚定地回答:“当然可以。”规则是人为制订的,如果孩子能从摆弄球服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能力和经验提升,我们为什么不允许呢?相信他们探索結束后一定会把球服排好队。
  得到允许后,三个人开心地开始重新整理衣服,最后果真数清楚了,一共30件,不多也不少,刚好每人一件。
  “有我的,太好了!”小楠开心得脸上都乐开了花。孩子们因为得知有自己的衣服、有自己同伴的衣服而欢蹦乱跳地走了。此刻,我是倍感欣慰和幸福的。作为教师,我为孩子的学习过程做出了自己的支持和努力;作为“同伴”,我和孩子们一起共同经历了难忘的学习旅程。案例反思
  其实,平日里,孩子们早就能口头熟练地从1数到50或60,甚至100。可在真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却遇到了挑战。说到底,问题症结在于他们没有学会排除点数中的各种干扰因素。例如:有的来自物体本身干扰,球服重叠盲区;有的来自人为阻碍,保育老师请幼儿不要再继续点数;有的来自规则影响,不能随意动老师摆放好的物品;等等。这些干扰因素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不断涌现,幼儿如何面对这些干扰因素,如何排除干扰因素专注而叉深入地去研究和思考,这正是孩子们需要养成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当然,这次与孩子们一起经历难忘的学习之旅,也引发了我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思考。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1.学习素材要取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教师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
  上述案例中的数学学习,就是教师抓住生活中进发的教育契机组织发起的。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人类社会生活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都由此推导出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需要运用到数学。因此,幼儿的数学学习更应取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些从生活中获取的数学经验能帮助幼儿认识事物,探索世界以及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对幼儿的发展有独特的价值。
  2.关注幼儿。努力培养其成为学习的主体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强调,教师要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作为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力争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不断激发其内部潜能,使得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成为不断学习的人。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眼中的一切都应该围绕在幼儿身边,密切关注幼儿的生理、心理或是行为上影射出的各种需求,努力促成幼儿获得自我实现。
  上述案例中,我时刻密切观察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激发他们运用推理、分析等高级思维活动,从而自觉地进行知识探索。
  3.创设支持幼儿建构知识和技能的环境与情境
  有效的学习环境一定是幼儿熟悉的、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这样,幼儿就可以通过观察,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表象,并在实际感受中获得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建构知识和技能,获得良好的心智发展。
  上述案例中,教师对幼儿提问的“打趣式”回答、在保育老师“阻止”孩子操作时的鼎力相助、在三个孩子遇到“点数”难题时以身示范和及时有效追问,都是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努力营造着一种良性互动的真实的学习情境,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建构数学知识和技能。
  4.用发展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每一个学习成长过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醒我们,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在关注幼儿学习过程已经达成普遍其识的当下,秉持发展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幼儿,是我们需要继续追随与努力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耐心经常会被繁杂琐碎的事情而冲淡。
  上述案例中,教师面对三个幼儿在数学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始终保持耐心,因为教师知道幼儿在数学学习发展过程中都会有阶段性和个体差异的特征,而数学学习本身又具有不均衡性、不连续性、不一致性的特点,甚至在不同的学习活动前后都会呈现很大的变化。教师唯有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才会获得教育内心的平静与灵感。
  总之,幼儿是—个富有生命张力的个体,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学习和成长。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在一日生活中,用轻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智慧地陪伴每一个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去细心呵护这些富有吸收力的心智。
其他文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说:“扬中文化新村幼儿园朱丽华园长主持的‘幼儿园混龄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经过了长期的深入探索,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了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成就,值得广大幼儿园学习。这一研究成果体现了混龄教育的优势,体现了注重个体差异又充分利用个体的交互作用,促进不同个体的发展。课题成果体现了生活教育的精神,也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践行了经验导向的幼儿园课程观。
期刊
当我们走进任何一所幼儿园,走入任何一个班级,总是会为教师们精心布置的各种墙面环境所折服。参观者迫不及待地“拍拍拍”,班级教师见此情景也对布置墙面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感到欣慰。当成人沉醉其中时,何不停下脚步,蹲下身子,躲在一旁,把自己也当作一个孩子,静静地观察和反思: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灵魂到底是什么?  首先,抛给自己一个问题:幼儿园的墙面环境给谁看?教师们一定会脱口而出:“当然是为孩子们创设的。”那
期刊
一、设计意图  象脚鼓是傣族人民最喜欢的乐器之一,外形似一只大象脚。在傣族人民心中,它象征着五谷丰登,美好生活。象脚鼓的“咚咚”声,浑厚激昂,音色有高有低,深受幼儿喜爱,每当敲响象脚鼓时,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节奏手舞足蹈。为了尊重幼儿的兴趣,充分创造条件,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我们設计了“欢乐象脚鼓”音乐活动,让孩子在玩象脚鼓的过程中体验家乡独特的民族
期刊
一、设计意图  对美的追求既是人的本性,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浙江省宁海县是全国闻名的茶乡,采茶、制茶、泡茶与喝茶是当地人所熟知的待客之道。“茶”已然成为宁海人美好的生活方式。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对“美”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为此,我们利用宁海当地的茶文化,尤其是“泡茶”这一特殊的生活细节,配以优美的音乐,先让茶叶“躺”在透明的玻璃杯里,再借助热水对茶叶的冲泡,观察茶叶翻滚时的动态“舞姿”,鼓励幼儿学习
期刊
课程质量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幼儿园要想不断提升课程质量,需要从课程目标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体系、幼儿活动方式等方面出发,不断加强课程建设。“‘美慧树’主题课程资源”是以图画书为基础开展的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旨在通过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教育环境创设、主题图画书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师幼互动等能力,推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所需的关键经验,思考主题价值和主题目标,用专业、严谨的态度去构建主题活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的兴趣就是游戏活动之所在。从幼儿的兴趣开始,不断引导幼儿前进,这便是课程。  周一吃过早饭,琳琳就和几个好朋友聚在一起,聊得热火朝天,老师提醒小朋友们去户外散步,他们都没有反应。我悄悄地走过去,发现原来他们正在讨论冰糕棍儿做的书签,显然他们兴趣很浓。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孩子们既然对生活中的冰糕棍儿如此感兴趣,那么如何利用冰糕棍儿开展教育活动呢?  
期刊
Zoomer并不是一条普通的狗,它是一款售价为99美元的机器人宠物。它拥有电动关节和传感器,以此监测来自外界的动作、目标及触摸。同时,Zoomer支持识别英语、西班牙语和法语在内的三种语音命令,甚至还有自己的“情绪”,它可以识别包括“坐”“装死”“跟我来”等几十种声控命令。另外,Zoomer还支持自定义语音模式,用户可以通过“训练”,使其识别新命令。Zoomer在执行命令的时候非常可爱,它会主动和
期刊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难忘的童年,只是由于生活年代和所处环境的不同,体验到的童趣也各不相同。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以及工业化的发展,在现在的田野里已难觅记忆中最纯正的农味,镰刀、锄头、锹、犁等传统农具逐渐被机器所取代。家长们也会抵触孩子做农活,一方面是心疼孩子,另一方面觉得那是“没出息”的表现。长此以往,祖辈们的智慧结晶将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我园坐落于历史悠久的、有着“乡愁小镇”美称的前童古镇,周边
期刊
音乐欣赏活动是开启幼儿想象与创造的金钥匙。陈鹤琴先生主张:“利用音乐来改善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音乐欣赏活动十分考验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熟悉和理解程度,教师通过什么方式令幼儿理解音乐的内涵(如曲式结构、旋律特点或情感等),是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关键和难点。  音乐欣赏活动就是在活动中以音乐吸引幼儿,唤醒其艺术感觉。其实,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并不是让孩子简单地
期刊
众所周知,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可持续性的教育形式,将自然世界的权利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加以整合。而自然教学法恰恰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  一、自然教学法: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被定义为一个包罗万象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我们采取以自然生态为中心而非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事实上,当我们谈论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时,有一个问题十分重要:我们究竟是在自然世界之中,还是与自然世界在一起?  在以生态为中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