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指导初探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兒园提倡开展丰富的户外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民间体育游戏因其趣味性、娱乐性、实用性,深受幼儿喜欢。因此,民间体育游戏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被广泛运用。本文详细分析了教师应如何指导小班幼儿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幼儿体育活动;小班幼儿
  体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增强幼儿体质、促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1]。而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对各年龄层次的幼儿来说都是一种“快乐有趣的教育”。小班幼儿的年龄小,教师应结合其认知特点,开展丰富多彩、适宜的民间体育游戏,让幼儿喜爱民间体育游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部分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不感兴趣。那么,教师应如何让小班幼儿喜爱民间体育游戏呢?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对在小班融入民间体育游戏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陈鹤琴先生曾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 [2]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氛围,能够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让幼儿以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从而喜爱民间体育游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一)创设物质环境,巧用区角来营造民间体育游戏的氛围
  兴趣与需求是幼儿探索的动力[3]。想让小班幼儿喜爱民间体育游戏,首先要让他们感到有趣,从而将其注意力吸引到游戏上。笔者认为,在环境创设上,教师应将室内与室外相结合。在选择游戏时,教师可以根据天气和季节等变化选择一些室内、室外相结合的游戏,使幼儿保持对游戏的新鲜感。例如,笔者根据我班“真好吃”的主题,把民间体育游戏的材料与照片融入主题里,利用墙壁设计不同食物的形状,再把如“跳皮筋”“东南西北”“拉线转轮”“打纸牌”等体育游戏的玩法步骤图贴在食物形状上,并提供这些民间体育游戏材料。这样,幼儿可以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在这里分享民间体育游戏的玩法,并与同伴一起尽情玩耍。
  (二)创设人文环境,让小班幼儿爱上民间体育游戏
  要想活泼、生动地开展游戏活动,教师不仅要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还需要充分考虑人文环境。师幼之间只有和睦共处,建立爱的连接,才能让幼儿之间团结互助,使幼儿带着一颗热忱的心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
  1.教师参与,成为幼儿的玩伴
  《纲要》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因此,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笔者融入民间体育游戏,并以积极饱满的状态与幼儿共同游戏,以此调动小班幼儿的情绪。比如,有一次在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中,笔者扮演“鸡妈妈”,让一位幼儿扮演“老鹰”,其他幼儿扮演“小鸡宝宝”。游戏开始了,当“老鹰”开始抓“小鸡宝宝”时,“鸡妈妈”尽全力保护“小鸡宝宝”,而“小鸡宝宝”也会跟紧前面的小鸡,团结一致地躲开“老鹰”。幼儿在左右躲闪时还会时刻提醒同伴“跟紧了”“快点往这边躲”“不要被捉到”“你要紧紧地拉着我的衣服”,等等。
  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时,教师应积极参与,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指导小班幼儿掌握游戏玩法与游戏规则。这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同伴之间的团结互助,还能拉近师幼关系,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
  2.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位幼儿都积极参与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能力存在差异。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应选择简单易玩的民间体育游戏。这些游戏幼儿只需要借助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参与。比如,笔者班里的一位幼儿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剧烈运动项目,每次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时总是躲到一边羡慕地看着同伴。据此,笔者增加了“木头人”“石头、剪刀、布”等不需要剧烈运动的游戏,请他来一起玩。一段时间后,这名幼儿也能主动地邀请其他孩子一起玩。笔者班内还有一些比较内向的幼儿,笔者先让幼儿两两互相配合或让几位幼儿一起合作,融入“翻纸牌”“斗鸡”“编花篮”等民间游戏,之后逐渐向需要多人配合的游戏过渡。这样通过笔者的用心指导,每位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民间体育游戏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精心筛选适宜的游戏,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不是所有的游戏都适合小班幼儿。教师应做有心人,积极收集素材,精心筛选,认真整合,才能挖掘其中的教育作用,让幼儿真正喜爱民间体育游戏,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4]。
  (一)选择有民间童谣的体育游戏
  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时,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对部分游戏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笔者选择配有民间童谣的民间体育游戏融入体育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并使其积极参与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钟”“小孩小孩真爱玩”“山上有个木头人”“红绿灯”“拍手歌”“长高了,变矮了”等。在做“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时,笔者带领幼儿念朗朗上口的歌谣,让一位幼儿扮演老狼,捂着眼面朝着墙,其余幼儿扮演小羊站在老狼背后。游戏开始后,“小羊”开始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回答:“九点了。”“小羊”继续问:“老狼老狼几点啦?”“老狼”大声说:“十二点啦!”这时,“小羊”四散跑开,因为“老狼”一报十二点就意味着追捕开始了。如果有“小羊”被“老狼”抓住,被捉住的“小羊”就要扮演“老狼”,游戏重新开始。幼儿在念歌谣时兴趣十分高涨,很快就融入游戏角色,并主动参与配有歌谣的民间游戏。因此,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搭配朗朗上口的歌谣,以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
  (二)让幼儿玩适合该年龄段的民间体育游戏
  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范围广泛,形式丰富多彩,对幼儿身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筛选出最适合小班幼儿的民间体育游戏,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幼儿在玩中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小、中、大班幼儿的动作发展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因此,笔者在小班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教学中,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并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民间体育游戏。目标一是能沿地面直线或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走一段距离,笔者为幼儿选择了“小兔过河”“采蘑菇”等民间体育游戏;目标二是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笔者选择了“跳格子”“袋鼠跳”“跳竹竿”等民间体育游戏;目标三是分散跑时能躲避他人的碰撞,笔者选择了“猫捉老鼠”“老鹰捉小鸡”“小老鼠上灯台”“贴大饼”“开锁”“小孩小孩真爱玩”等民间体育游戏。又如,为了锻炼幼儿的投掷能力,笔者选择了“飞镖”“掷石子”“降落伞”“扔沙包”等游戏;为了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笔者选择了“坐轿子”“不倒翁”“梅花桩”“踩高跷”等游戏。在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伙伴,自由选择游戏场地,一起边念儿歌边游戏,气氛非常活跃。
  三、搭建合理的家园联系平台,共同参与民间体育游戏
  《纲要》提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在幼儿园,教师应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家长配合教师的工作,让家长参与活动。因此,教师应“将家长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开辟多种途径,支持、引领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民间体育游戏需要丰富的材料,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实现资源再利用。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亲子制作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让教师、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各类教具,如沙包、毽子、弹弓、降落伞、布袋玩偶等。幼儿在制作活动中能够增长知识,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增进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为了让小班幼儿喜爱民间体育游戏,幼儿园应努力为幼儿创造游戏机会,把健康的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幼儿教育中,促进每位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孟丽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审视[D].重庆:西南大学,2007.
  黄瑜莲.家园合作共促幼儿成长的有效途径[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02):56-58.
  陶宏.论幼儿体育游戏化及其对幼儿兴趣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01):220-221.
  蔡冬兰.浅谈小班如何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4):66-68.
其他文献
【摘要】班杜拉提出的交互决定论,强调个人认知、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环境影响行为这一理论可知,校园环境會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教师素养和课外拓展三个方面分析了小学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班杜拉;交互决定论;学校环境  20世纪7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艾伯特·班杜拉对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学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学习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行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血液肿瘤之一,近年来MM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不少新药的开发应用提高了患者疗效,改善了患者生存.其中硼替佐米临床应用后取得巨大成功,但也存在周围神经病变、并发带状疱疹等不良反应[1-2].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调整给药频率及剂量、对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改良,观察其对MM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探讨硼替佐米应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 分析miR-224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168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5份无肿瘤细胞侵犯的正常淋巴结组织标本为对照,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其miR-224的相对表达水平,并探讨miR-224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DLBCL患者淋巴结组织中miR-224表达水平为0.97±0.33,
“全面的反思”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周昱勤什么是反思?一般将其概括为:回忆自己的教育教学,检视优缺点,并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改进的具体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诸多新教师将反思理解成“独角戏”。这种“独角戏”式的并不全面的反思,产生的作用较小且持续的难度较高。  那么,“全面的反思”还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按照心理学家科顿、斯巴克斯-兰瑟、布鲁巴奇等人的研究,反思时还应关注具体的问题、围绕问题进行专业阅读及
期刊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为进一步提高我国MDS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2)》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MDS领域的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和国内的实际情况,达成
期刊
患者,男性,68岁.因“右侧睾丸肿块”于当地医院行右侧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LCA(+)、CD20(+)、CD79a(+)、CD3(-)、CD45RO(-)、CD10(+)、Bcl-2(+)、CK(-)、Ki-67>80%(+).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患者无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伴有体重下降,2个月内下降约10 kg.查体:神清,步入病房,查体合作;皮肤巩膜无黄
期刊
【摘要】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发展,因此,思想道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部分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出现偏差,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鉴于此,本文从思想道德教育的观念、内容与途径三个维度,提出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对策,以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思想道德;教学策略  德为教育之首,立德树人是中小学教育的根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恶性浆细胞克隆性疾病.恶性浆细胞可侵犯全身骨骼系统,导致骨髓瘤骨病(MBD)的发生.溶骨性骨病、广泛骨质疏松、严重骨痛、病理性骨折和高钙血症是MBD的主要临床表现.目前MBD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但影像学检查发现有骨骼异常时MBD大多已处于中晚期,呈不可逆状态,治疗难度很大.近年研究显示血液/尿中某些骨代谢物水平与骨破坏相关,并能较影像学检查更早地发现MB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