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空白现象”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UGUO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空白现象”进行了仔细观察,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出现“空白现象”的问题所在,同时,尝试性地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空白现象”; 对策;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34-002
  教学中的“空白现象”,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中出现的短暂“停歇”现象,是指在课堂中,学生的语言或思维出现的无声或者停顿。此课题中,空白现象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分析和正确解读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型的空白现象,并且针对各种不同的空白现象,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线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收获课堂的实效。但是,笔者经过观察发现,由于教师本身一些不规范的教学行为,致使学生在课堂中出现被动等待等情况,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短暂“停歇”,即课堂教学的“空白现象”。该“空白现象”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空白现象”是指学生无所事事,在无任务地等待;隐性“空白现象”指的是学生在做与本节课内容或者教师布置的任务无关的事情。
  课堂“空白现象”不但破坏了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教学不能顺畅进行,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情绪,影响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正常发挥。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如多次出现教学“空白现象”,将会导致时间的浪费,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无法达到预期的课堂实效。
  二、“空白现象”的原因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多种,笔者根据平时的观察及教学实际,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1.教师本身的原因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空白现象”是由于教师本身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1备课不足。上好课的前提是要备好课,备课是教学过程的基础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切合教学要求、传授相关知识、进行思想教育的前提。如果教师不能在备课中为课堂教学作好充分准备,容易在上课的过程中出现停顿或者由于补做准备工作而引起学生无任务地等待。
  1.2导入随意。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通常设置一个复习环节,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教授作好铺垫。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以一首歌曲或者一个Chant来热身,然后采取自由交谈(free talk)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复习模式无可厚非,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教师的问题设置往往过于随意,缺乏创造性和针对性。当然,这样的复习既没有帮助学生巩固这一阶段学过的知识,也没能导入到本课要学的新知识中,没有达到复习应有的作用。学生对于这样的复习方式比较疲乏,从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障碍,成为教师教授新知识的“卡壳”,即“空白现象”,最终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1.3情景设置不当。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和初步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师过多地注重学生的语法和书面训练,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语言。而情景教学正是顺应了这个要求,将教学素材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能够将抽象的语言具体化、生动化,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习得语言。然而,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情景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对语言起到一个释义的作用,不能达到情景教学的真正目的,学生对需要理解的知识产生误解或者无法理解,也是导致教学“空白现象”的原因之一。
  1.4指令模糊。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发出包括语言文字、肢体动作等在内的各种指令,学生在接受这些指令后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但是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生指令不明确的现象,学生对于这样的指令只能靠猜测去理解,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或者无法理解,从而出现反应不一致,或者不能及时反应,出现“空白现象”,导致教学秩序混乱,延缓了教学进度,影响整节课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活动的设计难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1.5小组活动组织不力。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倡活动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在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很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常规的英语课堂设计中,通常会出现pair work 和group work等教学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往往认为,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只要给予一些示范或者话题后,教师可在教室里转一下或者做自己的事情。这样的不作为实际上忽略了教师在学生活动中的指导和参与作用,而学生在pair work 和group work中,由于缺乏教师的监督和指导,活动效果的生成与教师的预设相去甚远,形成教学的“空白现象”。
  2.学生方面的原因
  2.1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从而造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师的指令或者提问漏听或者没听,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出现“空白现象”。
  2.2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课堂设计很难同时照顾到优等生和后进生,对于同一个任务,学生完成的时间和效果往往不同。在做group work 的时候,优等生往往能成为小组活动的汇报人,而后进生在活动中由于跟不上节奏,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往往无所事事或者干脆开小差或用母语交流,违背了小组活动的初衷。对于后进生来讲,小组活动无疑也是一个“空白”。
  三、避免“空白现象”的对策
  教学中出现的“空白现象”弊端明显,如何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尝试性地提出对策。
  1.用心备课,精心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教师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而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通过一次次的资料收集,一遍遍的教材处理,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要想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内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案例一
  七年级的一节常态课。教授的内容是Go for it!七年级下Unit 11 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s shows?的第一课时,由于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前准备工作不到位,从教师把U盘插入电脑,拷贝课件,打开课件就花去了两分钟。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教师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形成了教学中的“空白现象”。
  上课开始后,教师先询问了学生:“What kind of game shows do you know?”学生纷纷将自己知道的电视节目类型说出来。由于学生说出的电视节目类型排序与教师课件上预设的不一致,教师无奈之下急忙地把所有的电视节目类型全部呈现出来。之后进入到新句型的呈现:“What do you think of …?” “I love/like/don’t like/don’t mind/can’t stand them.” 在黑板上书写这个句型的同时,还分别画了笑脸、哭脸等表情图。
  笔者认为,在这一节课中出现的“空白现象”完全可以避免。教师应该在上课铃声响起之前一两分钟到达教室,将课件拷贝完成,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第一环节的教学中,备课时就应该想到学生的回答次序比较乱,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来,在呈现电视节目类型时,可以采取触发器的形式,来触发学生回答的电视节目类型。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笑脸、哭脸等表情符号,这样既能够为上课节约时间,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创设情境,有效导入
  讲台如舞台,教师如导演。一节课的开始就像一幕剧的序曲一样,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一个成功的课堂,科学、恰当的导入是必不可少的。课堂的导入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是导入更要注重实用性。在导入中创设一个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在自然的状态下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二
  笔者曾经有一个失败的课堂导入案例。在第一次教授Go for it!七年级下Unit5 I’m watching TV时,为了更生动地引出现在进行时态,教师自己在讲台上做了很多动作,让学生来猜测,教师正在做什么。结果教师在呈现watching TV时,学生无法理解,胡乱猜测一通,造成了课堂中的“空白现象”。
  我课后进行了反思。在这一节课的导入中,可以直接拿本班学生的照片来进行示范。可以以“after-school activities”为主题,呈现本班学生在做各个动作的照片,这样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然后教师提问“What’s he/she doing?” “He/She is ….”这个情景创设得很简单,但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又能体现本课的重点词汇、句型,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重难点,从而避免“空白现象”在导入环节的出现。
  3.指令清晰,有效互动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指令主要是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某事的一种言语行为。它可以用来指示学生的行为,也可以用来解释与活动相关的内容和相关的操作程序。它是教师传授知识,组织教学和维系课堂的重要手段。因此,英语课堂中有效的教师指令既要做到清晰、准确、简练,又要有利于学生从中习得语言。它的有效程度不但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效率,还会影响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
  案例三
  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第一课时,教师先是播放了一个视频,视频讲述未来人们拥有机器人之后的生活。在播放完视频后,教师提问:“Can you predict what we will talk about in this class according to the movie that we watched just now?”很多学生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是对于教师的提问,能回答出来的学生几乎没有。课堂一度陷入沉默,导致“空白现象”的出现。授课的教师意识到问题所在,补充提问:“Do you like the movie? What is it about? What do you think we will talk about in this class?”学生马上纷纷举手回答。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能看出,在教师发出的第一个指令中,出现了好几个相对于八年级同学来说比较难的词汇,如predict, according to,而且这个指令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句,学生被播放的视频所吸引,注意力还没有完全转过来,听到这么长的一个问句,必然会不知所以。这位教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在注意到学生的情况后,把指令简单化,将复合句转换成几个简单句,学生能够完全理解教师的问题。由此可知,简单、清晰的课堂指令,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教师的意图,避免出现“空白现象”,能够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4.精心策划,合作完成
  Nunan提出:“任务是一项以意义为中心的活动,使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处理、输出和互动之中。”设计任务是任务型英语教学能否培养运用能力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真实的、趣味性的任务。课堂中的group work包括策划、监督、听取汇报三项任务。因此,讨论的话题需要教师精心的策划。教师不仅要考虑讨论的主话题,还要适当地给予一些主话题或者与主话题相关的启发性问题和相关信息等,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而教师在小组活动中应该担当帮助者或指导者的角色,不过多地干涉,也不能“不作为”,在指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担任积极维护者的角色,使活动顺利开展并获得成果。
  案例四
  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第二课时。3a部分讲述了Class 9’s great time on the school trip.教师简单布置了一个group work——talk about your school trip,并没有给其它的提示。由于现在的学生很少组织school trip,学生对这个话题兴趣不大,无话可说,很多学生在小组活动的时候直接模仿了3a 的内容,小组讨论变成了个人的复述环节,且都是课文里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给的很大一部分讨论时间里無所事事,而教师也没有及时地给予指导,从而出现了“空白现象”。
  笔者认为,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精心策划。介于很多学生没有参加过school trip,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论“An Unforgettable Trip”来扩大这个话题。在小组活动之前给予一些提示,比如when did you go, where did you go, who did you go with, how did you go there, what did you do, how did you feel等等一些句子或者提示词。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该进行指导,并且鼓励每位同学发言,安排尽量多的小组进行汇报,汇报后及时地给予评价,尽可能地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小组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会大大地提高,能有效避免在此环节“空白现象”的出现,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四、结束语
  总之,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极易出现各种原因引起的“空白现象”,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多多反思,有意识地避免“空白现象”的出现,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英语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011
  [3]盛艳萍.教学机智在课堂中的巧妙运用,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
  [4]朱旭彬.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与探索:小组讨论活动的误区及优化对策,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
其他文献
妊娠期间,由于胎儿生长发育和孕妇自身的需要,必须从饮食中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妊娠头3个月,受精卵处在分化最旺盛的时期,各种器官系统尚未形成,这时,孕妇所需的营养物质和
<正> Meyer博士应中央教育部的邀请,以北京教育学院生物教研室教学法顾问的名义,于今年3月3日至24日在京作了为期三周的讲学。 Meyer博士的讲学,以“如何培训中学在职生物学
最近,上海、西安等一些相继以“鲜花危害病人健康”为由,对带入病房的鲜花下达“禁令”。探病者带来的鲜花均被“上缴,留给导医小姐,探病结束后再归还探病者。
<正> 生物教师面临的困难任务之一也许就是要展开分类学的内容和概念。长期来采取的唯一途经是依靠机械记忆的认识教学法。当然,机械记忆不能完全被取消,然而在讲授分类学时
<正> 在有关三大遗传规律的应用题中,自由组合规律的遗传问题较为常见。解这类问题的方法虽多,但並无一套能普遍适用的方法,往往是各师各教,各题各法。因此,学生普遍反映难于
春节晚会的小品<卖拐>、<卖车>里,赵本山把范伟"忽悠"得令人捧腹大笑.现实中许多乙肝患者就诊时常被医生"忽悠",使他们苦不堪言.据北京某传染病医院对一万多肝炎患者调查,有4
<正> 台湾专家最近发表的一次研究结果指出,睾丸癌在20~45岁的中青年男性中最为常见。睾丸癌早期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睾丸肿大,但并无明显疼痛感。健康成年人的睾丸长度约为3.5~4
今年我六十四岁了。旧社会和自然灾害年代的艰苦日子,给我的身体成长带来了营养不良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条件好了.有时就暴食狂饮.逐步使我的身体形成营养过剩.患有“富贵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