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贫困文化现象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inc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贫困文化是我们当前不可忽视的一种文化现象。贫困文化在那些经济不发达的贫困落后乡镇直接影响着农村的发展。要让农民走出贫困文化的困境,最重要的问题是让农民富裕起来,不断提高贫困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变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贫困文化 现象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吉林市地处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半数以上,2004年末,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4年。他们的生活水平能否得到大幅度提高,关系到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实现这一总体目标的战略部署,这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市广大农村,特别是那些自然条件恶劣及一些交通偏僻的贫困落后地区,人们因受到文化素质的制约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持久不变的、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我们称它为贫困文化。这种贫困文化与时代不相符合,它代表的是一种陈旧的、低层次的、与贫困经济相生相伴的文化,实际上是贫困者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贫困者对自己低下的社会地位的反映。
  
  2 贫困文化影响致富
  
  贫困文化在那些经济不发达的、贫困落后乡镇直接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形成贫困文化的原因主要有恶劣的生存环境、落后守旧的生产理念、滞后的文化教育和现代理念的缺失。其负面影响是贫困文化不能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人文环境,阻碍教育与文化的发展,隔断与现代文明的交流。要让农民走出贫困文化的困境,最重要的问题是让农民富裕起来,不断提高贫困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变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3 贫困文化形成和负面影响
  
  3.1形成贫困文化的原因
  这种长期存在的城乡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性,是造成农村贫困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市农村中现实的贫困,不仅仅只表现为一种经济上的贫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反映在吃穿住行问题方面,而是一种包含着人口的素质、文化教育、行为观念等社会综合现象。正如社会学家所指出的那样:低劣的经济条件只是一种外显性贫困,这种贫困同时还有一种隐性的自我维持的文化体系。贫困文化在那些经济不发达的贫困落后地区直接影响着农村的发展。
  3.2贫困文化的负面影响
  贫困文化不能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人文环境。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建设包括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政治文明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文环境的总体要求。就我市而言,农村贫困文化是根深蒂固的。那种在贫困文化状态下各种生活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极不适应。这些思想观念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人文环境极不相符,如不消除将会给新农村建设带来阻力和影响。
  
  4 让贫困者走出贫困文化的困境
  
  4.1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致富本领
  我们还要看到我市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农业人口仍占有很大的比重。据专家推算,即使到了2020年农村人口降至45%,仍有近100万人,2030年降至30%时还会有60万左右农村人口。
  目前从我市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来看,人口素质指标不理想,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据有关资料表明,吉林市农村教育仍然比较落后,据抽样调查,2004年吉林市农村劳动力文盲率为2.8%,7-15岁以下适龄儿童和青少年辍学率为4.5%,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仅为7.4年,仅相当于初中二年级的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年,离全面小康值还差1.6年。要使农民富裕起来,首先要帮助他们提升文化素质,因为它将直接关系着贫困农民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因此,我们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要求的那样:“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只有农民提高了文化素质,才能眼界开阔,增强致富本领。
  4.2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新观念、新思想
  几千年来农村在自然经济状态下,不仅经济上发展缓慢,而且给农民在头脑中也打上了封建思想的烙印,在广大农村,尤其在那些贫困乡镇,封建的、落后的、愚昧的思想观念还有不少残余。这些农村里重男轻女、早婚早育、赌博、斗殴及封建迷信等现象普遍存在,在生产生活中一些不科学、落后的行为和习俗比比皆是。这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文环境的要求相差甚远。 广大农民是农村社会经济变革的主体,要把我市的农村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新农村,就要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贫困农村大力开展观念更新,破除小农思想,铲除封建意识和旧风陋习活动。在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要针对贫困农村的农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一样,只有投入,才有产出,只有高投入,才能有高回报,而这方面的投入将会换回比经济效益更多的回报。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一种典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易货,在悄然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易货企业在确认交换损益时,首先应考虑所选用的计量模式,公允价值模式或账面价值模式;其次,若选用公允价值模式,也要注意公允价值的选择,因为这些都影响了交换损益的确认。  关键词易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损益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在新华网北京2008年12月29日电中,为节约成本、扩大销量,重庆力帆集团日前计划用
核心竞争力概念起源于经济学,由美国经济学家普哈拉德在1990年的《哈佛商业论》中首次提出。随着核心竞争力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日益丰富,很多学者将其引入教育研究领域。
期刊
在这世纪之交,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报纸在经历了告别铅与火的巨大变革之后,又迎来了抛弃纸与笔,媒体电子化的挑战,在当前的形势下,如果报纸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要落后,甚至于
一 梁漱溟先生的“国性”思想  梁漱溟先生曾说:“国性不存,我生何用?国性存否,虽非我一人之责,然我既见到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先殉之,而后唤起国人共知国性为立国之必要。”先生从家父的遗训中得到的不仅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对祖国的忠诚,更是一种对“国性”的深刻理解和传承,同时也是一种创造个人之个性的独到见解。先生所提及的“国性”,是对中国民族文化和精神特征的高度概括,是中国文化的体现。一个国
期刊
本文根据青海省的特点,通过数年的公路施工经验,以人为本,提高工程项目全体劳动力的质量意识,加强施工人员的教育及培训,并具备忧患意识,善待民工,确保工程质量。 Based on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对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优劣将产生直接影响。师德作为教师素质的“软实力”,决定着高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前,传统的师德观和价值观念面临强烈的冲击与挑战,不良的社会风气不断侵蚀高校的育人生态。高校的经济犯罪、学术造假、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现象频发,严重冲击着社会大众对高校及教师
期刊
一 当今文科女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男女平等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接受了高等教育,接触了更多新思潮的文科女大学生,享有更多机会去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身价值。与此同时,文科女大学生在自身定位、人际交往、校园恋爱和就业竞争等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1 自我认识偏差  文科女大学生性格细腻,她们往往比较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并且渴望通过他人的认可来体现自己的
期刊
一 问题的提出  教师职业成为专业已是共识。作为一个“专业”,其中“专”指的是“专长”“专门”的学问,也就是指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其指向学什么的问题;“业”即为“职业”“业力”,也就是指教师能做什么的问题。既然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专业,如何促进专业的发展,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如何体现其专业性,是需要厘清的基本问题。但学校教育实践中,教师表现得不像专业人员,很难发现其具有诸如医生、律师、工程师等职
期刊
图书馆里可谓书山文海,读者要在这里用有限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阅读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最多的就是大学生,从他们到图书馆的借阅情况反映出他们借阅的不稳定性和盲目性。许多高校学生没有自学的习惯,缺乏自学的能力,对图书馆的价值和作用还没有充分认识,不了解图书馆各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能,更不清楚图书馆的各种文献和参考工具怎么利用,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查阅所需资料。图书馆要积极地创造性地做好
期刊
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文化育人的坚实力量。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寝室文化不仅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素质等有着潜移默化影响,而且对高校大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现今高校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普遍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以自我为中心,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