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自发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预防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预防
  老年自发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为10%~20%[1],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有逐年增加趋势。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本科收治老年自发性DVT患者9例,经临床综合治疗,有效的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中男5例,女4例,年龄60~93岁,均为自发形成。均经血管彩超确诊为DVT,左下肢6例,右下肢3例。
  1.2 治疗方法 ⑴抬高患肢,卧床休息:早期易卧床,尽量减少活动,勿挤压、按摩,以防止血栓脱落。⑵抗凝:肝素钠50~100 mg经生理盐水250 ml溶解,以10~15滴/min的速度缓慢静滴。也可选择低分子肝素钙4100 U,1次/12 h,皮下注射。⑶溶栓:小剂量尿激酶(30万U)溶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⑷扩张血管,改善循环,促进侧枝循环建立:酌选红花、曲克芦丁、低分子右旋糖苷等每日静滴,持续2周。出院后口服扩血管药及阿可匹林或华法令6个月左右。
  1.3 护理措施
  1.3.1 一般护理 病程前两周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每日测量患肢围度、皮温及远端动脉博动情况。尽可能减少剧烈运动。
  1.3.2 心理护理 护士应主动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因肢体疼痛、肿胀而带来的痛苦和恐惧,正确引导患者对疾病的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3 饮食护理 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鼓励患者多喝水,少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高龄自发形成DVT患者多合并有高血脂、高血压多年,应给予低脂低盐饮食,减轻血液粘稠度,防止次生并发症的形成。
  1.4 常规观察 每天定时测量患肢围度并与健侧相比,以评估患肢肿胀程度。注意患肢皮肤温度、颜色,末梢循环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及时发现内出血迹象,重点注意有无胸闷、气促、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肺栓塞症状。
  1.5 用药观察
  1.5.1 尿激酶 溶栓首选药物,剂量过大可致出血等副作用,应严格按医嘱执行,准确掌握用药剂量,应选择患肢血管静脉注射,以利溶栓效果的发挥。
  1.5.2 肝素制剂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相对安全,如选用普通肝素,应监测血凝,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剂量,肝素剂量过大易致出血,可观察患者牙龈、皮肤黏膜、大小便颜色等,一旦发现出血倾向,及时停药[2]。
  1.6 并发症护理
  1.6.1 肺栓塞 多为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脱落,堵塞肺动脉所致,一旦发生,病情危重,严重者可在30 min内死亡。临床出现胸闷,胸痛,咳嗽,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恐惧等症状时,应高度怀疑肺栓塞,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溶栓,抗凝,等综合治疗措施,同时安慰患者,减轻恐惧感,必要时机械辅助通气治疗。
  1.6.2 出血倾向 为抗凝、溶栓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最常表现为皮肤黏膜、牙龈、关节、胃肠道的出血,在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出血倾向,监测凝血时间,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等。本组病人中,2例下肢皮肤出血形成紫癜,1例出现牙龈出血,护士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后症状消失。
  1.6.3 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 DVT形成后,在血栓机化和再通的过程中,深静脉瓣膜易遭受破坏而丧失正常功能,导致血液倒流,出现下肢乏力、酸胀不适,可有小腿肌肉抽搐,症状在午后、行走时加重,晨起较轻,抬高患肢可缓解。常提示合并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
  1.7 健康指导及预防 做好抗凝药物的指导,患者出院后须坚持服用抗凝药6个月左右,定期血凝检测,根据血凝监测及患者体征,调整华法令用量,按1/4剂量加减。告知有出血情况,立即停药就诊。给予清淡,高纤维素,高热量饮食,防止便秘。多饮水,以利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坚持适量活动,不可长时间久坐,久站,卧床时应抬高患肢。坚持戒烟,定期复查[3]。
  2 结果
  治愈7例,有效2例,平均住院时间28 d。治疗期间,2例下肢皮肤出血形成紫癜,1例出现牙龈出血,均经停用抗凝及溶栓药物好转。其中1例3个月后复发,再次治疗后遗留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
  3 讨论
  DV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周围血管病变中占40%[4]。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即血液淤滞是引起DVT的重要原因。高龄患者是DVT的高危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实,DVT的凝血因子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升高[5],由于老年患者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和器质性病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机制亢进表现为血液凝固性增高、纤维蛋白原活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减低和血小板聚集力增加。再加老年人体力较差,活动较少而且卧床的机会多,从而减弱了静脉回流的肌肉弹力作用,DVT的发生概率很大。老年人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易产生致命性肺栓塞,应予足够重视。DVT一旦形成,未能及时救治,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命质量。因此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才是取得疗效的重要保证。加强老年人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对高危人群可以预防性给予适量的抗凝剂[6],从而避免DVT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罗春梅,任敏.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量入术加静脉溶栓术后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6):1047.
  [2] 李俊.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临床医学与护理研究,2010,9(1):78-79.
  [3] 谢忠海.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55-156.
  [4] 冯会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5):527.
  [5] 张柏根,薛冠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高危因素[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1(23):197.
  [6] 唐新华,许一玲,袁波.重症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6026.
  (收稿日期:2012-04-27) (本文编辑:郎威)
其他文献
本文目的是要利用随机比较系数的概念和区间剖分法,推广关于Bernoulli序列的无规则定理。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爱全乐治疗儿童哮喘与护理。方法:将79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行常规平喘、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雾化吸入
【摘要】 目的:比较应用气管插管和喉罩通气在乳腺肿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肿瘤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和喉罩组,都采用咪唑安定0.02~0.04 mg/kg,芬太尼2~4 μg/kg,异丙酚1.5~2.5 mg/kg,阿曲库胺0.4~0.6 mg/kg,麻醉诱导,分别插入气管导管和喉罩。瑞芬太尼0.2~0.4 μg/(kg·min)麻醉维持,分别记录麻醉前(T0),麻醉
【摘要】 目的:分析咪达唑仑与芬太尼合用在ICU患者镇静中的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ICU机械通气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组)45例,对照组(芬太尼组)4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药物起效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及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与芬太尼合用于
本文研究非自治系统的渐近稳定性.且得到了不要求Liapunov函数正定,也不要求其沿系统的解的导数负定的渐近稳定性定理.一致渐近稳定性定理及全局渐近稳定性定理.
生物碱是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是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植物体内还具有良好的分布和较强的输导能力,是高效、低毒、无污染、对人畜安全的天然产物,
本文研究了物理大地测量中的非线性Molodensky问题.在Holder空间H~(2+ε)中得到了非线性Molodensky问题的解具有局部唯一性,将Hormander关于存在性与唯一性的结果统一在H~(2+
每年,本刊都有编辑参与录取场工作,在录取现场,他们接触到许多考生的案例——有被顺利录取的,也有不幸被退档的。被顺利录取的案例有其可参考的地方,但被退档的案例更值得考生和家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死(AMI)CK—MB峰值结果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值的关系,分析患者预后。方法: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预后情况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54例和预后不良组35例,正常对照组67
本文用复变方法讨论了半平面内含若干条任意形状裂缝时的弹性基本问题,包括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两种情况。把寻求复应力函数的问题归结为求解某种带若干待定常数的正则型奇异积