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生活太冷清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98652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六早晨从健身房回家,把被汗浸透的T恤扔进洗衣机,冲两分钟凉水澡,跳出来坐在电脑前,边喝咖啡边打字,桌面上的台钟,此时指向七点半。
  能够从休息日的被窝里早早钻出来,去健身房进行一次流汗的仪式,再回到仓库改造的工作室里读书写字,这几乎成了我最好的思考方式。
  半个城市还在昏睡的清晨里,六点钟开始的一天,我窃喜比别人多赚若干时辰,可以把更多内容填进生活里,让日子热闹拥挤一点。
  这样的生活,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理解,所以约人的时候,过程异常艰辛,经常遭到拒绝。
  A说:“拜托让我再睡几个钟头,这是休息日耶!”
  B说:“我才不要去打羽毛球,周一还上班哩。”
  C干脆给我发来一张图片,被窝里披头散发的她,床头堆满零食,剪刀手比划在眼前,头头是道地和我讲,“我就是喜欢吃着东西,躺在床上,哪也不去,这样才觉得一天没有白休息。”
  所幸我还有另一群好动的朋友,无论是精神上执行着巨大阅读计划的人,还是体能上打五个小时羽毛球也不嫌累的家伙,都让我感觉到,生活就算用来浪费,也要浪费在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上。
  我的朋友史蒂夫,刚刚从海上结束十六个月的工作。他负责驾驶直升机,在大海上撒网收网,那是一个韩国捕鱼公司,雇员全部由亚裔组成,无论是来自菲律宾黝黑瘦小的小伙子,还是友善礼貌的印尼人,都让白皮肤的史蒂夫成为文化交错里的聋哑人。
  他没法听懂他們热情洋溢的语言,对方也无法理解复杂的英文,只能依靠工作上简单的单词进行短暂的交流。二十几岁的史蒂夫,是别人眼中缺乏生命的白色雕像。
  他每天只需工作两三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住在船上的小屋里,躺在床上一双眼直直地望向天花板,扳着手指想,“现在做点什么呢?”
  性格开朗的史蒂夫,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里,甚至感觉到精神崩溃的迹象。最可怕的时候,他六十九天没有上岸,每次驾驶着直升机看到陆地,因为执行任务又要马上返回。
  史蒂夫完全可以选择辞职,可是他决定从床上爬起来,不再紧盯头顶上的天花板,这或许是一次学会与自己独处的机会,他不想把日子过得冷冷清清。
  第一次着陆后,史蒂夫迫不及待地买来一箱子书,大大咧咧的男孩子,开始把最寂寞的时光献给青少年时期来不及阅读的世界名著。
  后来着陆时,他又抱回船上若干经典电影,从里面捕捉灵魂流露感情的瞬间,花几个小时把一张脸庞临摹在白纸上,甚至模仿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重新为给萝丝画了一张画。
  史蒂夫在海上的孤独世界里,为自己构筑了一个天马行空的领地。他捡起多年不碰的吉他,戴着耳机每天花数小时自学法语和日文,为自己制作飞行的小短片,配上惊悚刺激的音乐,片尾写着史蒂夫,后面又俏皮地加上斯皮尔伯格。他甚至还写了一本十六个月来的工作总结,把飞行的经验和心得完完整整地写下来,郑重交给接手这份工作、同样白皮肤的飞行员。
  十六个月与社会绝缘的时光,史蒂夫是最有理由把日子过得冷清的人,却活得比我们这些貌似匆忙的人还要充实。
  我佩服他的态度,没有让生活变成一潭死水,可也深知并非所有人都像他一样,可以做一个非凡的飞行员,繁忙时在天空做勇猛的雄鹰,闲暇时窝在小屋里做孤独的战士。
  我喜欢热闹的生活,在灵魂里沸腾起来的声音,仿佛一种欣欣向荣的预言,听起来特别踏实温暖。
  (刘谊人摘自《特区青年报》/图 锦跃)
其他文献
此时此刻,你幸福吗?最近一次感觉到幸福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你经常会觉得自己幸福吗?  越来越觉得让我们感到幸福的,其实很少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更多的还是平常日子里的小事小情。可能是生活上的,也可能是工作方面的。  长期伏案,加上近年来频繁使用手机,我也步入了“低头族”,入冬后肩周和颈椎疼痛愈发严重。有段时间穿衣服都感到困难,脖子也明显感到僵硬,隐隐的疼痛似乎蔓延到了头部。有天晚上,我站在淋浴下,
周六晚上,我们7个访问学者来到日本当地一个有名的饭店。终于完成了一周高强度的交流学习,大家都需要“放纵”下。一进门,来自巴基斯坦的老兄说:太好了,终于到了一个可以大声说话的地方了,我们这一周过得太“安静”了。因为位居使馆区,又提供传统日本菜,这个饭店90%的客人都是“老外”,天妇罗加啤酒,一片欢腾的气氛。  这样的气氛在东京并不多见,在酒店大堂、饭店、超市,所有这些“公共场所”都十分安静。马路上当
忘记了曾经在哪里读到这句话:包容父母,足以包容天下。这句话常常在我心里泛起涟漪。  我出生于农村,如今已步入中年人行列。每每回想起自己对父母的态度,所发生的几次改变,就会感慨不已。在孩童懵懂无知时代,父母给我的印象只有“严厉”两个字,为避免被父母责骂,只好在他们面前尽量争做一个乖孩子,从来不敢反驳。  长大后,背井离乡步入社会,刚开始时有种野马脱缰的轻松感,认为从此可以无拘无束了。但是,人生地不熟
李玉茹念白颠倒:“你可真把我气糊涂了”  一九四一年底,刚刚从中华戏曲学校毕业不久的李玉茹,参加马连良挑班的扶风社的演出。那一天演的是《苏武牧羊》,马连良演苏武,李玉茹演匈奴女子胡阿云。本来胡阿云这个角色穿旗袍,念京白,剧本赋予她天真烂漫的性格,很容易讨巧。不料,李玉茹在台上一紧张,把词念错了,竟把“你们南方人(指苏武)可真没有我们北方人大方”念成“你们北方人可真没有我们南方人大方”,完全倒过来了
郑板桥有诗云:“一枝一叶总关情。”而初初所说的“一言一行总关情”,指的是在阅读的时候,同学们要善于抓住文中的一言一语和文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仔细咀嚼,反复品味,不仅要读懂它所表达的真正含义,还要读出其中蕴含的情感。  比如,《秋天的怀念》中有这么一句:“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用心品读,我们就能读出母亲言行中饱含的深情:“扑过来”表现出母亲因为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①,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②,盍③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④?”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⑤。”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⑥,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⑦,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⑧,不亦善乎?”余喜,如⑨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⑩者矣。  (节选自《浮生
人生的很多旅程,都与温暖相伴。旅行亦如此。  那年,我们准备远行扎尕那,就从网络上查询到一个当地的电话。他家在扎尕那开了一家非常有名的青年旅社。看网络上的图片,站在他家的木屋里,就可以看得到群山、经幡和漂亮的寺庙。每每清晨,当山里的薄雾升起来时,坐在他家的木平台上,就可以看到如仙境般的场景。太阳缓缓初升,而薄雾如梦如纱般温柔地缠绕着群山。  我立即按照网上的提示,拨通了他的电话。电话响了好几声,终
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那些出自少年儿童的巧对妙联,就如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让人赞赏不已。  宋代邱琼从小才学出众。一次,他与同窗为争座位而吵闹。塾师便出句让他俩对,谁能续了上联谁先入座。于是,塾师脱口吟道:“细雨肩头滴。”此时,邱琼不假思索率先续了下联:“青云足下生。”塾师听罢,赞不绝口,邱琼也因此赢得了座位,而那同窗也没话可说了。  南宋进士李焘幼年时就能与人吟诗对句,一次他的私塾
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生活着数量众多的角马。  刚出生的小角马身体还很虚弱,但大角马舔去它身上的胎衣后,它就能够站起来,并能踉踉跄跄地走路。这时候,往往会发生大角马欺负小角马的奇怪一幕:只见有四五只大角马迅速向刚出生的小角马冲过来,用头上的角顶撞小角马,有的似乎还要把小角马踩在身下。受惊吓的小角马落荒而逃,随后还会有几只大角马夹着小角马一起奔逃。  就这样,在大角马的“欺负”下,刚出生的小角马很快学会
明朝的张岱,在自撰的墓志铭里这样写道:“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这么多的“好”,没一样是正业,桩桩是花花公子的做派。因此,时人叫他废物、败家子、蠢秀才、瞌睡汉就不稀奇了。但,想一想,如无这些“好”,他那独特的体验、丰富的知识,从何而来?恰恰是这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