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的捕杀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syi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捕猎鲸鱼
  
  4000多年前,因纽特人从亚洲经两次大迁徙进入北极地区。那里气候恶劣,食物短缺,他们必须面对长达数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御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和暴风雪,用简单的工具和庞大的鲸鱼以及聪明的海豹较量,一旦打不到猎物,全家人,乃至整个部落就会饿死。狩猎海洋动物是因纽特人的传统生活方式也是他们生存下去的惟一方法。
  1867年美国人扬帆破浪也来到了这片冰天雪地。他们是为鲸鱼而来。当时人们需要用大量的鲸肉炼油来满足照明等生活需要,一头鲸大概能炼50桶油;人类需要用鲸须来制作女人胸衣以保持她们的身材,因此对鲸须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人们还发现抹香鲸内脏中的龙涎香是制造香料的最佳成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人们甚至需要用鲸脂加工成硝化甘油,用这种威力十足的炸药来杀死人类自己。


  这些都成为人们疯狂捕杀鲸的理由,鲸鱼的劫难便拉开了序幕。捕鲸者使用当时最先进的船只,装备了现代化的捕鲸器具。由于有了捕鲸枪和炮,每年有成千头的鲸被捕杀。短短20多年,前来猎鲸的美国人就猎杀了因纽特人居住区域里三分之二的鲸。当石油等燃料满足了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后,欧美各国的捕鲸行动才渐渐自行消失。但他们所造成的伤害已难以挽回。
  1986年全球捕鲸禁令的颁发让因纽特人以为他们保护鲸鱼的战斗已经取得了胜利,但事实却是,捕鲸禁令生效以来已经有超过25000头鲸被捕杀。自1987年开始,日本打着“科学研究”的旗号,绕过国际法则,重新将捕鲸船开向大海。
  日本市场每年消费近2000吨鲸肉,其中甚至包括座头鲸、长须鲸、灰鲸等多种濒危鲸种。而实际上鲸肉并不是他们生存的必需品,绝大多数的日本人还是以吃猪、牛、羊、鸡肉为主,鲸肉只被当成奢侈品食用。
  捕鲸业虽然大大有损日本的形象,但日本政府根本不在意,他们的说法是:鲸食量大,一味过度地予以保护,可能会危及其他较小鱼类的生存,从而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稍微有常识的人都会对此进行驳斥:100多年前海洋里的鲸比现在多得多,但那时鱼类资源比现在更丰富。
  日本一年年扩大捕鲸量,受伤害的是人类自己。因为大量的鲸群消失了,20世纪初期,因纽特人以捕鲸生存的传统生活方式也逐渐消失了。这也许意味着一种文明的失落,这是因纽特人的无奈更是全人类的悲哀。更严重的是,一旦这些回游全球、处于大洋生物链顶端的海洋动物灭绝,后果将不堪想象。
  
  剥去毛皮
  
  海洋动物的悲剧不止这些。随后而来的皮毛商填补了捕鲸者的空缺,他们将贪婪的目光转向海豹、海獭。
  海豹皮对于因纽特人是抵御严寒的必需品,而对于另外一些人,美丽而柔软的毛皮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1741年,一支俄国探险队来到了阿拉斯加,在利益的驱使下,每天有10万只海獭被捕杀。这种屠杀是毫无意义的,大约70万张毛皮不得不毁掉,因为它们堆积在仓库里,已经腐烂了,而这仅仅只是开始。直到现在,在加拿大捕杀海豹的商业活动依然在继续,他们选择海豹产仔的季节,因为此时海豹妈妈为了哺育孩子不会潜入水中,所以捕杀它们易如反掌。自诩有情感有道德的人捕杀刚刚做妈妈的海豹,惟一目的就是为了它们细腻的皮毛。
  商业性的动物皮草交易可能会给这些珍稀的海洋动物带来灭顶之灾。
  
  恶意捕捞
  
  人类是创造力非凡的生灵,却缺少了手下留情的风度。商业捕捞规模是惊人的,人类发明了多种效力惊人的捕捞方式。巨轮布下了100米宽400米高的大型拖网,主要捕鯷鱼捞鱼,鲱鱼和金枪鱼。不幸的是,同样落入网中的成千上万条鲨鱼只被人们割走两只鳍,其余整条鲨鱼都被当成废物扔掉。


  来自五大洋的数据显示,自工业化捕捞以来,大型捕食性鱼类资源减少了90%以上,而海洋的健康状况与这些生命息息相关。大型鱼类好比森林中的大树一样,如果森林中有80%的大树都被砍伐掉了,由此引发的生态问题显而易见。恶意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潜在的严重后果,使海洋鱼类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
  
  人为污染
  
  深海的宁静,被人类一次次无情地打破;不断地索取,还只是海洋承担的痛苦的一部分。人们还在不断地蹂躏着海洋母亲已是伤痕累累的肌肤。
  西班牙加利西亚海岸,蔚蓝色的海水和洁净的沙滩,曾使它成为有名的人间美景和海洋生物的天堂,但在2002年这一切被彻底地击碎了。11月13日,载有7.7万吨燃料油的威望号油轮,在经过西班牙加利西亚海域时,遭遇八级风暴,在距海岸约9公里处搁浅,随后船体裂开了一个35米长的大口子,船内成吨的燃料油喷涌而出。大风将失去控制的威望号吹向了葡萄牙海域方向,沿途所经之处,形成了一条宽5公里,长37公里的黑色污染带。19日,威望号断成两截,沉没海中,沉没的油轮发生更大面积的燃油泄漏,污染了长达500公里的海岸。石油,这种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能源,在海洋中却成为海洋生物的超级杀手。
  
  海洋的报复
  
  海洋产品在人们的心中,应该是新鲜美味的健康食品,但是人们也许并不知道,人为的污染使海洋中的有毒物质通过生物的食物链,最后又转嫁给人类自身。每年仅仅在美国,因水生物污染或人们误食有毒海产品造成的中毒事件,就多达一万起以上。
  唇亡齿寒,当人类失去了对动物的敬畏,只想不断地向自然挖掘所能带给我们利益的时候,在短暂的满足背后一定有一只黑手离我们越来越近。海洋提供给了人类渔盐之利,而人类却向海洋排泄垃圾,污染海洋。近50年来,大大小小的原油泄漏事故在不断发生,人类向海洋倾倒的废物已为初期的20倍。人们天真地以为浩瀚的海洋可以藏污纳垢,消弭一切,却忘记了自然界的一切包括强大的人类都是很脆弱的。
  人类的自私和贪婪让海洋中的生命面临空前劫难,人类在无节制的猎取中得到了些什么?又将失去什么?
其他文献
很多人都倾向于在人与动物之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人类拥有了改造丛林的本领就真能证明人类高于其他一切动物吗?    在丛林中,探索者发现人类的近亲——高智商的猴子,见识了灵长目动物的文化,甚至目睹了蓄意的谋杀。这一切在不断地模糊我们与其他动物之间的界限。    意大利灵长目动物学家克洛依·齐普莱塔,早在6年前就在中非多雨的刚果丛林中开始了一项特别的研究工作。  她下定决心要与西部低地的大猩猩进行一次
期刊
元代末期以后,连续1000多年的敦煌石窟的开凿完全停止了。直到1996年,在莫高窟以西59公里外的党河峡谷中,再次响起了凿窟的斧锤声。    2005年清明节,旅日画家常嘉煌再次来到敦煌。他是来开凿新石窟的。  公元366年,乐僔和尚在三危山前看到万道佛光,于是四处化缘,开凿了敦煌莫高第一窟。此后,敦煌石窟持续开凿了10个朝代,历时1000多年。    莫高窟的最后一个洞窟开凿于公元1574年,也
期刊
8000年前的原始部落,7000年前的防火理念,6000年前的彩雕,5000年前的“宫殿”。大地湾惊现史前人类居住了3000年的大型遗址。  这就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西部地区一次重大的考古发掘——大地湾考古发掘。有人说,农业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可以让游猎的人们过上稳定的定居生活,使知识和财富得以积累,逐步形成聚落、村庄,再发展到后来,城市就出现了。当
期刊
中国西部青海省的托索湖畔,一个神秘的山洞里,布满了锈蚀严重、风化已久的铁质管状物(图1)。有人猜测是史前智慧生物的鬼斧神工;有人猜测是外星人造访地球后留下的遗迹。神秘铁管究竟从何面来?是谁将它们牢牢固定在这崖壁上?    1996年6月,为了给自己的新书积累素材,作家白渔进入了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一个叫托素湖的地方。在托素湖东边巴音诺瓦山的山脚下,白渔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山洞。在这个山洞的最里面,有一根
期刊
谢家麟的名字是和以下这样一些科研项目连在一起的:世界上第一台能量最高的医用加速器、中国第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自由电子激光、新型辐照应用加速器。在这些项目中,有两项是世界第一例,有3项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这些研究,每项都耗费了近10年的时间,加起来,正好相当于谢家麟全部的职业生涯。    86岁的谢家麟是中科院院士、高能物理加速器专家。虽然早已远离了重大科研项目,
期刊
半个世纪前,毛主席提出一个设想:要把建国以前势不两立、水火不容的中医和西医结合在一起,形成一门新的医学。面对这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很多人退缩了。但是有一位老人,他用了一生的时间,努力在中医和西医之间寻找一条和谐的发展之路。    他就是今年83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咸中。在近50年的时间里,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腹部疾病闻名海内外,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吴咸中院士的工作
期刊
一个小山村,4年间竟然遭受8次雷击。奇怪的是雷电专劈奶牛,却从不伤人。为什么奶牛会招来雷电,而近在咫尺的村民却安然无恙?    河北省阜平县的海沿村,地处深山,一直是当地的贫困村。2002年,村里申请到了国家扶贫项目——养殖奶牛。同年,救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示范基地也在这里落了户,村民们先后贷款盖起了46个牛棚和1个挤奶大厅,当年就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一时间,大家都觉得日子有了奔头(图1)。可是
期刊
一个不爱说话的农村孩子,竟被全国观众所喜爱!上少林寺为追寻李连杰的足迹;进北京为寻找自己的梦想。他的成功是那样的偶然,也是那样的必然!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讲述了懵懂单纯的农村孩子“许三多”,凭着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头,在战友的帮助下成长为一代“兵王”。剧中许三多的扮演者王宝强,凭借淳朴自然的本色演出,继电影《天下无贼》、电视剧《暗算》之后又一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剧中的台词“不抛弃、不放
期刊
今天我们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北京的南郊,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健康美丽的姑娘。可就在前不久,她忽然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并且卷入了一场可怕的中毒事件。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天,家住北京南郊的女孩丽丽,忽然感觉头晕、恶心、还时不时地呕吐。平日,丽丽健康活泼,很少招灾惹病,她到底是怎么了?  经过医院急诊初步确定,丽丽是苯类物质中毒。苯又名乙苯,学名乙基苯,对皮肤、粘膜有较强刺激性,高浓度苯有麻醉作用,
期刊
她是与丁玲、张爱玲齐名的“上海滩三才女”之一,名噪一时,却突然销声匿迹,从此饱受世人唾骂,游走在生死边缘。是红颜无奈还是另有隐情?谜一样的人生,五十年后,真相大白。    1939年的上海滩,是冒险家的赌场,帮会分子、投机买办、军职人员、还有一些身份不明的人轮番坐庄。致命的赌局,充斥着背叛、绑架和暗杀。有人说,1939年的上海滩,每天都会有人消失。  如果说当时的上海还有一处净土,那就是成立于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