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研制过程的符合性验证方法研究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eng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适航条款的要求难以落实到设计过程,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开展面向研制过程的符合性验证方法研究,构建了符合性文件体系,提出了一种面向研制過程的符合性验证方法(MOCDP)。该方法从适航符合性的角度把民机及系统产品研制过程分为“需求分析”“研发设计”“安全性分析”“设计验证”“综合验证”和“需求确认”6个过程。
  关键词:适航条款  研制过程  符合性研制  适航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4(b)-0001-03
  Research on Conformance Verification Method Oriented to Development Process
  FANG Feng  ZHANG Song  LI Xiaoguang
  (Colleg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16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y in implemen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airworthiness clauses into the design proces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formance verification method oriented to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constructs the conformance document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a conformance verification method oriented to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MOCDP). This method divid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ivil aircraft and system products into six proces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irworthiness compliance: demand analysi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esign, safety analysis, design verification, comprehensive verification and demand verification.
  Key Words: Airworthiness terms; Development process; Compliance development; Seaworthiness
  我国当前的符合性验证工作主要存在三类问题:适航条款的要求难以落实到设计过程;没有符合性文件体系,给适航审定带来困难;缺乏数字化管理系统。另一方面,面对像CCAR25.671这样的总则类条款,即便采用多种传统的符合性验证方法,依旧显得捉襟见肘,还会存在不同设计人员认识理解不一样的现象。民机电传飞控系统的符合性验证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研制过程的符合性验证方法,以解决电传飞控系统符合性验证工作带来的挑战。
  1  符合性验证方法研究
  《型号合格审定程序》规定了十种符合性验证方法:MOC0~MOC9,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具体应用说明如下。
  (1)MOC0:通常用于机型改装之后的型号审定,通常不能用于新型号,直接用符合性检查单和符合性记录文件来表明符合性。
  (2)MOC1:指用设计图纸、证明方案、飞机手册和技术说明等文件的方式来表明符合性。
  (3)MOC2:不仅指通过计算表明符合性(包括强度、疲劳和性能分析),也包括依据同型号进行验证或根据使用经验和相似性进行分析。
  (4)MOC3:主要是通过各种安全性分析的手段来表明符合性(如功能危害性评估、系统安全性分析等),当适航条款中明确出现“失效”“危害最小”“概率极小”“故障影响”等描述,则需选取MOC3。
  (5)MOC4:对于电传飞控系统通常采取台架试验、铁鸟综合试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6)MOC5:对于电传飞控系统,一般采取机上地面试验,包括飞控性能校核、结构模态耦合和电磁干扰试验等。
  (7)MOC6:当适航条款有明确要求或者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时采用飞行试验,飞行试验一般具有多个飞行科目。
  (8)MOC7:通常为机上地面检查,如系统的隔离检查等。
  (9)MOC8:对于电传飞控系统而言,通过工程模拟器验证飞控律、分析操纵特性、评估飞控故障对全机的影响,为试飞风险科目提供支持。
  (10)MOC9:一般用于机载设备的符合性证明,其验证所需的分析、计算及鉴定试验报告须由供应商提供。如必要,审查代表须进行目击鉴定试验,可能包含上述所有方法。
  以上10种符合性验证方法的主要是从评审、试验、检查和鉴定等方面进行的“结果式”验证,这样往往只能验证到部分重要性能指标,不适合以需求为导向的民机产品研制特点,导致周期延长、成本超过预算的问题[1-2]。另一方面,电传飞控系统其复杂性和高集成度大大增加了不可预知的系统性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明显交错的系统行为难以通过传统的解藕分析和部件试验进行确认和验证,尤其是需求和设计错误是不可能通过“试错法”被穷举和验证[3]。   2  面向研制过程的符合性验证方法
  2.1 概述
  本节基于系统工程V模型,结合“过程保证”思想,提出了一种面向研制过程的符合性验证方法(MOCDP),该方法模型如图1所示。从适航符合性的角度该方法把民机及系统产品研制过程分为“需求分析”“研发设计”“安全性分析”“设计验证”“综合验证”和“需求确认”6个过程,其中每个过程又可以分为3个层级:飞机级、系统级和设备级[4-5]。其中前3个过程主要对应传统的型号设计过程,位于V模型的左半部分,通过民机产品各层级自上而下的“需求分析-研发设计-安全性分析”过程形成相应的型号设计数据;后3个过程对应传统的符合性验证过程,位于右半部分,通过民机产品各层级自底向上的“设计验证—综合验证—需求确认”过程形成符合性验证数据[6]。以适航需求为导向把型号设计和符合性验证工作联系起来,构建了型号设计资料与符合性验证资料之间的内在逻辑,形成符合性文件体系,确保符合性文件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7-8]。
  2.2 符合性文件体系
  MOCDP模型的左侧是系统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对应型号设计过程。围绕适航需求进行需求分析研发设计和安全性分析,产生对应的型号设计资料[9]、该模型的右侧是系统自下而上的集成过程,对应符合性验证过程。当产品试制完成后,进行设计验证、综合验证与需求确认,同时生成符合性验证资料[10]。通过对适航需求的层层分解与管控,确保系统对适航条款的符合性。依据面向研制过程的符合性验证方法过程模型,形成系统性、结构化的符合性文件体系,如图2所示。
  MOCDP符合性文件体系,形成了一个闭合的适航符合性证据链回路,明确了在飞机、系统和设备各层级内部和跨层级间形成的输入输出关系,确保形成的符合性文件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11]。
  3  结语
  本文研究了十种传统的符合性方法(MOC0~MOC9),并针对其不足之处做了简要分析。基于系统工程理论,结合民机研制过程,提出了一种面向民机研制过程的符合性验证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大伟.民用飞机飞控系统MOC4试验验证方法分析[J].航空科学技术,2014(1):46-50.
  [2] 李亚男,刘彩志.民用飞机飞控系统MOC8工程模拟器验证方法分析[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0(1):33-36.
  [3] 邵楠.基于FAA适航体系的民用飞机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4] 王芳,蒋建军,王俊彪.基于本体的适航管理知识建模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1):2642-2648.
  [5] 王芳,蒋建军,王俊彪,等.浅谈民机适航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2,41(15):1-4.
  [6] 王斌,蒋建军,王俊彪,等.型号合格取证过程适航知识要素分析与系统建模[J].航空制造技术,2015,472(3):97-101.
  [7] 田琳琳.民用飞机PBN能力的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研究[D].天津:中国民航大学,2018.
  [8] 李龍彬,程普强,隋立军.航空材料适航条款符合性验证研究[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20(2):39-42.
  [9] 孙世东,张夏,孙有朝,等.民机驾驶舱人为因素适航符合性验证与审定方法[J].航空计算技术,2019,49(3):125-129.
  [10] 刘波浪.复合材料轻型飞机静强度适航符合性验证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11] 彭红超,祝智庭.面向智慧课堂的灵活深度学习设计框架研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1):38-48.
其他文献
摘 要:就我国目前发展,在医疗器械创新发展上,能力严重不足,需要培养大量创新型医疗器械人才。通过实验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探索一种基于医疗器械工程市级示范性实验中心创新人才培养建设。医疗器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以“医工结合、强化实践、激发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为指导,统一规划建设实验教学,形成适应学科特点及自身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完整的实验体系。该实验教学中心架构体系以“校企共建、医院仿真情景、医工技交叉融
摘 要:工科职业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助燃剂”,国有电力装备企业的深化改革必将带动工业电气设备大发展,电力电子变换器也已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以《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为理论基础,提出一种满足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实战型”教学模式,使学生熟悉电力电子变换器从设计到样机调试的全过程,加强工科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电力电子变换器 科技创新 实战型 全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
摘 要:智能化仪器仪表是门理论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学科,而在今年的疫情当中,这门课程采用全网络化的教学方法。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将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将探究式、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到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网络课堂教学中去,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的方法更加新颖,方式更加灵活,使得网络化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有效,提高学生在网络上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是一个民族兴旺不竭的动力,国家的持续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创新型人才。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可以说是十分有必要。本文就如何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 实践 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硬线和继电器电路存在布线复杂、故障率高、后期更改复杂等缺点。利用LCU替换硬线和继电器电路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LCU在轨道交通领域的使用已经成为新的趋势,国内多个城市地铁项目通过使用LCU来简化硬线电路。本文介绍了LCU在江苏某地城轨车辆的使用范围,并通过改进LCU控制逻辑,实现了列车占有硬线电路的全功能替代,保证了司机室占有电路的唯一性及司机室占有供电电路自锁。  关键
摘 要:泡沫混凝土这一新型材料,因其具有轻质、整体性好、固化自立、强度可调和高流动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桥台路基填筑、拓宽工程和隧道空洞治理等领域。本文结合泡沫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对其各项物理特性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其在公路抢险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最后以高速公路路基坍塌抢险治理为实例,对泡沫混凝土的应用在应急抢险中的实效进行介绍。本文研究表明,泡沫混凝土可广泛应用于公路抢险工程中,
摘 要:为满足碳峰值碳中和发展需求与海底电纜设计需要,本文介绍了国产化海底电缆发展现状及成就以及海底电缆部分结构的典型特点,总结了我国海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海底电缆的载流量计算与软接头技术,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部分的解决办法此外还介绍了新型电缆绝缘材料聚丙烯与低频电缆等,最终对未来技术和材料进行展望。  关键词:海底电缆 载流量 聚丙烯 远距离输电  中图分类号:TM201.3
摘 要:本文考虑最小化一类非凸非光滑优化问题,对带不同惯性项的前后分裂算法中的步长作了改进,运用非单调线搜索技术来加快收敛速度。新算法利用了非单调线搜索技术,在每一次迭代中满足预先设置条件,从而在总体上使目标函数值有更大的下降。通过假设算法产生序列的有界性,本文利用数学归纳法完成了算法的序列收敛性证明。最后对非凸二次规划问题进行了数值实验,通过合适的参数选取,说明新算法有效地减少了迭代次数,达到预
摘 要:在普速铁路工程中,钢轨接头作为线路薄弱环节与工务段维护工作重点,钢轨接头运行工况直接影响到铁路列车行驶安全。根据普速铁路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受到结构不平顺和道床板结等因素影响,钢轨接头易出现顶面剥落、捣固不实、联结零件松动伤损等病害问题,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了铁路列车的行驶安全。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普速铁路轨道接头病害产生原因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普速铁路
摘 要:电子材料导论是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电子材料导论课程的特点,本文重点介绍了该课程的现行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而分析了现行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不足之处。最后给出了更加合理、可行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方案、丰富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及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为本课程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