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与美国总统大选

来源 :学生天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jieyeyi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世界小得真像是个地球村。谁能想到,吃狗肉这样一种印度尼西亚的饮食习惯,竟然会影响到美国总统大选。
  西亚姆斯是一只普通的爱尔兰塞特犬,然而,来自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市场营销专家斯科特·克莱德预言,对这只狗绝不可小觑,它的身世有一天可能会被大做文章。原来,西亚姆斯的主人是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斯科特·克莱德断定,能否打败现任白宫主人奥巴马,这只狗所起的作用要远远超过罗姆尼自己。
  2007年,正值罗姆尼第一次参加总统选举,他的一位同僚向公众透露了一件事。1983年夏天,罗姆尼带着一家人从波士顿出发,驾车前往加拿大度假。一路上,他把自己的宠物狗西亚姆斯关在笼子里并将笼子绑在车顶。同僚认为,这无疑会为自己的上司铺平通往白宫的道路,因为这件事体现了罗姆尼“丝毫不带感情色彩处理危机的能力”。然而克莱德在一篇题为《反罗姆尼之犬》的博客中表达了不一样的观点。在他看来,这件事是罗姆尼冷酷无情的一种表现,罗姆尼根本没有意识到民众对此会有何感想,在对待狗的问题上,罗姆尼迟早会在选举中吃大亏。
  当下,狗在美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有近40%的家庭拥有一只或多只狗,70%的家庭宣称爱狗。自从罗斯福总统买下一只名为法拉的苏格兰梗犬,一改往日高傲自负的形象之后,狗便成为了历任美国总统的秘密武器。通过狗,这些政治家得以向公众展现其普通人的一面。
  2011年6月,罗姆尼正式宣布将再次参加美国总统竞选。而这边,斯科特也蓄势待发。这次,他的武器是著名的社交网站Facebook。在美国广播公司著名主持人戴安娜·索耶对罗姆尼的专访中,克莱德发动了5.2万名Facebook网友,在进入观众提问环节时,再次将“虐狗”这个令罗姆尼尴尬不已的话题搬上台面。当索耶问“您以后还会这么做吗”时,罗姆尼有些恼羞成怒了:“当然不会,一件陈年旧事,反复说来说去真没意思!”
  然而,关于狗的话题并没有停止。不久,美国保守派政治网站Daily Caller上出现了奥巴马自传《父亲的梦想》中的一句引文:“我曾经吃过狗肉。”奥巴马的自传经过竞选智囊团无数次精密的梳理斟酌,就是为了确保竞选万无一失,可没想到,还是被对手抓到了小辫子。
  原来,奥巴马6岁时,他的母亲和一名印尼人再婚,并带着他去了雅加达。继父向奥巴马展示了一种与美国截然不同的文化,他教奥巴马如何杀鸡,并带他去吃蛇、蝗虫甚至狗这些在当地司空见惯的食物。美国选民不买国外风俗习惯的账,尤其是共和党人。
  “吃狗肉”事件一出,奥巴马的反对者们马上嗅到了机会。他们建立了“挺罗姆尼之犬”组织,口号是“至少他没有把我吃掉”,以此来对抗“反罗姆尼之犬”。
  奥巴马方面当然不甘示弱。没过多久,弗雷德·马莱克——共和党人的一名政治献金者进入了美国公众的视野。当这位共和党活动家还在为罗姆尼的妻子庆祝生日时,报纸上就出现了他曾经入狱的报道。原来,1959年,马莱克曾亲眼看到并任凭一位朋友将一条狗活活打死、剥皮、取出内脏,然后放到了烤架上。在美国竞选如火如荼之际,有着虐待动物案底的马莱克算是给罗姆尼帮了一个大大的倒忙。
  一轮回合下来,奥巴马在4月举行的白宫记者协会招待晚宴上心情大好,并开起了玩笑:“知道冰球妈妈和比特犬的区别在哪儿吗?”这个问题最初是在2008年9月萨拉·佩林接受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提名时提出来的,佩林当时给出的答案是“口红”。而这一次,奥巴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比特犬很美味!”他一语双关地响应最近有关外界重提他儿时吃狗肉的事,还顺带将佩林嘲讽了一把。
  这下,克莱德会心地笑了——而他的Facebook上的粉丝更多了。
其他文献
《战国策》中有一篇文章发人深省。邹忌和徐公是齐国的两位美男子。邹忌分别向妻子、小妾和客人问了同一个问题:“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他得到了一致回答:“徐公没有你俊美。”邹忌有些疑惑。第二天遇到徐公,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徐公美,仔细照镜子,他更觉得长得不如徐公。于是他思考妻、妾、客说谎的原因,最后他得到了“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的答案。  生活中许多事都是这样:听清别人的话容易,听出言外之音难;读
期刊
成长的路上,总会有烦恼。进入青春期,烦恼犹如一座大山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怎么又睡懒觉,都初中生了,还没感受到压力吗?考不上大学看你怎么办!”只要我晚起床两分钟,妈妈的唠叨声立刻如连珠炮般轰来。可怜我的耳朵,已经起几层老茧了。“睡懒觉是我的错吗?每天在学校争分夺秒地学习,回到家还不让喘口气!”我愤愤地想。  “你上课怎么又走神,不知道这节课很重要吗?走神时口水还流了一桌,想什么呢,看把你美的
期刊
香茗的甘甜,流连于唇齿之间,是用茶叶支起的后劲,来鼓舞着水的诱人芬芳;汹涌的大海,显示着豪情壮志,是用波涛架起的后劲,来激励着大海的勃勃生机;迷人的花朵,散发出别样的芬芳,是用细雨串成的后劲,来滋润着花朵的怡人芳香。  后劲,为你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用饱满的后劲去迎接一个又一个看似未知的前方,胜利的希望就在不远处。也许你现在很平凡,但是不必太过担心,如果你体内蕴藏着后劲,你一定会追上大部队的步伐
期刊
一根火柴被扔在了地上,发出最后的光辉,它说:“我的志向是燃烧!”  寻寻觅觅,在历史的车辙中,我看到了它光明的身影。  它曾是秦始皇新建长城上的一轮朝阳。在穿越厚厚的书简和许多刀光剑影、狼烟四起的战场后,它成就统一中国的大业。我们能从断壁残垣上,找出它曾闪烁的光芒。  它曾是列夫·托尔斯泰桌前的明灯。在穿越许多笔耕不辍的日日夜夜后,它化为一卷卷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如今,我们仍能从触动心灵的文字中,
期刊
清朝乾隆年间,我的家乡——位于祖国东北地区的一座小县城,被钦点为皇家牧场。据说乾隆爷在一次打猎时,突然发现巍峨挺拔的蛇首山山洞里有一条蛇,正探出头到距离山洞200多米处的辽河支流饮水,此时蛇尾尚在洞中。又传日寇入侵东北时,一列火车运载大批军火途经此处,巨蛇蹿出掀翻铁轨,列车颠覆,日寇损失惨重。传说亦好,神话也罢,蛇在我的家乡一直充满神奇而魔幻的色彩。  也许蛇的本性就是习惯隐藏,也许是我家门前那座
期刊
凉风拂面,细雨蒙蒙,寒意渐渐浸透肌肤。  路灯稀疏,灯光从道路两旁茂密的树叶间射出,凄清而昏暗。我孤身一人走在寂寥的街上,无力地低着头。手中的试卷被雨水浸湿,依然可以看见满是刺眼的红叉。试卷上的红叉在这个昏暗、寒冷、寂寥的夜里,变成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剑,在我那高傲的自尊心上划下一道深深的伤口。  习惯享受成功的我,无法坦然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惨败。老师的大失所望、同学的冷嘲热讽都让我懊恼气愤又心灰意冷。
期刊
在荷兰斯海尔托亨博斯市的圣约翰大教堂里有很多当地贵族、十字军战士、圣人和天使的雕像,其中有一座天使雕像格外引人注目。天使带着隐隐约约的笑,眼睑低垂,穿着牛仔裤,一边肩膀上挎着手提电脑,正拿着手提电话在聊天。这个天使,每天大约会接到30个电话。  雕刻这个小天使的创意是由荷兰雕刻家托恩·穆伊在1997年想出的。那时圣约翰大教堂要换掉一些损毁严重的石雕,托恩·穆伊接到了在大教堂里雕刻40座石雕的光荣任
期刊
6月的骄阳并没有因为毕业季的来临而变得温柔,在它的炙烤下,各种牵动无数家庭的毕业考试陆续拉开帷幕。在苗苗看来,这个6月最忙的人应该要数那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最热闹的地方要数各大场面火爆的招聘现场。  苗苗是个闲不住的人,利用周末时间,我混入求职大军,不紧不慢地穿行于各大招聘会。这求职大军中的“求职酱油族”未免有些遭人恨,他们是一群为增加求职经验而活跃在招聘现场的业已保研或矢志留学海外的成绩
期刊
茫茫大海中有很多美丽又神秘的景观。别以为那些神秘故事都藏在海底世界,其实大海中很多奇特的岛屿比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还有趣呢。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有很多岛屿人迹罕至,至今仍然不被我们所熟知。正因为有了它们,才让海洋景观变得更加动人和耐人寻味。  旋转岛: 每24小时自转一周  1964年,从西印度群岛传来了一桩奇闻:几名希腊船员在附近海域发现了一个会旋转的怪岛,这个岛像地球自转那样,每24小时旋转一周
期刊
有一年春夏交替的时候,一个原本非常宁静的乡下小村庄忽然变得嘈杂起来。村民们夜晚总会听到小鸟高亢的鸣叫声,这些小鸟总是在屋顶上方或树梢附近盘旋,天黑之后就开始高声啼叫。  “这种鸟叫声实在太嘹亮了,而且以前没有听到过这种叫声,让人不注意都难。”村民们不胜其烦地抱怨道。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小鸟,怎么整晚都不睡觉呢?  后来,省城的媒体得知了这一消息,前来采访,经过一系列深入的追踪之后,才公布答案:那是夜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