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ty_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剖析现状的前提下,分析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摸索着走在阅读教学过程生活化的道路上,尝试着引领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认识生活、唤醒生活,直至融入生活。
  关键词:阅读教学;过程;生活化;融合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06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地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效率。它占据的课堂教学时间最多,但又很难说清它的教学效益如何。阅读行为会伴随人一生,但不科学的阅读教学又在无意中深深地伤害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切都必须从源头上去寻找其原因,去分析、去改进。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中学阅读教学最普遍也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结论教学——结论传递、结论推导、结论印证。在教学中,教师煞费苦心地寻找“知识点”,学生惴惴不安地训练“能力点”。有时学生对课文还没有形成感性的认识,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转入分析;教师提出问题不待学生思考讨论,便和盘托出,以标准答案裁定一切。这种“结論式”的教学模式成了阅读教学的金科玉律,其弊端在于直接以“结论”的呈现替代了学生的阅读思维过程,从而删除了“过程”的呈现。
  “重结论轻过程”是目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端。要解放阅读教学,惟一的出路就是要彻底挣脱“功利 工具”的桎梏,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要切实关注学生思维的提升,注意学生语感的锤炼,注重阅读过程的展开。这是由阅读教学的本质决定的。
  阅读教学最普遍也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二就是跟着考试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或远离文本,架空分析,一言堂,满堂灌,看似头头是道,精彩纷呈,实则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被动接受;或将文本弃置一旁,以练代讲,使学生失去了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的机会,各种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或走入形式主义的泥潭,声光电齐上场,导致形式远大于内容,感性远远多于理性,技巧远远重于能力,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收获甚是寥寥。长此以往,就使我们现实的阅读教学课堂失却了灵性,有的只是对文本的冷冰冰地分析、肢解,索然寡味。据笔者听课所见,有太多的教师模仿高考试题命题角度,对文本进行肢解式的分析解读,其情堪忧。那种以考试题目为中心的课堂阅读教学的形式,使得阅读教学的功利化倾向非常突出。语文阅读教学便滑向了浮躁与焦虑,缺乏一份诗意,缺乏了一份淡定,失了一种缓慢悠然的舒坦。
  二、阅读教学必须是基于“过程”的教学
  课堂将一篇活的文本进行试题化分析之后,教师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学生如何答题,即对学生的应试技术可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应该看到,在更深的程度上,这背后是以牺牲人文思想和情感的熏陶为代价的,最终必将拉开学生与阅读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心灵上的距离。所以说,将阅读教学异化为考题之研究与模仿,甚至是对出题者意图的极度揣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育的悲哀!
  其实,说到底阅读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认知过程,应该有一个阅读、体验、感知、赏析、评价的过程。而任何一个阅读的文本,都是作者个体生活经验的结晶,都传达着作者个体生活经验的信息,无论这种“信息”带有多少成分的独特性,其基本点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深入地接触文本,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和编者对话,形成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发现阅读的问题和困惑;然后借助相关资料,深化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解决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完整而根本的过程。我们现实的教学必须积极主动地把握这个过程,不能省去这个过程,也不能简化和削弱这个过程,惟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过程”的展开在阅读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广泛阅读,吸收知识情感能力等各方面的养料,实践各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把自己对某篇作品的感受、理解、体验硬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在作品与生活的碰撞中理解作品、体验和领悟作品。
  既然“过程”的展开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有效展开阅读教学的“过程”来坚定地坚守这一方神圣的阵地呢?笔者联系文本源于生活的特性和主体阅读基于生活体验的特征,结合现实的阅读教学实践,就“生活化”阅读教学谈几点不甚成熟的感触。
  三、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生活化”策略
  阅读是阅读者用自己的生活去解释作者在作品中构建的世界的一个过程,阅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前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和独特的背景,他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包括阅历、人生观、价值观)已经整装待发,时刻准备着去叩响文本,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第二文本”。《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课标还反复强调:“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是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应该“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顾黄初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阅读教学要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来,让学生个体生活经验、文本中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展开,促进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文本。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阅读教学:
  1. 体味语境,认识生活。作者遣词造句往往有他独特的情感内涵,阅读教学要透过具体的描写,从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用意,以体味作者的主观情感,来还原出一系列的生活情景,从而去体会玩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指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要求读者从语言文字入手沿波讨源、了解内容、联系生活、理解形象。如鲁迅《孔乙已》中这一段:“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是用这手走来的。……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我们要从“走”字得到感悟。“走”自古就是用来写脚的动作,用手“走”更能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进而批判了世态炎凉,人情冷酷,“人面逐高低,世情看冷暖”。为了加深印象,教师还可请学生将彼时孔乙己的心理世界进行外化,说一段孔乙己的真实的心理活动,还可以体会到一种更沉重的情感。其他如在品析通感这一类的修辞或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时,也能抓住关键词句还原语境,去细细体味,定能更真切地认识生活。   2. 还原情境,唤醒生活。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第一要义在于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这种生命意识就是丰富的情感、聪慧的悟性和敏锐的感觉。因为阅读的基本要素是语言,而语言的本质属性就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由语言组合成的文章,决不是字、词、句的简单排列与组合,而是由作家生命意识的汩汩清流孕育出来的富有生命魅力的异花奇葩。对于这些“异花奇葩”,怎样去认识他们、接收他们、亲近他们,尽速使之成为平常的为笔者所熟悉的花花草草的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还原文本所描述的生活场景,还原生活,进而能在对这些平常“花草”的熟悉中,调动起学生丰富的情感,开启他们聪慧的悟性,打开他们敏锐的感觉来获取准确而有价值的感悟。
  3. 揣摩心理,介入生活。阅读要仔细揣摩文字,联系生活实际,体察作者的“用心處”。在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语言文字的良苦用心中获得启示,学习作者选材、描绘、推论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学会迁移。如在教学《始得西山宴游记》时,怎么来理解作者在“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的情况之下,去游历西山,“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的感慨呢?引导学生联系柳宗元当时待罪谪居的现实和“恒惴栗”的郁闷痛苦,引领学生“介入”作者贬谪南荒后的生活,学生们就能感知到,作者的游历不同于常人的赏玩,更有聊以忘忧之意;也就理解了西山的“怪特”是因为此情此景与作者的志趣相互映照,使作者实现了自我与自然的两相融合,从而乐以忘忧,聊以慰藉。同时,学生们也就不难理解作为一篇游记,作者在切入正题(游西山)之前如许的叙述的用意了。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思的寄托,所以通过揣摩作者心理、介入作者生活来走近文本、走近作者,进而走进文本,不失为有效阅读的一条捷径。
  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美国教育家华特科乐涅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经验的丰富可以促进学生准确、深入地研读文本,促使他们用以往的生活经验去超越;同时文本的深读和超越也会促使学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生活,去更细致地关注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和芸芸众生的生生灭灭。总之,阅读教学只有基于生活,注重过程,在与文本的触摸与对话中,感受、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学习作者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才能实现知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超越。所以,阅读教学的生活化之路会一路绵延。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PKMD)的临床特征及与癫的关系。方法 详细观察 4 1例PKMD的临床特征 ,影像学和脑电图改变。结果  4 1例均由运动诱发 ,呈发作性运
目的:探讨活体乳猪骨骺软骨和生长板软骨在1.5T磁共振机上T1和T2弛豫时间的差异.方法:对8例出生仅2周的乳猪,用1.5T GE全身MR仪,对双侧膝关节(包括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进行扫
目的: 应用四环素(tetracycline, Tet)可调控系统建立可调控的抗恶性疟原虫的DNA疫苗.方法: 首先构建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1(AMA-1)基因和转录激活因子(tTA或rtTA)基因的真核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糖基化终产物(AGEs)水平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组(DM)、糖尿病氨基胍治疗组(AG)和糖尿病葛根素治疗组(PU).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检测血清中AGEs(荧光法)和MCP-1(ELISA)水平;病理切片PAS染色及电镜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皮质MCP-1的蛋白表达水平.
我院 2 0 0 1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在急救中对2 0 4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 ,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2 0 4例急诊气管切开术患者中 ,男 136例 ,女 6 8例 ;年
目的 观察成年金黄地鼠左侧视神经眶内切断术后 ,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以及上丘内小热休克蛋白 2 7(smallheatshockprotein ,HSP2 7)表达的变化。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 报道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normoPP)一家系的临床特点,并筛查SCN4A基因以期发现有义突变.方法提取知情同意的患者及部分家属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技术筛查患者SCN4A基因全部24个外显子,对发现异常者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先证者常规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发作期肌酸激酶(CK)1126 U/L(正常值<200 U/L),肌电图正常.发作间期行肌肉活检未见显
摘要:数学史在教学中的缺失,造成了传统数学教学的许多缺憾。巧妙运用数学史可以极大地丰富数学教学。本文根据前人对数学史教育价值的认识和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在阐述了数学史知识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数学史知识融入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并对数学史知识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融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
摘要:为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从创设具有思维冲突教学情境这一教学环节入手探究,例举了能激起学生认知冲突的多条途径,提出了具体实施的建议,并在一线教学的课堂片段中論证了创设思维冲突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物理课堂;创设;思维冲突;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039  初中物理教学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打造“高效课堂”必须做到:课前精心准备,奠定“高效”的良好基础;课中有效调控,打造“高效”的教学过程;课后拓展反馈,巩固“高效”的教学成果。本文对此提出了笔者的一些体会,以期与同仁共享。  关键词:新课改;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075  万事开头难,经过一段时间对课改的摸索和实践,逐渐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