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需要延伸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如果学生始终是将一种思维的方法用于解决某一种特定的约束条件下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就犹如套上了枷锁般,很容易被界定成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将是“硬邦邦”的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线性规划是指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这是试验教材新增内容之一.其思想精髓是在可行域内根据几何意义找到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利用这一思想可使数学中的许多问题得到巧妙的解决.这不仅为传统的高中数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促进了新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延伸,不只是停留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限定的区域,我在教学了线性规划以及学生熟练地利用线性规划解决实际的问题之后,及时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拓展思维,将非线性问题也引用线性规划的思想来教学,达到以旧思维引新思维的效果,让学生的思维具有生命动力及延续性.
  
  一、意义的延伸:线性与非线性的对比
  
  为了使学生弄清楚线性与非线性的本质区别,教学时我采用延伸对比的方法.所谓“线性”是指两个量之间所存在的正比关系,若在直角坐标系上画出来,则是一条直线.由线性函数关系描述的系统叫线性系统,在线性系统中,部分之和等于整体.描述线性系统的方程遵从叠加原理,即方程的不同解加起来仍然是原方程的解.这是线性系统最本质的特征之一.“非线性”则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直线”关系,在直角坐标系中呈一条曲线.最简单的非线性函数是一元二次方程即抛物线方程.简单地说,一切不是一次的函数关系,如一切高于一次方的多项式函数关系,都是非线性的.由非线性函数关系描述的系统称为非线性系统.
  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来看,y=ax+b是一条直线,那么x与y是线性关系.而y=ax2+b则是非线性关系.为了使学生能将抽象的思维化为具体的形象,教学时我采用假设的方法,假如一个人从x轴上某点开始作匀速运动,那么,他经过线性关系映射到y轴的投影也是匀速运动,因a的大小导致可能速度不一样,但都是匀速运动.他经过非线性关系映射到y轴的投影则不是均速运动.这样学生就理解了“非线性现象表现为从规则运动向不规则运动的转化和跃变”的含义.在三维坐标系看,ax+by+cz=d是一条直线,那么x,y,z满足线性关系,否则不是线性关系.在多维坐标系中(向量),[y1,y2,...,yk]=A*[x1,x2,...,xk]+B;A,B是一个常系数的k*k矩阵,那么从[x1,x2,...,xk]变换到[y1,y2,...,yk]是线性变换,否则不是线性变换.
  
  二、方法的延伸:非线性问题的线性解法
  
  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思想,从本质上讲就是用线性约束条件的几何意义来解决目标函数的取值问题.其主要思想就是利用几何形式解决代数问题,它是代数问题几何化的有力处理方式.这种解决线性问题的思维我们也可以将其延伸到解决非线性问题上来,关键是要让学生发现并挖掘出非线性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并利用图形及非线性目标函数几何意义求出目标函数取值范围.
  线性规划的数学思想可以延伸到解决线性约束条件下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非线性约束条件下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和非线性约束条件下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限于篇幅,本文只就非线性约束条件下非线性函数的最值问题为例作探讨.
  已知关于t的方程t2+tx+y=0有两个绝对值都不大于1的实根.求z=x2+(y-1)2的取值范围.
  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先行解决,大部分学生都是想到用常规的方法求解,就在学生都感到迷茫时,我及时地点明要先求出直角坐标系内P(x,y)所对应的区域图形,然后再根据条件利用数形结合“规划”出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解答:(1)根据题意可令f(t)=t2+tx+y,由于方程f(t)=0两个根都在[-1,1]上,
  故△=x2-4y≥0-1≤≤1f(-1)=1-x+y≥0f(-1)=1+x+y≥0
  ∴直角坐标系内的P(x,y)所对应的区域图形如阴影部分所示.
  (2)∵ z=x2+(y-1)2,∴ z可看作平面区域内的点P(x,y)与定点C(0,1)的距离的平方.由图形可知点P(x,y)取抛物线x2-4y=0在x∈[-2,2]内的点,则z取最小值.
  z=x2+(y-1)2=4y+(y-1)2=(y+1)2.
  ∵y≥0,∴ zmin=1.
  当点P(x,y)过点A或M或N时,则z取最大值.
  A(0,-1),M(2,1),N(-2,1)
  PA2=PM2=PN2=4,故 zmax=4.
  ∴ z∈[1,4].
  至此,学生豁然开朗,思维的延伸达到了效果.
  责任编辑罗峰
其他文献
在我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最怕上语文课,特别是在老师教完生字,解释生词之后,老师就会给我们留一阵时间,让我们看书,要求通过看书,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将课文分层)。十几分钟后,老师就开始提问。  在我的记忆中,在我的小学和中学的所有语文课里,给课文划分层次,我没有分出来过一次,好像也没有听到哪个同学分对过。我深恨自己脑子笨,一堂语文课下来,我不知道听懂了没有,不知道学会了些什么。  到了大学,同宿舍的
民办学校最怕的就是教师的频繁流动,尤其是骨干教师的流动。据我所知,大多数民办学校对教师的主动辞职是相当敏感的,特别是得知教师想跳槽到另外的学校,更会在挽留不成之时或多或少地刁难一番,而教师与校方便在这种拉据战中弄得情谊尽失。当我走上民办学校的管理岗位后不可避免地也遭遇了教师辞职的尴尬。  李老师与刘老师是一对在校工作了五年的夫妻,均为我校高段的骨干教师,李老师教语文,因擅长文学写作指导而担任文学社
所谓引读,就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导学生朗读的一种方式。它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提纲挈领,经过思考理解,收到口诵心传的朗读效果。    一、课题引读: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文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浓缩,是文章的精华,是文章的眼睛。因此,课题也是一种资源,我们应抓住它的特点在上课伊始就对学生进行引读,吸引学生的
随着2009年高考的尘埃落地,广东2010年高考将再次面临重大调整,现行考试中的“X科”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由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综合而成的“理科综合”。尽管在去年11月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便已公布了《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但是取消“X科”后的化学教学应该怎样面对新高考的“理综”,就连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莫衷一是,最常见的还是“以不变应万变”,静候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