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逸尘:《远去的白马》(朱秀海)

来源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th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秀海是一位对战争有着深厚生活积淀和深度生命体验的作家,对宏阔战争进程中的个人處境、心灵创痛、命运遭际满怀同情、理解、悲悯与爱,倾力在小说中表达对生存的正视、对生命的敬畏。在新作《远去的白马》中,朱秀海更加着力探索残酷的战争、严苛的环境与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空间的关联;在历史与现实两个时空中穿越跳荡,演绎人物命运;把历史作为一个巨大的人性试管,从中反复观测和试炼人性的光芒和晦暗。《远去的白马》对战争场面、战场细节的书写,对众多人物的情感与命运的描绘精准到位,成功塑造了赵秀英、姜团长、千秋、刘抗敌等个性鲜明的共产党人和英雄群像。尤其是赵秀英这个女英雄的形象独特而又新鲜,她的身上既有现代女性的独立和洒脱,又有中国传统女性身上的美德;既有浓重的地域性格,又有强烈的传奇色彩。朱秀海对这个人物的成功塑造,无疑为中国当代军旅文学的人物谱系贡献了一个“新人”形象。
  (选自《革命历史元叙事与现代性想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5期)
其他文献
《春山谣》借回忆者视角讲述了一段青春故事,借儿童视角引出了一段青春歌谣,又借人类学视角将一段青春岁月还原成广阔的生活场景。三种视角相互交织,构建了一部完整的青春主题小说。我们不妨回到故事起点——春山小学的孩子们扭着秧歌舞,迎接上海知青以部队的整齐阵容出现在村路口。这个秧歌舞迎知青的场景,既是儿童视角与知青视角的最初交集,也是人类学视角的第一次试探发微,将一派热烈的民间狂欢引向历史深处的革命记忆。众
期刊
东西长篇《回响》是一部推理和心理齐头并进的小说,奇数章写案件,写与夏冰清被杀有关的推理和侦破过程;偶数章写感情,以侦破负责人冉咚咚和教授慕达夫的情感纠葛为中心。两条线的人物在推理和心理活动中产生互文关系,于是便有了“回响”。具体的写作方法上,强大又具体的细节,复式交叉的结构方式以及精准的文学语言,使小说具有了極高的艺术品格。东西以极端化的方式将人的情感和人性最深层的模糊样貌呈现出来,他找到了潜藏在
期刊
“金枝”作为书名显然富有诗意,似乎也暗示着某种鲜妍美好。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富有诗意的書名背后却晃动着那么多的阴影和苦痛。谁是“金枝玉叶”?谁的“金枝玉叶”?这部小说写了一大群人物,写了一群女性,至少三代女性。同出于周家,但是她们的命运、性格如此迥异。  诗人奥登曾说:“一本书具有文学价值的标志之一是,它能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被阅读。”我想《金枝》是这样一本书,我们可以从中读出现代历史巨变给传统家庭伦
期刊
《艺术家们》这部小说的结尾是非常动人的。楚云天的妻子隋意从国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见到在院子里的那把老藤椅上等了很久的楚云天。“她坐下來,望着他有些苍老而憔悴的脸,半天才说:‘我把昨天给你带回来了。’一种被谅解和宽恕的感动把他紧紧又温暖地拥抱了起来,他的眼角闪出细碎的光。他说:‘你给我带回来的,还有明天。’”一直深爱着她的亲人的回答,可以解读为——我与你昨日共度,我还将与你余生共度。这种爱人之间的
期刊
编译/陈逸伟  夜复一夜,斗转星移,宇宙之舞似乎亘古未变。然而,直到最近,我们才刚刚开始了解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的答案:宇宙究竟始于何时?    电话引出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要从1962年讲起,并且要从电话讲起。也许你会觉得奇怪:宇宙的年龄同电话有什么关系?别着急,让我们慢慢道来。  那一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也称“美国电信”)的一颗通讯卫星上了天,它也是第一颗真正连接了全球通信网络的通信卫星。不
期刊
作为梁晓声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长篇小说,《我和我的命》仍然秉承作家一贯的平民立场,在把个人命运与城市发展以及时代特质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成功地书写表达以移民方式进入城市的早期深圳人真实的人生和精神轨迹,可以说是一部带有明显成长小说意味的社会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我”是一位出生在贵州山区,后来进入城市打拼的80后女青年。在其人生打拼的过程中,既找到了爱情,也收获了友情,更感受到了真切无比
期刊
《纪念碑》所叙述的时代处于新旧的交接点上,处在革命往事与改革故事的交叠部位。小说的核心是改革开放以后区长史引霄一家的故事,围绕在她身边不同立场、阶层的人们都被新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唤醒了生机,在大时代中面临种种变数和问题,历经蜕变和成长,小说截止的地方恰恰是一种情绪和变化的收束之处,尘埃落定,一代人以不同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新一代也经历了时代的考验释放出自己的特质与选择。  《纪念碑》在大的历史脉络上
期刊
编译 张颖  西德尼·波索勒,一个真正的探险家,1987年以来,他率领数百支探险队冒险数次穿越亚马孙丛林,访问不为人知的印第安部落并为印第安人提供保护。如果没有他的努力,几十个印第安部落也许早已消失殆尽。本文记述的只是他的无数次亚马孙丛林探险中的一次。  1500年,葡萄牙探险家佩德罗·凯布罗尔在巴西首次登陆,当时生活在亚马孙流域的印第安人约有1100万。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众多印第安人被蜂拥而至
期刊
震惊世界的发现    1972年初,经过四个多月紧张艰苦的工作,在长沙马王堆发掘出土了一座西汉前期的大型古墓。该墓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墓中不仅出土了一套完整的棺椁,而且还出土了我国从未发现过或很少发现过的大批完好的丝织物、服饰、漆器、乐器、简册、帛册、帛画和农产品、肉食品以及中草药物等珍贵文物。这是我国及世界考古发掘中一次极为罕见的重要发现,它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特别值得
期刊
《北地》的主人公常克勋在北地小城白河工作了整整四十年,他工作的变动、生活的起伏和情感的波动有如不同颜色的画笔,描绘出一个北地建设者的生动形象。以常克勋为代表的一代北地建设者们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奋斗,终于让北地由荒原大甸、野狼成群、交通不便的北大荒變成了田畴整齐、炊烟袅袅、交通发达、人们生活富足和美的北大仓。小说让个人和时代在北地交汇,谱写了一部动人的时代华章。  晚年的常克勋患上了阿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