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研究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实验为基础,这也突出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学工作之中,物理实验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本文从做好准备工作,将实验的严谨性突显出来、对实验操作进行规范,体现出实验的示范性、语言精确,做到实验描述具备较强的准确性、全员参与,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突显出来、对演示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五方面,论述了提升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全员参与
  一、前言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到很多不同的演示实验,并与课堂教学环节联系紧密,如果教师能够确保演示实验的灵活多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演示实验的良好开展,还能够起到示范教学作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操作意识。在具体的实验开展过程中,教师的实验能力与教学成功率息息相关,可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解。
  二、做好准备工作,将实验的严谨性突显出来
  演示实验除了是一种教学手段之外,还是教师课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即使很多实验教师已经做过几十遍,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还是应该进行练习和准备,检查各种器材是否齐全,还要确保器材可以正常使用及对实验重点进行确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来观察实验细节,做到心中有数。但如果物理教师对演示实验产生了轻视的态度,结果很容易造成演示实验的失败,甚至还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导致教学效果大幅度下降。例如,某校教师在水的沸腾实验演示过程中,由于准备工作做的并不充分,导致用水较多,且温度较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加热之后,水依然没有出现沸腾现象,当实验结果即将可以展示的时候,下课铃声响起,此时学生便无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理解。因此,教师演示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办公室和试验区域进行反复操作,以此来提升课堂演示的成功率。
  三、对实验操作进行规范,体现出实验的示范性
  在对实验操作进行规范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式和演示现象进行充分了解,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情况。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进行物体质量测量过程中,应该用镊子来夹取砝码,决不能直接用手操作,在天平使用时,还要以左物右码为原则,避免测量结果出现较大误差。但很多物理教师却经常将天平的使用原则忽略,最终为学生的学习产生严重影响。整体来看,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任何规范性操作也能促使学生对实验技能进行掌握,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其次,具体的实验流程应该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为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提供有利条件。
  四、语言精确,做到实验描述具备较强的准确性
  物理学科除了具备较强的逻辑性之外,还掺杂着很多描述性知识,在平时的课堂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论述性表达能力,这样便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其中的物理规律进行总结,培养出良好的学习态度。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实验仪器及实验过程阐述过程中,也不能存在模糊不清现象,这不仅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必然要求。例如,在“密度”知识讲解过程中,部分教师会将物质的密度说成“物体”的密度。还有的教师并不注重仪器名称的规范性,随意对其名称进行更改,如将烧杯说成是烧瓶等等。这些对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演示实验产生了很大的阻碍,甚至还会对严谨的学习态度产生影响,相关教师应对此提高重视程度。
  五、全员参与,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突显出来
  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教师单纯的做、学生单纯的看,很难将演示实验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演示的同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挖掘出实验中隐藏的物理知识,并通过提问、探讨和分析将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出来,共同完成实验结论的推导。必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进行试验操作,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印象。例如,在“温度计使用”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通过演示操作和讨论,提升演示实验的普遍性和真实性,最终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如果将学生置于看热闹的角度,很难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因此,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促使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六、对演示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总结和认知,在各种信息接收之后,對信息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对物理知识的高效掌握。整体来看,演示实验是面向全体学生来开展的,只有将现象完整的表现出来,学生才能得到更多观察机会。因此,在教学工作之中,教师应该对实验现象的可见度进行提升。例如,在水波演示实验操作时,教师可以将一个透明的水槽装满水,之后放到投影仪上,这样一来,水波便得到了放大,全班同学均可以对其进行有效观察。再如,在光的折射实验中,如果直接用激光对水面进行照射,所取得的折射效果并不会十分明显,此时如果在水中加入少量牛奶,所取得的折射效果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七、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实验的优化和创新显得十分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有效把握,促使实验过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极高,这也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将演示实验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为物理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秀丽,杨净.如何提升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8(03):54-56.
  [2]郭艳菊.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生物学通报,2017,52(08):30-32.
其他文献
摘 要:德育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项任务,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学作为理科之母,在高中各门学科课时中所占比重加大,为德育教育的渗透提供了良好载体。文章指出了高中数学课堂渗透德育的重要作用,并对有效渗透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高中数学;德育教育;重要作用;有效渗透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
摘 要:德智体美劳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德育在中学教育教学中处于首要地位。语文教学作为初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优势突出。新形势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不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一、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令学生掌握基础的语
【关键词】多媒体 化学 课堂教学 应用  随着我市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学校多媒体设施的不断配备,多媒体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地应用,传统化学教学方式逐步向“多媒体+传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转变。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抽象概念内容具体化、扩大学生的感知空间,增加课堂知识容量、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实验教学,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化学概念、知识和技能,使化学课堂效益达
担任了十几年的小学教师,从应试教育过度到素质教育。这十几年中我可以说学到了许多教学经验,但对素质教育下提倡的新课程新理念教学还是理解不够,在一些听课过程中对一些教师这样诠释素质教育感到很困惑,本人也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引领不够  一位教师执教《跨过海峡的生命桥》,组织学生学完生字,便让学生通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后说出感受。学生读时,老师静立旁观;学生说时,老师一味地微笑点头,几乎没有什么
期刊
摘 要: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生的、长度约20~24个核苷酸的小RNA,目前动植物的miRNA研究已经开展多年,几个miRNAs也可以调节同一个基因,机体可以通过几个miRNAs的组合来精细调控某个基因的表达,进而产生某些特定的性状。据推测,miRNA调节着人类三分之一的基因。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对于miRNA的研究手段及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论述,展望未来miRNA的发展。  
摘 要:沪昆客专湘江大桥(75+3×135+75)m刚构连续梁采用挂篮悬浇法施工,悬浇施工采用三角斜拉式挂篮。三角斜拉式挂篮结构形式简单、受力明确、加工、安装、拆除方便。本文以32#墩2#块施工为例,介绍了三角斜拉式挂篮的构造和设计以及2#块箱梁悬浇施工。  关键词:刚构连续梁 悬浇施工 2#块 三角斜拉式挂篮  1工程概况  新建沪昆客专工程湘江特大桥东河汊30#~35#墩上部结构为(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